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贵臣 《公安教育》2005,(11):25-27
警察言语交际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交流,伴随着自然语言,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体态语去传达一定的信息,补充、辅助、加强言语的效果。体态语,又叫“身势语”、“动作语言”,是用动作、表情、体态伴随语言的一种辅助交际工具。体态语,包括表情语、肢体语、体姿语、空间语等。一、表情语的作用表情语是通过面部表情来交流感情,传递信息。它是体态语中最重要的部分。人们脸上的器官,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在面部构成一个“三角区”。这个三角区是表情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如眉毛的动作就有多种,表示多种语义:皱眉表示为难,挤眉表示…  相似文献   

2.
吕丽红 《台声》2004,(5):88-91
5月,各种菌类新鲜上市。 它们长在森林深处肥沃得腐败的土壤上,顶着圆圆的帽子或高或矮、或胖或瘦。 不管怎样的表情,它们共同倾诉的是——健康。  相似文献   

3.
有过欢呼雀跃,有过深长的伤悲,也有过出离愤怒,交织成了悲喜交加的2008。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神七飞天、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所带来的"喜、怒、哀、乐、雷、囧、自信……"我们的注意力哪怕只作短暂的停留,也能拾起时代留下的这份印记。这一年是震撼人心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世界对中国重新认识的一年。与往年相比,我们经历情绪的转变更为激烈,也更为复杂,一些史无前例的事件挑战着我们的神经,折射着这个急遽转型的时代。通过整理2008年的中国民生表情,我们将表情定格在记忆里,继续前行,迎接新的一年。  相似文献   

4.
郭利 《乡音》2011,(4):39+32
看着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面孔,看着那一张张充满着神秘气息的表情,它们或冷静,或微笑,或狰狞,或凝神沉思,都仿佛在向你讲述那遥远的故事传说,仿佛让你听到了那些铿锵的歌舞声,杂乱的狩猎声  相似文献   

5.
表情包是青年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最喜欢的言说载体与表达途径,青年借助表情包与别人迅速建立互动关系、获得身份认同,构建青年的话语表达体系;表情包在促进社会文化多元化以及表情达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表情包的过度使用容易使青年丧失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特别是一些低俗的表情包更是不利于青年的成长。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与青年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掌握网络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于倩  杨雨文  王京 《台声》2005,(12):40-41
今天,世界的目光已转向东方,越过十里洋场的旧日繁华,来聚焦中国上海。建筑规划,是一个城市的表情。随着浦东新区的发展,一栋栋具有国际水准的建筑物拔地而起,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世贸滨江构成浦江东岸“一波三峰”的现代城市天际线。它们的形体各异、顶部各自张扬,或莲花状、  相似文献   

7.
1908年2月25日,这一天是农历正月二十四,杭州西湖岸边聚集了四五百表情肃穆的人,他们正在公祭一位奇女子——鉴湖女侠秋瑾。  相似文献   

8.
时下,一些人大代表“举举手,吃吃饭,听听报告,发发言”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现象在普通人大代表中表现尤为突出。这里所说的普通人大代表,是指非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或职务较低的人大代表。有的代表这样描述5年任期的代表活动:“第一年满怀激情,第二年还有热情,第三年略有余情,第四年没了表情,第五年难以为情”。意思是说,第一年刚当选代表,满怀激情,发言踊跃,提建议、写议案等较为主动,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第二年较为理智、冷静,但仍然充满热情;第三年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表情的发展、流变中,表情包逐渐成为新型有效的文化符号,青年所用的网络表情有着丰富的文化隐喻和内在机理,作为青年互动的形式,它是青年宣泄情绪、群体认同的展现。我们应该用客观评判与辩证思维等方式对待表情包文化,引导并规范青少年正确使用表情包。  相似文献   

