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的痕迹概念,是指形象痕迹中可供现行技术认识和利用,有检验、认定条件的那一部分。实例表明,现场看似杂乱的,主观的痕迹印象已客观立体地展现了犯罪信息,并刻画着犯罪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语言关系的基本特征,给人们所共识和感知的痕迹信息,正逐渐取代往日单一的检验方式,而成为推定疑犯、串并案件的种类证据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犯罪中,很多的证据是散落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特别是非法言论、虚假信息、传销广告、诈骗信息等。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就需要采用特殊手段,收集对案件有法律效力的网络电子证据。面对庞大的互联网信息,人工搜索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高,而且不能够全面的获取需要的电子证据。运用搜索机器人的方式,建立互联网收集的信息收据库,根据制定的搜索规则,及时的遍历互联网络信息的节点,提取有效的电子证据,为司法实践提供高效全面的数据库查询,有力的打击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3.
从计算机的出现、互联网使用到数字化生存 ,技术的进步在改变我们生活状态的同时也成为我们生存方式的一部分。对于如此重大的社会变化 ,法律制度因此也需要有相应的调整。本文以技术进步与司法实践的关系为基点 ,讨论与数字证据有关的证据法律制度。 一、技术进步与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的发生、变化和分野 ,不能完全用法律制度自身的逻辑变化来解释。对社会进步有重大影响的技术的普及 ,推动着法律运行的变革 ,甚至会推动一套全新的制度产生。随着互联网的出现 ,数字证据现在已经被许多国家接受为法律证据的一种形式 ,关于数字证据的一套…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深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之后,计算机犯罪也以网络入侵、网络诈骗、网络盗窃和盗用知识产权等各种形式出现。打击计算机犯罪的关键是如何将犯罪者留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中的“电子痕迹”作为有效的诉讼证据提供给法庭,以便将犯罪者绳之以法,成为目前人们研究、关注及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这即是计算机电子证据取证技术。它是取证技术人员使用软件和工具,全面地检查计算机系统,以提取有关计算机犯罪的电子证据,并对该证据进行的确定、收集、保护、分析、归档以及法庭出示的过程。1电子证据的特点计算机电子… 相似文献
6.
与数字证据相关的概念很多,但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存在一定差异,从提出概念的出发点、载体、表现形式、研究范围等角度分析数字证据、电子证据、科学证据、电子记录等概念的差异,并进一步提出对数字证据进行专门研究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手印是犯罪现场和嫌疑客体上出现率较高的一种犯罪痕迹,通过检验鉴定,能够起到缩小侦查范围和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的重要作用,向来被认为是证据之首,在侦查破案中显示其特殊的价值。在新形势下,缉私办案工作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给刑事技术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应从将指纹工作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轨道,不断提高指纹工作的科技含量,充分调动指纹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现场勘查、密切侦技联系,并进一步做好指纹鉴定工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最大限度地发挥指纹技术在缉私办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数字证据的性质及相关规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字证据”在概念上区别于“计算机证据”、“电子证据”和“数据电文” ,在类型上不同于视听资料和书证。“数字证据”本身具有高科技性、客观真实性、外延广泛性的特点 ;针对数字证据的特性 ,应建立其相应的规则体系 ,并引入鉴定、公证和保全行为 ,使数字证据的证明力有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11.
数字证据的程序法定位--技术、经济视角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证据在程序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证据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紧密关联,要促进程序法在数字时代的发展,首先要研究的便是数字技术对包括民事、行政、刑事证据在内的程序证据制度的影响.使用"计算机证据"、"电子证据"概念并不能科学地归纳出这种证据的内涵,而"数字证据"概念则更符合其本质特征.在证据类型上,数字证据与书证、视听资料等已有证据类型颇不相同,是一种新的独立的证据类型,并且,在证据规则上,数字证据具有与其数字技术特性相应的新规则. 相似文献
12.
13.
能否准确地解读文件物证中的各种痕迹信息,有时对鉴定结论的做出至关重要。作者总结检案实践,参考有关文献,探讨了文件物证中痕迹信息的应用效果以及运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Android智能手机的取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手机,Android手机发展势头极为迅猛,并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Android智能手机的取证研究,在介绍了Android手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后,详细描述了取证方式。通过Android SDK工具对手机内外置存储进行镜像备份,逻辑分析利用文件系统分析,查找每个应用程序自带的数据库文件来获得有价值信息,物理分析通过对内存镜像进行数据恢复以寻找删除的文件,两者互相结合。结果表明,能够从Android手机中有效寻找到潜在证据。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从犯罪现场为基础,并以环境犯罪学观点,自国外实证研究结果就个人层级(理性选择理论)、社会互动层级(犯罪型态理论)、社会层级(日常活动理论)三种不同层次探讨性侵害加害者的决策模式(decision-making model)、犯罪空间型态(spatial patterns)、作案手法(modus operandi)与... 相似文献
17.
18.
19.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其不断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刑事证据制度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影响了刑事证据制度的变迁;扩大了刑事证据的范围,使越来越多的非自然物进入证据之列;对于收集、固定和保全刑事证据,既提供了新的手段,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于刑事证据的采信规则也产生了影响。从科技的角度研究刑事证据,可以为我国建立完善刑事证据规则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