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易立  马淑贞 《理论月刊》2006,(6):115-117
"自然"作为审美客体的形象在现代主义诗人眼中成为"恶"的载体,恶的化身."自然"作为审美客体在欧美现代诗歌中形成了两大形象系统,一是以浪漫主义文学时代中的湖畔派后期浪漫派等为代表的"自然之神圣"的形象系统,二是以现代主义文学时代的后期象征主义以及由之派生出来的意象派和隐逸诗派等为代表的"自然之恶"的形象系统.本文试图分析这两大系统之间的转变在诗歌文本中的体现及其转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当前存在的自然资本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自然资本的资本 ,既不同于马克思关于资本的概括、分析和认识 ,也不同于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资本的定义 ,而是有它自己的特殊的规定性。作者从自然价值分为功能与服务两部分 ,进而阐述了自然资本的真正含义。同时指出 ,把自然看成是自然资本的深远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康镇麟 《求索》2012,(3):130-131,36
从人类的发展历程看,人化自然可以理解为截然不同的三种样态:"人格化"自然、"人力化"自然和"人道化"自然。这三种样态的发展轨迹体现了人类在认识自然、对待自然的态度方面的历史进步,这种进步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理性能力的不断拓展与道德境界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4.
洛克自然权利思想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及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理论渊源于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尤其是斯多葛学派.他以"自然状态"为逻辑起点,衍生出关于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理论,探索摆脱"自然状态"从而进入政治社会的原因、途径、方式以及设计政治社会的结构.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在其核心财产权的论述中主要论证了资产阶级追求无限财产的无限权利.洛克的自然权利思想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蓝强 《岭南学刊》2020,(4):116-122
人通过劳动为中介把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联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这是"人—自然"系统演化的社会环境。价值动力、实践动力和认识动力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自然"系统的演化动力系统,推动着"人—自然"系统的社会演化。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发展、生态关系的发展和劳动的发展是系统发生、协同进化的过程,并且人的发展程度和劳动的发展影响着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劳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被动劳动、异化劳动和自由劳动三个阶段;相应地,"人—自然"系统在以劳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的推动下经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三个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并不是要回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田园牧歌式的低级和谐,而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与自然的高级和谐。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对卢梭"自然教育"和"道德理想国"心存怀疑,质疑的核心问题是自然教育能否以及如何使人走向自由的问题,这也正是本文试图明晰的问题.本文从解读"自然"的概念出发,阐述了人的三种天性--自爱、爱人和怜悯;通过对自由的理解区分人的三种自由--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最后揭示了自由如何可能,即自由向自然回归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开封犹太人”与汉民族的自然融合,从文化层面看,是由于他们长期居于宽松的文化环境,受中国文化的浸润,具有若干相通的儒家文化与犹太文化发生“置换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善待自然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孕育了生命和人类。约300万年前人类的出现,并成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给地球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勃勃生机,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人类社会,创造出无比辉煌的人类文明。然而,也正是从此刻开始,人类的活动,又给地球带来了一连串毁灭性的打击。人口的极度膨胀,工业文明和过度消费,使人类生活的地球变得不堪重负,并反过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淡水匮乏,能源短缺,气候恶化,以及滚滚烟尘,污水横流,噪声轰鸣,废渣丛生,使得人类日渐失去了安身立命的绿洲,全球性的生态、环境、资源危机,屡屡向人类启开了警示的红灯。人类以自然为对手,贪得无厌地征服自然、掠夺自然的发展模式,已到了山穷水尽、难以为继的末日。  相似文献   

9.
张健健 《理论月刊》2013,(2):160-163
自然既是人类的母亲,又是人类的老师。自然不仅为人类提供各种生存资料,还能教会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城市环境建设中,我们应当学会以自然为师,向自然学习,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文章提出了城市环境建设中"道法自然"的四种主要途径:摹仿自然之形、提取自然之意、遵从自然之法和发挥自然之效,并对这四种途径进行了论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环境建设中的"道法自然",不仅是模仿自然的视觉形态和外貌,还应该学习自然的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从而在艺术和科学两种维度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营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能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0.
“自然”的审美特征,是儒家和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充分体现。这里,我们从“师法自然”、“同自然之妙有”和“造乎自然”等方面试析一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大观园的“自然”美学特征,从而得出“自然”特征在古园林建筑中的重要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支配自然的思想同人类中心主义一样被指责为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英国的本顿认为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中包含着支配自然的逻辑并对之进行了批判,提出用"适应自然"取代"支配自然".格仑德曼与本顿针锋相对,提出马克思是从人的生存现实、理性对待自然、人的利益和需要、人的解放四个层面来理解支配自然,这样理解的支配自然是不会造成生态问题的.这场理论交锋深化了对支配自然思想的认识,有助于消除人们在人类中心主义和支配自然问题上所陷入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学界围绕人类中心主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于马克思是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者也存在分歧。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观三个角度来看马克思的自然观,马克思不是单纯的人类中心主义者,而是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批判和继承,直到今天依然是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合理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3.
信息的定义及哲学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卜炜玮  成昀 《思想战线》2005,31(4):129-131
21世纪是信息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但人们对信息及其本质还存在不同认识,现有的信息定义均有不足之处。信息的哲学本质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分析:信息是客观实在的,信息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显示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客观属性,信息是物质间接存在性的标志,信息是物质自身显示自身的属性。  相似文献   

14.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科学、精辟的理论概括.1 2年来,这一理论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滋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催发了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蜜罐"技术是一种对付网络入侵的技术.计算机故意设计有缺陷的系统用来对入侵者的行为进行警报、诱骗以及记录.密罐收集记录入侵数据作为证据使用具有可靠性、客观性、关连性.值得注意的是密罐设陷失误将会面临致使他人遭到损失的连带责任和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所引起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思想可谓是中国哲学思想研究的核心,它不仅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哲学命题,也是中华文化赖以生存和积淀的土壤。同样,图腾世界也是一个引发无尽思考的领域,图腾研究可算是人类学研究中解读他者文化、阐述与他者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就将这两种在人类思想中彼此独立但都占有重要地位的思想体系结合起来,试图找到其不同表征下的共通之处,并结合现实谈谈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哲学就被冠以"爱智慧"之美誉,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到了近代,受科学主客二分知识论框架的影响,知性的思维方式已经渗透到哲学的领域,哲学也就此被烙上了"知识至上"的印记,使本是"智慧之学"的哲学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爱智"之本性,变成了"知识之学".由于哲学智慧之缺乏,不仅使当代人无法摆脱其所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同时也使哲学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所以,若要拯救哲学,必须使哲学回归其"爱智"的本性,使哲学真正成为一种"智慧之思",从而对人类的生活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它在我们民族性中根深蒂固地沉淀着,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巨大,最显要处莫过于唐代以前的历史时期,影响主要有三方面:逆天不祥、指天而呼、天(神)人合体.  相似文献   

19.
外挂常见于网络游戏作弊器、刷单软件、抢票软件等.司法实践中,对外挂的定性、法律适用存在认识不清、经验不足等问题.外挂可分为辅助型外挂和作弊型外挂、依附型外挂和独立型外挂两类.外挂定性争议的原因在于:技术人与法律人对专用名词、专门问题的理解存在不对称性,刑法罪名、司法解释规定、罪状描述上存在不对称性.只有对外挂涉及罪名有准确理解,才能对其行为正确定性和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提出的“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命题,在理解和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有着普遍的解释为。这一命题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未来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