10.
杜丹 《青年探索》2016,(3):22-30
网络表情是新媒介技术催生出来的社会化沟通语言中介,运用新媒介技术,"表情党"实现了主体真正"在场"的欲望;中国年轻的网络用户组成了虚拟空间中最富创造力和颠覆性的"书写"者,他们通过"网络表情"符号的创造性实践重塑主体身份,瓦解现实的角色规约,并建构了一种新型、动态和理想化的身份区隔。"表情党"围绕"表情"展开的自我更新、维护与互动交流,不仅激励年轻人进行理想自我的形塑,建构起基于"共情"的"助益性人际关系",还帮助他们轻松地对抗不良的心理焦虑,开展集体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1.
1951年12月11日,香港启德机场一间候机室里,坐在靠墙角的一个青年人表情异常。嘲讽、沉思、懊恼、自得,各种不同的表情像风中的乱云,又轻又快在他的眼里、唇际不断地掠过,从这些急剧变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非常不平静的。此人名叫王布。就在不久前,他已正式填表、宣誓参加了反共的第三势力。这次他与同伙一道乘飞机去日本受训。王布有过“辉煌”的历史。1934年毕业于国民党军官学校,1945年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受训。曾任排长,北平警干班中尉队员,张家口警干团分队长,1948年任北平“剿总”干部训练班上尉区队长和军政干部…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新疆人大》杂志创刊25周年、面向全国公开发行10周年的特殊日子。凝望历史,表情、细节、缩影烙印脑海。因为,这是我们所倡导的一种表达。此间,我们强调事实,因为有思想的文字靠的是会说话的事实来表达;我们强调表情,因为思想潜藏在喜怒哀乐的背后;我们主张细节,因为历史隐现在细枝未节的深处;我们重视缩影,因为生动的影像往往蕴含着时代精神。在这表情、细节和精神的背后,在我们与时代同行的25年风雨历程里,始终烙着您的足印,回荡着您的声音。在此,让我们共同回首历年部分报道中见证时代的足音吧!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方式     
《小康》2004,(8)
嘴巴是心灵的窗户 大家注意了:"忧郁的眼 神"这一说法并不符合科学事实 --因为人类的眼睛也许根本不 会传递表情。美国旧金山的两位 视觉神经学家Tyler和Kontsevich 通过对蒙娜丽莎肖像进行研 究,得出上述惊人发现。 为了搞清眼睛与嘴巴是否 在形成表情的过程中同时起了 作用,两位研究员将蒙娜丽莎 面孔的上部或下部分别用合成 的欢乐或悲伤的干扰图像进行 了替换,然后再让受测者分别 观看。结果显示:当覆盖住蒙 娜丽莎的眼睛后,受测者可以 看出画中的人物在微笑或蹙 额,而当遮盖住蒙娜丽莎的嘴 巴后,则看不出任何感情。 看来,以后得改说"嘴巴 是心灵的窗户了"。  相似文献   

14.
易水 《创造》2014,(12):34-41
正2014年的中国,经历了悲喜;2014年的云南,也体验了哀乐。欢喜,忧伤;愤怒,感动;惊愕,欣慰;痛惜,振奋……各种"表情"伴生交织,连缀成2014年最真实的云南。当然,我们的盘点难免欠缺和疏漏,而喜怒哀乐也并不能完全概括云南的这一年。但从这些"表情"代表的重要新闻事件来看,我们还是不难读出这一年云南的顽强坚韧与自信奋进,不难感受到这片土地在困境中勃发的力量和希望。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青少年视角,结合自己实际调查,对表情包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观察到的表情包的特征给出了表情包定义,然后在分析表情包火爆原因、揭示现象背后文化本质的基础上,指出表情包应避免低俗化,提出了有效避免表情包低俗化的措施,以期对引导青少年扬长避短、正确使用表情包,更好地成长成才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学前教育工作者常有意或无意中利用奖励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强化。很多教育理论都强调对孩子要多一些奖励,少一些批评。桑代克甚至认为学习是通过行为受奖励而进行的。本文通过分析科学奖励对幼儿行为养成的价值,促进学前教育教师正确认识科学奖励与幼儿的行为养成的正向关系,并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奖励方法,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一、何谓科学奖励《教育大辞典》中把奖励定义为:对个人或集体正确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或表扬,奖励的方式有肯定或赞许的语气与表情,口头表扬,发给奖状、奖章、奖品、  相似文献   

17.
社会表情是社会合作形成和延续的社会心理基石。一般而言,主要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可能呈现出社会幸福、社会安逸、社会冷漠、社会焦虑以及社会愤怒等不同类型的社会表情。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层面看,社会变革状态、社会财富配置、社会发展预期和社会调控能力等共同影响了社会表情的变化。在当代中国,形成和维持有利于社会合作的社会表情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下的社会群体间利益协商制度体系,还需要培育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18.
徐隽 《楚天主人》2012,(8):39-39
生活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经常能感受到批评的活跃。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网络跟帖、论坛微博,或长篇大论,或三言两语,甚至一句话、一个词、一个表情,都可以对大事小情发表意见表明态度。这其中,也出现了大量非理性批评,比如地域间的攻讦谩骂,对某些当事人的跟风指责,甚至是幸灾乐祸,在网上并不少见。这样的情绪宣泄,很难说有什么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经常能感受到批评的活跃。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网络跟帖、论坛微博,或长篇大论,或三言两语,甚至一句话、一个词、一个表情,都可以对大事小情发表意见表明态度。这其中,也出现了大量非理性批评,比如地域间的攻讦谩骂,对某些当事人的跟风指责,甚至是幸灾乐祸,在网上并不少见。这样的情绪宣泄,很难说有什么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如今,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已经成为斗图圈的"新宠"。意蕴深远的传统文化符号竟与"神马、有木有"等网络流行词产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设计者将几何化的甲骨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形象的动物,再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整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爱的甲骨文动态识字卡片,让每个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这套表情包的设计者,也是"汉仪陈体甲骨文"字库设计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