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2年3月的一天中午,陈福保老人照例来到村委会,我先给他盛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饭菜。等他吃饱了,我再拿出梳子和剪刀帮他理发。理完发后,老人穿上了外衣,却忘了扣衣扣,我帮他扣好后,拍着肚子比划着告诉他记住扣扣子,不然冷到肚子会不舒服,老人明白了我的意思,微笑着点头,也拍了拍自己的肚子。一切料理妥当,我给老人倒了一碗水喝,并为他准备好今后两天的粮食。临走前,老人用手比划着告诉我,他的菜刀不  相似文献   

2.
2001年11月5日阿拉尔医院外科住进了一位患骨髓炎的孤寡老人,是工二团一位退休工人,名叫曹兴浦,老人疾病痊愈后仍住在外科。 由于老人无自理能力,加上生活无人照顾,护士就每天为他送水、送饭、送药。有时老人提出想吃点合口味的饭菜,护士就到饭馆去订饭,当护士把热气腾腾、美味可口的饭菜送到病人手中时,老人感激不尽,只听到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你们太好了,谢谢!”护理这位孤寡老人,除了做好外科常规护理外,更多的是生活护理。病人每次大便后,护士还为病人清洗肛  相似文献   

3.
喻培刚老人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大儿子在外地工作,现在和二儿孙一起住在四师七十团三连。喻培刚老人是1964年从部队转业来到四师七十团参加边疆建设的老军垦战士。现在已经退休,夫妻俩恩爱和睦,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生活上能同舟共济,共同承担家务劳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子女,为儿女做出了榜样。喻培刚老人的儿子和媳妇在连队承包了30余亩土地,每到农忙季  相似文献   

4.
做老人很容易,不需要任何努力,只有岁月这一个因素就足够了,但做个明白老人,就不那么简单了。人老了,有时感到不舒心、不快乐,常常不是事情本身有什么不对,而是老年人对一些事还没看明白。比如,一些老人常把"娶了媳妇忘了娘"挂在嘴边。儿子娶了媳妇,有了自己的小家以后,和老爸老妈就不像原先那么亲昵了,甚至也不能"常回家看看",一些老人常会因此感到伤感和失落。其实,这是老人不大明白,儿子娶了媳妇就应该将夫妻关系摆在第一位,小夫妻恩爱、和睦,咱  相似文献   

5.
3月18日,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敬老院王振兴老人过78岁大寿。中午。敬老院院长冯学忠与妻子、女儿买来蛋糕,到食堂打上饭菜,来到王振兴老人屋里过生日,其乐融融的样子就像是一家人……  相似文献   

6.
<正>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天气寒暑,在农七师一三0团团部共青镇的一条街道上,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风雨无阻地匆匆走着,每天都可以看到他来到朝阳里小区一户人家后,首先吃力地帮助一位老人穿上衣服,然后来到厨房,熟练地烧上一锅大米粥,炒了两个小菜,将两位老人扶到桌前坐下后匆匆出门,向着距离团部一公里处的十七连走去。这位中年男子名叫周新义,两位老人分别是他的父亲周登芳和母亲刘瑞玉。1998年,75岁的周登芳突患脑梗塞,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从此生活  相似文献   

7.
1957年2月13日,朱德来到昆明.省委领导考虑到他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健康,让宾馆工作人员把伙食搞好一点.但是,生活一贯十分简朴清贫的朱德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要求非常严格,再三提出不能超出他的伙食标准,希望把饭菜做得清淡一点.  相似文献   

8.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园十二连,有一位"星级"婆婆,她就是75岁的退休职工丛振香老人。人们常说婆媳难处,别人当一个媳妇的婆婆都怨声连连,而丛大妈却与4个儿媳相处融洽、情同母女,这还真是难得。问起原因,老人却只用了三句话就解开了这一谜团:"手心手背都是肉,媳妇  相似文献   

9.
行走的父爱     
因为工作忙,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母亲家了。那天,我开车去一个村庄采访,结束时已近黄昏,晚上又有朋友约着吃饭。开到一条僻静的砂石路,远远的,我看见一个矮小的身影在前面踽行着,近了,看清是一位老人,佝偻着腰,拄一根拐杖,走起来十分吃力。我落下车玻璃,说,大爷,你去哪儿,要不要我捎你一程?老人耳朵有些背,明白了我的心意后,满是皱纹的脸上显得很感激。我下车,扶他在后座上坐下。  相似文献   

