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花     
<正>时间:【2010年秋】地点:棉田人物:马玉江,男,40岁左右,河南口音,简称马;陈玉芳,女,40岁左右,马妻,河南口音,简称陈。连长,男,40岁左右,本地方口音,简称张;棉贩,男,45岁左右,地方老乡口音,简称棉;黑妮,女,马玉江女儿,18岁左右,学生身份,简称妮。马:乡亲们,大家好!还认识俺吗?俺是马玉江啊!可俺不是两年前的马玉江了,俺这两年在兵团富民政策的影响下,住上了小康房,过上了好日子。  相似文献   

2.
1940年2月23日,东北抗日联军司令员杨靖宇同志壮烈牺牲在漾江县(今靖宇县)西南方的三道崴子。我党失去了一位英勇的抗联战士,人民失去一个好儿子,国人声泪俱下。为纪念杨靖宇这位英雄的名字,党和政府,将漾江县改为靖字县。杨靖宇为何牺牲成为一个谜团。全国解放后我公安人员对杨  相似文献   

3.
高原达玛花     
正我们深爱的家乡,一天天变富了、变美了,我们所有的辛苦,在看到父老乡亲幸福生活的那一刻,全部变得值得……——张小娟2019年10月7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在完成下乡抽样调查工作后,返程途中所乘车辆不慎坠江,因公殉职。张小娟的生命定格在34岁。"女儿"1985年4月,张小娟出生在舟曲县一个普通藏族农家。  相似文献   

4.
温暖     
时间:现代的某一夜晚 地点:李春成家 主要人物:李春成—37岁某连贫困职工(简称李) 王雪莲—34岁李之妻(简称王) 张春茂—36岁某连连长(简称张) 舞台布置:一张桌子、几把椅子 (幕启)李抽着烟一脸苦相上李(叹气)唉,这几年尽走霉运,从四 川来到塔里木承包土地种棉花, 钱没赚上一分,反而还倒欠连队 上万元,这日子是越过越艰难。眼 看今年承包土地又开始了,而我  相似文献   

5.
时间:现代 主要人物: 黄国治——男,65岁,某单位退休干部(简称黄) 李爱珍——女,60岁,某单位退休职工(简称李) 汪卫国——男,32岁,交通警察(简称汪) 黄:(嘴里哼歌穿着红马甲上)今天是我当志愿者第一次上岗.咱们阿拉尔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虽然咱退休了,也要为创城工作做一点贡献尽一份力,这应叫退休不退岗,发挥自己的余热.今天我负责军垦大道红绿灯处的执勤工作.军垦大道是阿拉尔市的一条主干道,车多,人多.  相似文献   

6.
今年38岁的维吾尔族青年艾山江,是农四师六十二团十连的一名无业青年.从小一直跟着父亲养牛,对牛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都很娴熟.他过惯了春季随牛群上山,秋季再跟牛群下山回连队住的生活,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到了该入学的年龄,这种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显然不能满足孩子受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学习月刊》2014,(2):104-105
总部坐落在江城之畔的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江委”),是水利部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副部级单位),在长江流域和澜沦江以西(含澜沧江)区域内依法行使水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杨靖宇(1905—1940),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马尚德。他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5岁丧父,8岁靠叔父资助进入本村私塾读书,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年仅14岁的杨靖宇投身到火热斗争中。1926年,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他奉党团组织的指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即"确山暴动",  相似文献   

9.
时间:三秋拾花时期 地址:某农场 人物:改革娃——农场青年,出租车司机,20岁(简称改) 张大妈——退休农工,58岁(简称张) 王大妈——退休农工。68岁(简称王 李大妈——退休农工,78岁(简称李) 赵大妈——退休农工,88岁(简称赵)  相似文献   

10.
无悔青春献草原──记甘肃省碌曲人民武装部副部长杨起云刘富华横亘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大草原上纵横交织着“三河一江”(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天高地广、水草丰茂的大自然哺育了60多万世代生息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也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草原儿女。杨起云...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种花开花后,结出的果实还是花,这就是棉花。在新疆的塔里木绿洲上,棉花铺地连天地生长着,这大片大片绿色,构成了大地上的一处胜景。天刚蒙蒙亮,棉农杨桂英就来到了自己承包的棉田,看着这正在吐絮竞放的棉花,她有一种厚实的幸福感。1985年,18岁的杨桂英坐了几天的火车汽车,来到了一师一团十九连,这个瘦小柔弱的四川女孩,不顾旅途的劳累,带着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连队。她看到一排排老旧的土块房,一块块望不到边的大田,心里有一些后悔,还有一丝忧  相似文献   

