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现象愈加明显.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巨额的外汇储备以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调节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促进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建立;切实扩大内需,培养长期的消费倾向;力促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鼓励企业"走出去";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等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并且顺差规模有扩大的趋势。这种格局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调整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对策有:扩大内需,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链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合理引导外资流向;扩大对外投资;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时事聚焦     
《瞭望》2005,(38)
中国(9月10日-9月16日)汇率改革促使中国国际收支更为平衡。9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中国汇率改革的目标之一是通过相对价格的作用来促使国际收支的更为平衡,对经济长远发展形成更有力的支持,希望这次汇率调整能够实现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4.
项俊波 《理论参考》2009,(12):15-19
核心思路是把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以及国际收支结构进行统筹调整优化,做到近期调整与长期调整相结合、虚拟经济调整与实体经济调整相结合、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国外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实施低碳经济型结构调整战略、消费主导型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市场导向型金融结构战略、协调发展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和管理平衡型国际收支结构调整战略。  相似文献   

5.
王信 《理论参考》2009,(10):8-11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相对较强的实体经济实力和国际收支顺差并不能保证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金融实力在国际货币博弈中起到更加关键作用。美元地位不会受到根本动摇,人民币国际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进入消费增长扩张期,经济特征有了显著变化,使得县城经济的发展既有机遇,又面临潜在挑战.一方面由于政策利好及城市化经营两方面有利因素的拉动作用,中国县城经济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经营中的竞争效应及市场机制的作用力,中国一部分县城经济可能"空洞化"或"边缘化",从而失去其现有的"行政区经济"地位.因此,探讨县城经济发展策略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亮点颇多,首次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九大新常态,深刻揭示了消费、投资、出口和国际收支等多角度分析和认识当前的形势,对新常态提出了全面的认识。同时,对新常态下的增长动力也做出了清晰的表述,"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信息经济助转型突破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九个新常态: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0)
从国际收支角度看,欧债危机是欧元区成员国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缺失造成的,这根源于一体化进程中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设计缺陷。在欧元区完全一体化之前,各成员国的国际收支约束不会消失,完善内部成员国之间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是欧洲一体化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到"一顺一逆",从人民币汇率"单向升值"到"双向波动",扩大人民币资本输出渠道始终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任务。参与全球治理能够成为促进人民币输出的可取方式: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满足发展需要的投融资的同时,打通人民币国际供给渠道。部分国家对中国资本的猜忌和投资环境的不稳定,使中国需求国际组织为人民币投融资"背书",而现有国际金融机制的权力分配及其改革难以实现其目的,中国倡导和创设新机制就成为必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能够在机制设计上满足人民币投融资的基本要求,中国应据此促进两行在人民币国际供给方面发挥配合作用。此外,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的同时,也应对其行动的负外部性进行管理,从而确保其治理效果以及国际社会对其行动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6,(3)
正2015年12月1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人民币于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Special Drawing Right)。所谓SDR,是指特别提款权,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它最早发行于1970年,是IMF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予以分配的,可用于偿还IMF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IMF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IMF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  相似文献   

11.
五、GDP、GNP对资本流动和民族企业融资的影响 1.追求GDP导致资金流出增加和国内企业融资困难 追求GDP导致国际收支顺差增大和资金流出增加,民族企业融资困难.随着出口增加和外资引进加速,国际收支顺差增加,特别是资本项目顺差更多.入世2年来,我国在引进外资方面成效卓著,每年都有500多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我国.与此同时,我国的资金在加速流出.在我国的结售汇制度下,由于流入的外国资金都要转换成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主要是储备美元、欧元的债券.  相似文献   

12.
"和谐"作为中国社会珍贵的思想传统和恒久的价值追求,它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司马迁的<史记>中,也充分表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经济和谐、民族和谐"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以来,美国借中国澳门汇业银行(Banco Delta Asia)涉嫌朝鲜"洗黑钱活动"案,欲通过对中国的经济威胁转而对中国的国家声誉进行威慑,从而达到压制中国和干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之目的.但现今的中国不仅有强大的经济作为保障,还有作为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日渐扩大的影响力.美国决策者错误地估算了威慑的现实条件,最终只能在这场政治经济博弈中,以让步乃至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4.
一、对于当前经济形势,需要有一个恰如其分的估计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无论是按照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人们习惯地采用的分析衡量方法,主要看财政、信贷、重要物资和外汇等四个方面的平衡情况,还是按照当今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一般采用的分析衡量方法,主要看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四大领域的动态表现,都可以肯定地说:形势是好的或者比较好的。也正因为如此,现在不仅我们自己这样估计,国际上的一些经济专家和重要经济组织,绝大多数也是这样估计。对此,不应该有什么怀疑与异议。那种认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言论,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5.
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哲学研究为基础.要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智慧,以哲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加以提炼和升华,使之真正成为以"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和生态哲学为基本内涵,既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又能够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在阐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基本要求的同时还着重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这三方面的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并告诉我们要记取历史教训,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江泽民同志这一讲话充分说明,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目标之一.当前,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这一讲话精神,按照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即将来临的一九九○年,标志着中国进入还债高峰期,需偿还一百亿美元.中国有没有能力如期偿还外债,是近来香港和海外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各界人士有不同的分析和推测,其中不乏悲观的结论.由于香港与中国大陆密不可分的经济联系,也由于偿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因此有必要对此再加评析. 最近在北京召开的"坚持改革开放,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为解答中国是否有偿债能力提供了若干重要的线索,与会的代表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和香港的金融家企业家和学者,他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作为政府的一个经济目标,实际上是多种经济行为的结果。它不仅受储蓄、消费、投资、就业、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而且受到需求、供给等因素的影响。王大树在《经济学周报》上撰文分析了通货膨胀对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是在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生产关系的联系中去加以理解和把握.经济全球化绝不是"资本主义化",更不是"西方化"、"美国化",它的历史趋向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早已阐明了的世界历史发展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反垄断法>作为"经济宪法"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与当前先进的国际竞争法律接轨,通过对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三类主要垄断行为的规制,构建了反垄断法体系的基本框架.<反垄断法>作为"经济宪法"的实施必须打破行政垄断.<反垄断法>第8条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这是中国特色的"经济宪法"的核心所在.<反垄断法>作为"经济宪法"实质是关注民生、保护民利的深层立法,体现了反垄断法的民生意义和民生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