10.
乘车的感觉     
侄子从天津公出到哈尔滨,顺便来看望我和他婶婶。这是他第一次来哈尔滨。问过好之后,侄子便大谈一路上的感受。话题集中在坐车上。"火车真舒服,还有闭路电视可看。又是几个人  相似文献   

11.
<正>两年前,我"嫁"到遵义县。2013年初,组织上同意了我的驻村请求。于是,我换上运动裤,穿上平底鞋,背上双肩包,告别了爱人和孩子,到遵义县驻村。初到骊龙走访时,一位老人问我,"你是哪家的媳妇啊?我怎么没有见过?"我告诉他,"我是村里的媳妇,是省里派来驻村的。"这件事让我深深地感到,要开展好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必须从熟悉群众、了解村  相似文献   

12.
围观     
“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北大副校长吴志攀的几句话被称为“撑腰体”,迅速引起网友追捧。  相似文献   

13.
褒贬录     
闻到糊味主动上支部书记好榜样3月7日,北大荒农垦集团五九七农场有限公司场直社区第一居民委党支部书记董成入户走访,刚走进博文小区3号楼6单元楼道,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焦糊味。他迅速开始排查,原来是空巢老人包贵英做午饭时睡着了,饭菜早已糊锅冒烟,再晚一会就要酿成大祸。他及时敲开房门、拉下电源,避免了一场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老桥 《党课》2010,(14):21-23
“碰瓷”的来由 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中国很有名的案例是南京市民徐寿兰老太太在某公交车站等车时,称其被正在下车的市民彭宇撞倒,而彭宇则称下车时见老人摔倒,所以将她扶至一旁。2007年1月4日,徐老太将彭宇告上了法庭,判决结果是彭宇赔偿40%损失费计45876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5.
舒泰峰 《求贤》2012,(1):30-30
“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前段时间.北大副校长的“撑腰体”表态引来热议。即便操作还有困难.这也提醒我们:从政府机构到专业协会、社会团体.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以制度化的方式为道德保驾护航。正如深圳日前公开征求意见的《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助人免责、助人受助...  相似文献   

16.
《学习月刊》2011,(21):21
当"老人摔倒无人扶"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后,一些人还拿出"彭宇案"作为不去扶老人的理由。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车撞后遭到碾压,18个人路过却视而不见,最后只有拾荒阿姨将孩子救起,路人的冷漠终令国民震惊和愤怒。抛开法律、急救常识以及道德的问题不谈,公民扶起老人小孩,既是承担社会责任,也是一个公  相似文献   

17.
熊力 《廉政瞭望》2024,(6):52-54
<正>周良伦成为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一村落的乡村医生已经26年了,每天坐诊时间还没到,他的卫生站里已经坐满了等待看诊的老人,看病之余,每周他还要抽几天时间进行入户随访,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测血压、血糖。从赤脚医生手中有“两件宝”,银针与药;到乡村医生的“三件套”,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再到如今窗明几净、基础设备应有尽有的卫生站,周良伦是乡村医生变迁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相似文献   

18.
"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景象,这虽然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导致的短暂社会现象,但也应该引起我们对社会公德和法律冲突的思考,积极探索"扶老困局"的消解路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认牙不认人     
去北方走亲戚,见识了一名个性十足的医生。我们的航班晚点两小时,他等在机场出口,接我们一起坐机场大巴,到家,已经晚上9时。他的老母亲做好了丰盛饭菜,可是全摆在厨房,没上桌。桌子先有用途——两个病人等待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爱,是良心的一种自我表白。曲沃供电支公司城市班32岁的共产党员和波,就是用这样的善心,对一个原本素昧平生的老人的关爱一直坚持了5年。如今,他已经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尽管他的工资收入还不算很高,他却按月给老人送去50元零花钱。冬天快要来了,他送去棉衣、棉鞋、棉帽;春、夏、秋季到来之前,他又送去一件件换季的衣服;老人生病了,他给老人请医煎药,同老人拉家常,听老人讲故事,给老人说宽心话。他日复一日不图回报地做着这件事,并决心把对老人的关爱一直默默地延续下去。我有责任让他生活得更好2002年3月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