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早知道石新荣是通过他在2009年《中国残疾人》杂志第二期的卷首语。那时正逢《中国残疾人》杂志创刊20周年,编辑部约他写了一篇卷首语,标题是《跳出圈子》。他说他曾经给自己画了很多圈,把自己禁锢在圈子里,把快乐拒之于圈子之外。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残疾人》杂志的老读者、老作者和特约编辑,与杂志这个良师益友结缘,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春天,至今有近三十年了.那时候,我还是北京一个街道服装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经常接触的差不多都是健全人.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与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单位的沟通。近日,江西省萍乡市假肢矫形器装配中心和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分别做出决定,为在市中心装配假肢矫形器的患者,免费订阅“中国残疾人》杂志,为年度缴纳就业保险金5万元、1万元的单位分步订阅《中国残疾人》、《三月风》杂志。市残联还决定增订《中国残疾人》、“三月风》,增订对象为市、县、区常委及政府分管领导,萍乡经济开发区党委班子成员及行政分管领导各订一份,经费可从本级就业保障金中列支。至此,该市“两刊”订阅已达到2‰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前夕,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在《求是》杂志2009年第15期上撰文——蓬勃发展的中国残疾人事业。文章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大举措,帮助和促进残疾人不断改善状况,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我国残疾人事业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持续发展之路,逐步发展成为领域广阔的综合性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残疾人》走过了25年,《中国残疾人》也成长了25年。25年间,我们的杂志见证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25年里,我们的杂志记录了人道主义的足迹。回首过去,梳理记忆,我们发现,在这25年的历程中,还有更多的故事属于我们自己——请回老主编,围坐话短长,在《中国残疾人》创刊25周年之际,我们请这些编辑部的"老人"们回了"娘家",用自己的话聊一聊当年的故事,换一种视角谈一谈杂志的今天。  相似文献   

6.
追寻一本杂志的发展踪迹,选择其封面无疑是个绝佳的视点。封面作为杂志的“门面”,首先就凸现了这本杂志唯一性的身份指征,她于期刊之林中的特有的生存意义和个性张扬,而杂志人的全部编辑理念及杂志本身的全部内涵,都在一个封面中得到浓缩的、充分的呈现。撷取这20年中《中国残疾人》杂志的若干封面,正可以观照她的发展历程,其中颇多玩味之处。  相似文献   

7.
10月25日上午,中国残疾人杂志社与韩国双熊猫财团(韩国希望福祉TV)缔结友好姊妹单位仪式在北京举行。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隶属中国残联,出版发行《中国残疾人》、《三月风》、《盲人月刊》三本杂志,运行中国残疾人网站(www.cdp.net.cn)。  相似文献   

8.
1月20日,寒风刺骨,我正趴在床上赶写一篇稿子,“突突突“的摩托声在我的窗前戛然而止,乡邮员小于推门走进屋来。“大哥,你盼的《中国残疾人》杂志来啦。“没等摘下头盔,他便大声地对我说。“是嘛,我都等得有点急了呢。“我边说边从小于手中接过2000年第1期《中国残疾人》,这可是我们残疾人自己  相似文献   

9.
《中国残疾人》2009,(1):44-47
2008年12月15日,中国残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表彰2008年度《中国残疾人》、《三月风》杂志宣传发行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通知。《通知》指出,2008年各地各级残联对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关于做好2008年度〈中国残疾人〉、〈三月风〉杂志征订发行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0.
张稚  陈曦 《中国残疾人》2009,(10):48-48
9月6日,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残联的180位代表,参加了在吉林省吉林市举办的中国残疾人杂志社编辑委员会2009年年会。中国残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残疾人杂志社编辑委员会主任王乃坤出席会议并讲话。她首先对2009年全国“两刊”宣传发行工作给予了肯定,并着重阐述了残疾人事业宣传和《中国残疾人》、《三月风》杂志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强调一定要在办好刊、订好刊、用好刊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李志全是《中国残疾人》杂志1994年第2期报道过的一位聋人,辽宁省沈阳人。20多年前,他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机械制图项目金奖,如今,他成了在家安享晚年的逍遥翁。平凡的他这20多年并不平静,但他坚持着,努力着。在他心里,幸福的生活永远就在正前方。  相似文献   

12.
数字提要     
《中国残疾人》2007,(5):3-3
From:To:Sent:2007-03-1510:20:44新春上班伊始,我就收到市残联赠订的一本《中国残疾人》(第三期)杂志。我难得收到赠阅杂志,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国残疾人》这本刊物。这既是自  相似文献   

13.
欧阳主编:您好!我是一名基层的新闻工作者,我很健康,但我非常关注身边的残疾人,也曾写过许多有关残疾人的报道,同时我也十分关注《中国残疾人》杂志,在《中国残疾人》杂志出刊200期之际,我想以一个读者的视角提点个人的看法:在我看来《,中国残疾人》理所当然应更多地体现“残疾  相似文献   

14.
《中国残疾人》编辑部的同志:您们好!我是一名残疾人,从1996年开始自费订阅《中国残疾人》杂志,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感谢您们为我们残疾人办了一本这么好的杂志,感谢您们为我们残疾人送来了这么优秀的精神食粮,感谢您们为我们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做了这么多的工作,您们辛苦了!再次地感谢您们。今年的《中国残疾人》杂志新开辟推出的“保障法讲话“和“沈哥聊斋“栏目非常好,尤其是“保障法讲话“非常及时,因为当前很多残疾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残疾人》、《三月风》杂志1999年发行工作通过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全体干部职工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同志特别是通讯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去年贵阳会议精神,我们决定对在今年两刊宣传发行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数字提要     
《中国残疾人》2007,(10):3-3
亲爱的读者:为适应2008年国家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趋势,根据读者与广大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的要求,经中国残联批准,《中国残疾人》杂志将于2008年扩版。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残疾人》杂志创刊400期之际,接到编辑的邀约,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与《中国残疾人》杂志的不解之缘,我感到非常荣幸.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从事辅助器具服务工作,至今已有10年.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下肢瘫痪的残疾人,显然,我与《中国残疾人》息息相关,有着特殊的关系。在我县9800多位残疾人中(残联除外),仅有我一人订阅《中国残疾人》杂志,这真是一件憾事!据说《三月风》杂志有温馨的感觉,能吸引人,而  相似文献   

19.
追寻一本杂志的发展踪迹,选择其封面无疑是个绝佳的视点。封面作为杂志的"门面",首先就凸现了这本杂志唯一性的身份指征,她于期刊之林中的特有的生存意义和个性张扬,而杂志人的全部编辑理念及杂志本身的全部内涵,都在一个封面中得到浓缩的、充分的呈现。撷取这20年中《中国残疾人》杂志的若干封面,正可以观照她的发展历程,其中颇多玩味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残疾人》创刊10多年,在林林总总的杂志之林独树一帜,实属不易。近日,再次浏览“我与《中国残疾人》”征文,心中颇不宁静。征文虽结束了,但《中国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