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座山,因为与中国革命的命运紧密相连而名著青史。一座山,因为伟人的一首激情豪迈的诗词而饮誉中外。六盘山,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在这座雄伟的山巅,伟人毛泽东深情吟诵千古绝唱——《清平乐?六盘山》。  相似文献   

2.
长征是毛主席最精彩的一盘棋,最动人的一首诗。四渡赤水和腊子口战役,是这盘棋上最鲜活的棋子;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是这首诗的不朽话题。金沙江畔的英雄、大渡河的勇士,揭开了这盘棋胜利的晨曦;遵义会议和三军会师,给这首诗铸就了两座丰碑。没有毛主席,历史就没有最精彩的这盘棋;没有长征,历史就少了最动人的这首诗。这首诗,这盘棋,是新长征胜利的历史奠基。毛主席和长征@张耀宗  相似文献   

3.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翻越征途的最后一座大山即六盘山后,一路长驱直入,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他在领导红军创下长征革命实践史诗的同时,还一路创作了多篇豪迈诗词。那么,他所创作的最后一篇长征诗词《清平乐·六盘山》背后,又发生过什么有趣故事呢?绝伦佳诗应运而生《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创作的最后一首词。六盘山为陇山山脉主峰,  相似文献   

4.
秋声 《共产党人》2004,(23):54-54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喜欢,喜欢山的肃穆雄浑,喜欢山的博大精深。我们宁夏境内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山,那就是六盘山。68年前,随着毛泽东同志一首《清平乐·六盘山》的宏伟诗篇,使“天高云淡”、“红旗漫卷”的六盘山形象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留在全国人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5.
刘小河 《共产党人》2009,(18):35-37
一、为什么要培育和弘扬六盘山精神 六盘山是一座久经历史风云、积淀历史文化的山脉,千百年来,六盘山见证了各个年代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相关人物。1935年,红军西征北上和长征途中翻越六盘山,不仅播下了革命火种,而且还衍生出了特有的红色资源,使其成为中因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6.
正山不在高,有诗则名。位于宁夏、陕西、甘肃三省交界处的六盘山,海拔2900多米,因山路曲折,盘旋六重始达山顶,故名六盘山。虽然它海拔不高,但1935年10月,毛泽东带领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抒发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豪情。从此,六盘山名扬天下,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和爱人来到了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沿红军小道登上六盘山  相似文献   

7.
解放前的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号称“天牢”,有一位共产党人在这座天牢的囚室中写了一首题为《烦闷》的革命诗歌。诗里描述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表达了他同象征黑暗势力的“铁索”、“利刃”斗争到底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8.
正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毛主席诗词》一书。写在此书目录前的一段话是:"本书收入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以前发表过的二十七首,这次出版时经作者作了校订。另外十首是没有发表过的。"本文所要谈及的《七律·答友人》(写于1961年)即为"另外十首是没有发表过的"中的一首。诗的全文是:"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相似文献   

9.
柳风拂面,菜花颔首,云天阴沉,大地肃穆。我们陪同年近古稀的柳直荀烈士之子柳晓昂,来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瞻仰了柳直荀烈士陵园。 柳直荀烈士陵园座落在镇西侧的心慈庵,苍松耸拔,翠柏滴绿。跨进陵园的大门,一座碎石镶嵌的碑屏傲然壁立。碑屏上镌刻着毛泽东那首脍炙人口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手迹:“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风汤)直上重霄九……” 伫立在碑屏前,吟诵着一代伟人华岁英年时的诗词佳作,心中油然生出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之情。柳晓昂指着碑屏上的诗词手迹告诉我们,这是1957年5月11日毛主席给他母亲信中所答赠的一首词。现在广为流传的这首《蝶恋花》词手迹,是根据毛主席信中的赠词与信后的署名和日期拼合而成,并非单独书写。两年后,毛主席回韶山在长沙短暂停留时,特意接见了李淑一,高兴地与她合影留念。毛主席还提到了这首词的由来,饶有兴致地向客人们介绍说:“她就是李淑一,是开慧的好朋友。她前年把怀念直荀的词寄给我看,我就和了她这首《蝶恋花》,完全是按照她的意思和的。”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7,(11)
正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毛泽东诗词研究,2017年7月26日,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与中共固原市委宣传部、中共固原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宁夏固原联合举办了《清平乐·六盘山》词主题研讨座谈会。六盘山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中央红军长征即将结束时所作的一首词,也是毛泽东诗词  相似文献   

