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2015,(1)
<正>一是正确处理统一和自治的关系,充分认识团结统一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行使自治权必须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以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为基础,做到依法行使自治权与维护国家最高利益相统一。二是正确处理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把民族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来思考和谋划,坚持因地施策、因类施策,在推动地区发展、解决区域共性问题中更好地解决民族问题。三是正确处理普遍性和特  相似文献   

2.
从“民族自决”到“区域自治”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37年,十余年问,“民族自决”是中国共产党主要推行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实行区域自治的、汉族居多数、49个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区历届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引导各族人民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荣传统。50年前,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为在我国实施民...  相似文献   

4.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随着十七大描绘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在新形势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而呈现出日益鲜明的“中国特色”,即:集中统一与区域自治、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有机结合。探析其“中国特色”,在新形势下对维护扣发展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平等的核心是权利问题,只有达到权利均衡,才能谈得上一般意义上的平等。权利平等是一切平等的前提,权利平等的实现,可以拉近人和人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其变成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而这正是新型民族关系的实质。自治是一种平等权利的体现形式,而自治民族是因为这个权利而被人们理解的民族。当然,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自治,我国的自治有自己的独特内容。本文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特点出发,试谈对民族自治和民族共治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诸如自治民族和自治地方;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自治机关和自治权利等问题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环境治理所广泛遭遇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说明解决环境问题仅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加入。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环境问题社会自治是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加以考量的选项。在实践中,公民、社区、环保NGO等和企业社会主体在环境问题社会自治中已经逐步显现出了力量。当前,需加快环境问题的制度创新,完善环境自治法律体系;加大环境自治的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境自治;政府要让渡部分环境治理权力,激发社会环境自治的活力;进一步提升环境自治主体的主体意识与治理能力,落实环境自治责任,并建立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区域环境治理机制,完善区域环境治理体系,促进环境"善治"。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是农村居民根据法律自主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一般来讲,自治指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自治的形式有多种,如地方自治、社会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和人民群众自治。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纵观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参与性。村民自治是农民直接参与的基层群众自治活动和直接民主形式。在…  相似文献   

8.
《求是》2011,(17)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16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毗邻而居,少数民族人口153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3.4%。全省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和实行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是农村居民根据法律自主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一般来讲。自治指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自治的形式有多种。如地方自治、社会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和人民群众自治。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纵观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0.
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是宪法、自治法和立法法所赋予自治机关的一项重要权利。民族立法既要依照宪法、自治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又要结合自治地方的实际,既要有一般立法的特点又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正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全面展开在内蒙古的民族工作。1945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向晋察冀中央局发出《关于内蒙工作方针》,指出内蒙古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及在内蒙古地区实行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将实际工作权交给晋察冀中央局及晋绥分局。此时,内蒙古的自治运动在东、西部地区迅猛发展,但是却各行其道。如何把内蒙古的自治运动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成为当时民族民主革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王有星 《实践》2007,(8):18-19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自治区历届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民族的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内蒙古的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良好榜样”,曾被敬爱的周恩来誉为“模范自治区”。深入探讨内蒙古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原因,对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英国的地方自治制度与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均由法律创制,都是上级政府与选民之间的桥梁,都是广义上的"议行合一"体制,具有内在的同质性。而且英国的地方自治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对我国村民自治具有极好的借鉴作用。基于英国地方自治的启示,我国村民自治应当进一步完善法律规范体系,为自治提供法律基础;应当健全选举机制,为自治奠定组织基础;应当合理划分乡村事权,平衡乡村关系;应当提高村委会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提高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合起来的一个创造,其基本点就是在单一制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既行使自治权也履行相应一级地方国家政权的职能,既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又管理本地区的国家事务。它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一项重要的国家政治制度,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项基本制度时指出:“又如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  相似文献   

15.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人大换届工作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一、足额选举自治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公民为人大代表足额选举自治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公民为人大代表,是党和国家充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的具体体现。足额选举自治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公民为人大代表,一是下达名额分配计划时取高限,并规定下限。如(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所分配的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必须依法保证”。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口占…  相似文献   

16.
姜宇  樊夫  王煜 《唯实》2012,(8):141-143
权力对良好公共秩序的建构、维持和发展是有限的。当爆发诸如产品质量危机等社会问题而政府又无力解决时,其公信力亦在逐渐流失。唯一解决之道是推动私权自治体系的形成。法律在此的作用是构建自治的、免于强制和制度激励环境,这在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分析中可得到证明。随着私权自治化程度的提高,私人自治会联结成为自治组织,进而再联结形成社会自治系统。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公共秩序将得以建构、维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自治是企业的墓本特征 自治是企业的基本特征。凡企业都应当是自治的。其依据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凡企业都应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我约束是企业自治的基本内容,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则是企业自治的客观要求。正是因为企业需要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就需要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约束,也就需要企业自治。如果企业不需要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当然就用不着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约束,也就是自律。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当然需要外在约束,或者说需要他律。市场、国家的法律、行…  相似文献   

18.
乌兰夫是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民族工作的卓越领导者。乌兰夫的民族工作体现出一种统筹兼顾的特点,即统一与自治,民族与区域的统筹。这种兼顾在保证国家政权统一的同时,保证了少数民族的平等参政权;在保证少数民族群体平等发展权的同时,保证了区域内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构成部分,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部分,村民选举是有效促进村民自治的首要环节和基础保障。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村民选举日益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但同时也存在若干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提高意识、完善法律、强化监督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合同法律中的适用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思自治原则已成为世界各国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首要原则。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发展,这一原则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时间、空间范围等规定得越来越宽松;另一方面,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能排除强制性规则,限制意思自治在特殊合同中的适用,其终极价值在于实现社会的实质正义与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