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曙光  陈建生 《求索》2007,(9):198-200
自从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就成了现代语言学的“第一定律”。然而。按照认知语言学理论,语言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形成的,在现实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介,即“现实-认知-语言”,语言符号是人类认知的结果,因此,是有理据的。本文从语言符号的起源和现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非任意性问题两方面论证了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语言符号是非任意性的。  相似文献   

2.
语言符号观作为普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产生于20世纪初期,由此反观我国对语言符号的探究,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尽管各家的出发点不同,目的不相同,但都不约而同的关注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儒、墨、道等诸家主要是从哲学层面关注了“名”(语言)“实”(世界)之间的必然性关系,或者“名”决定“实”(如儒家),或者“实”决定“名”,把语言视为把握经验世界的“工具”(如墨家),或者完全否定“名”“实”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如道家),而名家则通过论辩把语言从现实的世界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纯粹的语言符号而作为思辨的内容,从而客观上探究了语言符号本身的问题,为后世的语言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甚至对今天的语言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对应符号系统,是建立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通过心智形成联想的,语言的研究不能脱离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人脑中的知识是以符号表征的,知识表征存在于人的心理表征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4.
语言符号和货币符号虽然分属于语言学和经济学的两个基本范畴,却又都是适应人类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为符号,它们既具有规约性,又具有抽象性和价值的两重性等特征。但是,语言和货币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符号形式,在量与质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刚强 《前沿》2013,(14):169-170
设计师每天都跟许多视觉元素发生联系,设计师在进行个性化设计的同时把它们运用在各自的作品中,最终形成设计师独特的视觉语言符号即设计师符号性元素表现语言。符号性元素表现语言是设计师在长期创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创作手段,是表达设计师情感与传递思想的重途径。解读设计师符号性元素表现语言对于我们今天传承与发展现代平面设计表现语言具有十分重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娟 《前沿》2007,(12):116-118
认知语言观认为习语习惯意义与其组成成分的字面意义是非任意的,且具有语义理据性.本文结合Lakoff提出的认知模式(ICM)以及Kovecses&Szabo提出的三种认知机制(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以及非隐喻的规约常识)对汉英习语的可分析性进行语义理据的考察.本研究表明:"可分析隐性"习语语义与词源关系密切,"准隐喻型"习语语义可从非隐喻的规约常识找到更有力的解释."可分析显性"习语语义则是基于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以及规约常识.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动因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习语的意义建构,使习语研究从静态、封闭的语言分析过渡到动态、开放的概念系统.  相似文献   

7.
黄静雯  王坤茜 《前沿》2013,(14):167-168
听觉语言在长期的使用和演变中,已经成为具备不同含义的听觉符号。听觉符号的准确使用可以增加广告对消费者的吸引,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由于不同听觉符号的差异性,听觉符号有着自身独特的运用原则,研究和了解其运用原则有利于准确地运用听觉符号,达到最大化广告效果的目的。听觉语言符号包括语言、音乐、音响三种分类,对这三种分类各具有不同的符号化含义的分析详解,可以丰富听觉符号在手机广告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词源理据是词汇理据的一种,它从历时的角度观察词义的来源、解释词的形态和意义的演变。天体词汇这一特定的词汇群有着相似或相关的词源理据,即它们的词源理据多与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相关。这一现象的形成与人类对天体的认知和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自身的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9.
邓素兰 《传承》2012,(11):72-73
通过分析“民工”一词的现实用法,结合传统义素分析法和Lakoff ICM认知方式,旨在揭示“民工”的构成理据。阐释词汇认知理据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赵宏宇 《求索》2005,(4):160-162
汉英两种文字分别属于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其构造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汉英两种文字构形及表义之差异、以及文化与文字的相互关系,探讨汉英文字理据上存在的差异,揭示汉英两种文字的本质差异,论证了汉字的优势及汉字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话语的语用义早已引起语言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研究成果丰硕,但词的语用义的研究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对词这一层面有无语用义尚存在颇多的争议。词语语用义的认知理据是词语语用义生成机理的一方面,探索词语语用义的生成机理是对词汇语用学这一新兴领域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等的系统界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杨锦芬 《求索》2012,(8):203-204,215
空符号是符号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根据存在方式可以分为消极空符号和积极空符号。消极空符号可以表现为物质的缺失,具有恒定性、组合性、规约性和单纯性,是积极空符号和实符号存在的前提;积极空符号是消极空符号以及实符号的积极运用,具有隐晦性、主观性和灵活性和多义性;消极空符号和积极空符号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当积极空符号利用得当之时,就会产生积极效果和耐人寻味的意境,否则就会晦涩难懂,或是言之无物等。  相似文献   

13.
"语言任意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都是语言学界公认的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其象似性则一直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语言形式和其所指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的象似性特别是句法的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符号经济与旅游符号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丽芝 《求索》2008,(10):36-37
现代旅游经济活动中,特定的本土旅游景观对游客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特定的景观就是旅游符号。其实,旅游本身就是一种符号经济的消费范式,它一方面通过“原滋原味”的具有代表性的本土符号来吸引游客,另一方面通过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传达人们的精神共鸣,实现文化创新。所以,旅游规划与开发应该根植于民族原文化土壤,同时兼顾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凝视”取向,对旅游符号的意义加以适度创新。最终让旅游活动及旅游业持续兴旺,并推动旅游符号的开发和旅游地旅游经济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杨静 《理论月刊》2005,(1):113-114
“语言任意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都是语言学界公认的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其象似性则一直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语言形式和其所指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的象似性特别是句法的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蒋华 《求索》2011,(2):222-223,62
简称大量存在于不同语言,是语言的共性之一。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语言内在的发展规律主要是词的双音节化发展趋势是简称得以存在的理据。简称原则是应选择有区别性的义素,同时要避免语义不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英语的存在理据.其理据来自三方面:中国英语是英语的国别;变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英语;中国英语是语言顺应的产物,是被中国的思想方式和文化所丰富了的英语;中国英语是英语的"本土化"后的科学再生.呈现了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对索绪尔语言符号理论中关系和价值的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符号是由所指和能指构成的两面的心理实体。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 ,由它的各项要素的暂时状态所决定。在这种状态中 ,一切都以关系为基础 ,价值自然也不例外。关系和价值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在语言系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阮艳萍 《前沿》2011,(4):166-168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突兀的高峰。从传播学的角度,能获得这种长期的、显著的传播效果,诗歌中所使用的符号是一个重要因素。楚地方言的使用增加了语言与作者、当地受众的接近性,同时也以鲜明的地方特色走进中国文学史;香草在楚民生活中的日常化增加了符号的熟知性;香草在楚文化中的巫术性意义强化了符号的可信性;香草和与香草紧密相关的美人,既具有悦目性,也具有悦情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惊采就是文化思维的精彩。  相似文献   

20.
郭海洋 《求索》2012,(9):201-202,175
理据是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动或激发某一语言现象、语言实体的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动因。词汇发展的历史表明,词汇的发展就是理据性逐渐增强,任意性逐渐降低的一个过程,因此对理据的研究是词汇研究的重点。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采取共时、静态的描写同时也可以进行历时、动态的考察,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方法也应适当改变。本文以东北方言趁的构词理据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词义在历史发展各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变化,并从语言学角度对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其在共时阶段所表现出的相关问题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