11.
今天,中共福建省委在这里召开纪念邓老110周年座谈会,党史研究室出版发行《邓子恢画传》,我想这些都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在这时刻,我想起董必武同志赠给邓子恢同志的一首诗:“崛起闽西有俊声,肯挑重担任批评,忠于革命忠于党,应是毛公好学生。”我认为,这首诗是对邓子恢同志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70多年前,我就认识邓子恢同志。在艰苦卓绝的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我就在他身边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我们转战苏皖前线,打击日本鬼子。  相似文献   

12.
记得抗战胜利不久,我在海丰县海城镇关山小学读书,班主任教我们全班同学唱这首题为《茅山下》的现代歌曲.这首歌的歌词深沉、执著而悲壮,旋律优美、苍凉似有点儿凄婉,听起来悦耳感人,催人泪下,至今仍然常在我的耳际回旋.歌曲的作者是谁,当时我并不知道.直至解放后我上初三的时候,读了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东平选集》,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原来是我们的乡贤、革命作家丘东平烈士所作小说《茅山下》的序诗,欣喜而亲切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回顾东平短暂而壮烈的一生,纪念这位前辈对革命和文艺事业的贡献,我想其意义是格外深长的.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怎样才能做到呢?最近一年多来,我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总结自己学习的经验教训,在这方面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写出来供同学们参考。为革命刻苦学习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我从专业学习的实践中体会到,一个人要是没有为革命而学习的思想,不仅在政治上会迷失方向,就是在专业学习上也总是跳不出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的旧框框。我在过去的一段很长的时间里,胸中没有革命,没有世界,把读书看成是个人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怀着崇敬和怀念的心情,同大家会集一堂,纪念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同志诞辰九十周年。在这时刻,我想起董必武同志赠给邓子恢同志的一首诗:“崛起闽西有俊声,肯挑重担任批评,忠于革命忠于党,应是毛公好学生。”我认为:这首诗即是对邓子恢同志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如果不是到宁夏工作,我也会和有的人一样,把六盘山当成贵州的一座山,以为它旁边就流着六盘水. 如果不是到了六盘山,我也可能会像有的人一样,以为毛泽东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中的"长城"指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事实上,毛泽东说的是六盘山上的秦长城. 毛泽东翻越六盘山留下的那首词作《清平乐·六盘山》影响太大了,也被不求甚解的人误读误解太深了.  相似文献   

16.
李友唐 《党的建设》2013,(12):63-64
一 我们许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写有《七律·长征》这首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相似文献   

17.
走近韶山     
在株州换乘到韶山的列车后,感觉一下子变了。伴随着那《大海航行靠舵手》、《东方红》、《浏阳河》等具有时代特色的革命歌曲,我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火车向着韶山跑,我的心也早已飞向了韶山冲。韶山火车站广场前有一尊巨大的毛主席像,当欣赏着座基上那首毛主席《七...  相似文献   

18.
1991年3月11日,江泽民总书记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时,熊清泉同志谈到毛主席1959年回韶山写了一首诗.总书记说:“这首诗我现在还记得.”随即高声背诵起来: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相似文献   

19.
《党史天地》2006,(3):55-55
赴上海路上翻车 1971年8月下旬,也就是庐山会议批判陈伯达一年之后,毛主席到南方巡视,把部分省市的领导找去谈话。谈话内容对外绝对保密,当时我们也不知道。9月3日,毛主席的专列到达杭州,汪东兴,张耀祠把我和南平、熊应堂叫到毛主席专列上,毛主席批评了我。直到9月10日下午,毛主席才离开杭州。 9月19日晚我回到家里,跟爱人和9岁的小女儿住了一晚。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86,(7)
毛主席在延安一次干部会上,讲到官僚主义问题时说:“官僚主义的特征是脱离群众。"接着他念了一首旧诗咏泥神的诗,用泥塑木雄的神像比喻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