12.
<正>1956年,肖秀云开始照顾婆婆杨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58年过去了,肖秀云一直坚持。肖秀云说,做孝顺媳妇是自己一个简单的想法。杨金枝,今年已经101岁,儿媳肖秀云,今年已79岁。杨金枝的独子已过世近10年了,现在,儿媳肖秀云和婆婆杨金枝住在八师一三四团下野地镇镇区保障性楼房一起生活,杨金枝的生活起居还和以前一样都是肖秀云照顾。  相似文献   

13.
心愿     
时间:现代 地点:李老汉家 人物:李老汉 男 60岁 退休农工(简称李)父亲 李强 男 34岁 上海某企业部门经理 儿子(简称强) 李兰 女 30岁 上海某公司会计 女儿(简称兰)( 道具:方桌 木凳 五斗柜 像框烟灰缸  相似文献   

14.
福建现代报刊史上,厦门的《江声报》(1927——1950),作为一家悠久历史的报纸,是颇有地位的。一九二一年,由同盟会会员许卓然(别名寄生,晋江人)先生来厦,着手筹备报社。所兴办的《江声报》,先是从《民钟报》和旧《江声报》入手的。一九二二年七月,  相似文献   

15.
正1939年9月下旬,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奉命从东路地区西移扬中。仅过了1个月左右,"江抗"三路政治处主任杨浩庐肩负陈毅、叶飞关于在东路地区"重建抗日武装,坚持原地斗争,发展抗战形势"的使命,辗转回到了阳澄湖地区,于同年11月在常熟东塘墅成立了以夏光为司令、杨浩庐为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1940年4月后又改名为  相似文献   

16.
沙枣花赋     
桃花谢了,李花败了,雪花般的杨絮也在春风的吹拂下失去了踪迹。蓦然间,一股扑鼻的浓香,带着沁人心脾的震撼向人们袭来。仿佛是春拼了最后的力气一声呼唤,田间道旁那一束束一串串披金挂银的沙枣花便蓬蓬勃勃火火地盛开了。弯曲的枝桠上,一片片银白的沙枣叶间,先有几个性急的沙枣  相似文献   

17.
<正>1956年,肖秀云开始照顾婆婆杨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58年过去了,肖秀云一直坚持照顾婆婆,肖秀云说,做孝顺媳妇是自己一个简单的想法。杨金枝,今年已经101岁,儿媳肖秀云,今年已79岁。杨金枝的独子已过世近10年了,现在,儿媳肖秀云和婆婆杨金枝住在八师一三四团下野地镇镇区保障性楼房一起共同生活,杨金枝的生活起居还和以前一样都是肖秀云照顾。  相似文献   

18.
1992年春节的前一天,在江县长杨序岩向上坪乡乡政府干部介绍他在马路坡村访贫问苦情况。杨县长讲到一位姓杨的村民身上穿的一件衣服打了21个补钉,整个家当只有一张快要散架的木床,一张烂桌子和四只破凳子时,会场里早有一入泪流满面。他就是刚从罗旧镇调来任乡长的郑字卿。大年初,正当人们举杯欢聚之时,年过45岁的郑守卿,披风戴雪来到了马路坡。马路被山高坡陡,沟壑重重,只有一条叫人望而生畏的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山上不长木,田里不长谷。1981年至1991年10年间,入平年收入仅134元,最低只有34元。全村没有一个在校初中生。眼前…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一年一度去吴江县江村——庙港乡开弦弓村作社会调查。1991年10月,访问江村结束后,吴江县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唐克同志建议我们去金家坝镇杨坟头村看看,据说,这个村近几年来突飞猛进,发展较快,颇有后来居上之势,于是,我们沐浴着金色秋阳,驱车来到这个位于县的东部的边远村庄。为了有别于我们每年必去的江村,姑称之为吴江又一村罢。 村名由来 又一村为何名“杨坟头”?相传,明朝中期有个姓杨的将军,乘船经过此地,发现这里风水好,嘱咐家人:“百年之后,吾墓葬于此”。杨坟头村名即由此而来。实际上,村上从没有姓杨的人家落户。世代相传,叫惯了,听惯了,谁也没有对这个村名,表示过异议。如今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  相似文献   

20.
追花车     
人物:陈爱国:农工,32岁,(简称陈) 张成英:农工,28岁,陈爱国之妻(简称英) 张成文:24岁,张成英之弟,拖车驾驶员,(简称文) [幕启。舞台一角竖两块木牌,分别书“严禁三丝”、“严禁烟火”] 陈:(走近棉堆,抓起一把棉花翻看,又躬腰察看,突然惊呼)成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