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4,(24):18-18
宪法是一国法律的“母法”,是根本大法,是法之统帅,是整个法律体系获得权威与效力的最终源泉。在一个国家的法律大家庭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如果宪法权威缺失或遭受严重冲击、宪法规定无法兑现,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法律体系的权威与推行,整个法治大厦将失去根基,法治国家将会沦为美好的空想。这就是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3,(11)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传统社会里的非法治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实中的法治方式本身也隐含着内在的困境。将法治和其他方式有效结合起来,推进和完善法治思维和方式的自身发展,最终实现法治方式的"常态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的根本任务写入十五大报告,使其具有了党内的最高权威性;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以全体代表的绝大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使其具有了宪法的最高规范性。依法治国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包括立法、司法、普法和执法等组成部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需要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依法治国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关键的问题重在治“吏“。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建设的系列论述,特别是他当年建设"法治浙江"的众多做法和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不少内容在建设"法治中国"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相关论述中都得以充分体现。从建设"法治浙江"到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一个治国方略,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一个治党方略,即继续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是执政党执掌政权方式的重大发展,也是执政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坚持从严治党,是不断提高全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根本保证。如何处理好“治国”与“治党”、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吏”的关系,把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到实处,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我们党着眼历史、现实和未来所采取的一…  相似文献   

6.
李俏 《理论导报》2016,(1):40-4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并要求领导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一、法治思维的内涵何谓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观察、认识、分析。  相似文献   

7.
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涉及一系列观念的更新和制度的变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依法行政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只有依法行政取得成效,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才不仅仅是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西柏坡纪念馆内,一块展板让习近平总书记久久驻足。展板写有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习近平总书记一一对照着说:"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封建专制历史悠久的国家。新中国建立后,进行了民主改革和法制建设,但由于长期“左”的影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民主与法制问题,主要还是靠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来治理国家,以致在“人治”的传统惰性的深刻影响下,最终造成“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邓小平深刻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  相似文献   

10.
正在国内,欠着别人的钱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的债务人,即"老赖"广泛存在,针对"老赖"这一痼疾,从最高法院到各省高院,除了已经建立失信被执行人数据库,联合金融机构限制其高消费,还通过立法机构对其拒不执行进行刑事打击。自2015年7月22日后,打击"老赖"又添新利器,申请人可向法院自诉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作为治国之基本方略第一次在十五大报告中郑重提出。这一治国方略,反映了执政党领导方式和国家政权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从主要靠政策管理国家到更注重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2.
宗富荪  王丽萍 《唯实》2000,(4):54-58
人治不终结,法治就不能实现。人治和法治是根本对立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但“以党治国”要摒弃。依法治国要依法行政,不容许“法外之权”的运作,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正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依法治省,事关四川当前和未来长远发展。2014年新春之际,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我省制定出台《四川省依法治省  相似文献   

14.
麒嵩 《前线》2014,(8):122-122
有这样一个历史传说: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臣叫壬里国,他与另外一个大臣中里缴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复杂,无法判断,国王齐庄公请来了当时的神兽“廌”,相传“廌”能辨是非曲直,它的角顶向谁,谁就一定有问题。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廌”没有动;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廌”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法”字的来源就和这个“廌”有关。“法”的繁体字写作“灋”,由“水”、“廌”和“去”三个字组成,其中,“水”字代表对待每个人应该像水一样公平公正;“廌”字代表着要能明辨是非曲直;“去”字则表示一旦判定对错,应该坚决去恶扬善。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郑重宣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的国有企业实行依法治理的问题,是依法治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探索世界现代经济发展规律,总结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16.
经过25年全民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干部自觉学法用法的意识大大增强,并已成为一种新的执政风尚。但不可否认的是,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旧习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中仍有残余。  相似文献   

17.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就中国现代化建设问题明确指出:“不可能走‘捷径’”。①然而,10年之后,1990年3月他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强调了要抓机遇和发展速度,并提出抓上海是一大措施,“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②在邓小平百岁诞辰之际,本文试  相似文献   

18.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强调"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依法治国方略对政府及官员行为提出更高要求,"治官"之道掷地有声,值得期待。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我们需要明确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把行政权力或者把握公权力的具体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两大奇迹背后的重要支撑,中国之制为中国之治提供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法治建设主流观念表现为唯理主义建构观,其重视设计国家的法律制度而忽视总结提炼地方的法律实践.当前,各地方的法治举措频繁,“地方法治观”逐渐明晰.从“法治国家”到“法治地方”的观念转型,有益于在经验总结与反思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法学界对地方法治的研究已初具规模:在概念上,“地方法治”仍有争议;在地方法治必要性上,学术界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论证;在地方法治的路径上,学术界对湖南、广东等省的地方法治经验进行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