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吏治”。韩非提出的“明主治吏不治民”的主张,被封建统治者充分地运用到统治策略中。为了加强吏治,历代统治者采取各种途径使具有统治才干的人充当官吏,进入封建政权。本文拟从历代选官制度的内容入手,分析其对封建政权的影响,以期为现阶段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鱼鳞图册与赋役黄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收赋税和徭役是保证封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加强对人民严格控制的重要手段。明初的赋役制度仍然沿用按田亩征收税粮,按户等科派差役的办法。为加强对土地与人口的管理,保证赋税与摇役的正常运行,明朝政府制订了“鱼鳞图册”和“赋役黄册”。  相似文献   

3.
西汉初期刑罚制度的改革,是以“缇紫上书”为发端的。以文景时期废除肉刑为中心的刑罚制度改革,是中国社会从奴求制度过渡到封建制度以后在法律制度上的一次重要改革,为其后封建五刑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对我国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一、“缇萦上书” 根据《汉书·刑法志》的记载,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应当处刑,下诏狱,逮系长安。淳于意没  相似文献   

4.
税理的核心是税的可持续性,主要有两条,一是税赋适当,二是税基宽厚.十五期间要寻找新的税源,进行税种优化、税率调整,改进税收手段与管理和做好税监与税教工作.  相似文献   

5.
审判方式的改革,重点在于强化当事人举证、审判组织职能和庭审职能。完善证据制度,将“以事实为根据”转变到“以证据证明的事实为根据。”建立符合司法规律要求的证据制度,是审判方式改革中刻不容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存留养亲制度自北魏成为定制以来,一直被唐、宋、元、明、清历代所沿用,它的伦理基础是根源于儒家的“孝”文化。在古代以宗法为核心的封建君主的统治,对孝是非常推崇的,因为家族是封建制度统治的根基。通过留养制度,缓和了国家刑罚权和封建礼法的矛盾,体现了礼法结合的法律特色,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伦理道德在社会构造和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中期阶段和全盛时期,随着封建政治经济的高度发展,唐朝的法律制度也发展到空前完备的地步。正如元人柳赞所说:“盖姬周而下,文物仪章,莫备于唐”(《唐律疏议序》)。唐代的封建法律制度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法律制度高度发展的产物,不仅为其后宋元明清的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亚洲一些国家的法律发展也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封建“吏治”漫议高晓凌战国时期的政治家韩非说过:“明主治吏不治民。”①意思是说,明智的国君只要把官吏管理好,老百姓自然也就好治理了。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领悟到了“吏治”对国家社稷的重要,因而认真规定了官吏的任用、奖惩等制度。其中有些很值得后人借...  相似文献   

9.
税的观念、理论、制度由国家本位、义务本位向纳税人本位、权利本位的转型要求必须对税的基本概念重构:“租税”应为税的新名称,“租税是人民为享受公共产品而支付的价款”则应成为税的新概念,“受益性、法定性、强制性”应成为税的新特征,纳税人应为“税款的一切实际承担者”而不能仅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权仅仅是税的权利和权力的统称而不能将其复杂化,只有形成纳税人意识才可能真正形成纳税意识。  相似文献   

10.
审委会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环节。由于制度设计和运作程序上存在诸多问题,审委会制度“瑕疵”日益凸显,因此必须顺应司法改革的时势,遵循司法审判的规律,对现存审委会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抑制官吏们结党营私,清除腐败,逐步建立了官吏任用回避制度。一、地区回避制度。我国封建社会许多王朝都主张“易地做官”。广泛流传的“千里做官”一语,就是实行回避制度的真实写照。汉代的“三互法”就是禁止婚姻之家及两州人相互为官的单行行政法规。《后汉书·蔡邕传》写道:“朝议以州郡相党,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相对监临,至是复有三互法。”在隋以前的八百年间,县的副长官县丞和负责治安的县尉,一直都是由本地人担任,只有首都附近地区兼用外地人。到隋代则规定:“尽用他郡人”。这是地区回避制度的开始。唐高宗时,始诏不许百姓任本贯州县官及本贯州邻县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鲁迅小说中几个比较典型的下层人物形象,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通过分析发现,鲁迅在抨击、揭露封建思想、封建道德“吃人”本质的总主题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等级观念是怎样窒息人的心灵,戕害人的肉体,揭示了旧中国社会思想的冷酷和虚伪,黑暗和麻木,沉滞和落后。从而全面深刻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现实关系。真正做到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3.
制度是约束个人的社会行为 ,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准则。制度的主要特征 :一是制度的社会性 ,制度总是某一社会的行为规则 ;二是制度的约束性 ,制度是对个人或组织行为、权利、责任的一种界定 ;三是制度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对制度的选择是一种公共选择。“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 ,是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参照系 ,改革的一般情况在理论上都属于“非帕累托改变”。任何一种体制改革 ,说到底都必然牵涉到利益关系的改变 ,改革并不是人人都能受益或同等程度地受益 ,总会有一些人的利益受损 ,理论上的任务是认识规律 ,从利益冲突中着眼来理解改革 ,打破僵局、减少阻力、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4.
英国古代法律史学家、历史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享利、梅因(1822—1888)在其名著《古代法》一书中提出:“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功,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功。”这一论断描述了古成法律制度发展的轨迹,在一定程变上反映了古代法律制度发展的特点。本文拟就这一论断对法律史学发展与研究的贡献及其缺陷进行剖析,就教于方家。(一)“从身份到契约”这一论断总结了从古罗马父权制为基础的奴隶制下的亲属关系到中世纪下的农奴制封建等级制度,最后发展到资本主义完全的契约自由的社会发展规律。梅因认为,“身份”是指“人类最初是分散在完全孤立的集团中的,这种集团由于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大学生就业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历了由“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几个改革发展阶段,最终发展到现在的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遵循市场规律的就业制度,并按照毕业生就业的规律、特点来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要使有就业愿望的广大毕业生得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6.
龚自珍的变革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抨击,积极倡导社会变革。他在政治上要求君臣要“坐而论道”,主张政治改革,强调人才培养,加强边疆地区的防务建设;在经济上倡导贫富均衡发展,改革纳税制度,反对王室等利用权力兼并土地,反映出他对土地分配及宪法制度的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17.
清末修律中的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终结了千余年的封建司法传统,把具有进步色彩的新型刑事诉讼模式引进中国。但由于缺乏政治、文化和社会基础,那次改革未能成功。重新思考清末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成败得失,在我们今天选择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道路时,只有坚持理性的“拿来主义”,才能促进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环境税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刺激企业技术革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引导改变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环境税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排污税缺失而排污收费制度在实践中存在诸种弊端,资源税征税范围和计税依据不科学,消费税缺乏环保目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环境税制度的成功经验,应循序渐进,逐步改革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开征排污税;调整资源税的征收目的、征收范围和计税依据;以调节消费结构和倡导绿色消费为目标,改革现行消费税;“绿化”现有税制结构,从而建立起符合现代生态文明理念的环境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刘智安  胡丹 《理论前沿》2004,(15):32-34
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集中、形象地体现为“四论”,即“猫论”、“小康生活论”、“摸论”、“不争论”。“四论”是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的哲学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最富特色的思想成果。虽源发于农村改革实践,却指导并推动着城乡改革的全部进程。“四论”的成就和历史贡献是:1.尊重群众意愿的“猫论”,发展了毛泽东的农村改革思想。建国初,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成功做法,在全国兴起土地改革运动,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1—1954年,又适时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将小农经济…  相似文献   

20.
自秦汉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都设立了监察机关和御史.作为封建帝王驾驭群臣的工具,以实现其君主集权专制.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不仅总结、吸收了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而且对历代监察百官“潜御群臣”的权术加以发展.本文拟就清代监察机关的概况、监察官的职掌及其特点加以阐述,以期对我国建立和完善各种监督体制有所裨益.一、清代监察机尖及职掌清初沿用明制,六科独立,自为一曹.雍正元年(1723年),为了集中皇权,取消了六科给事中历来负责封驳皇帝诏旨的职权,把六科归并了都察院.都察院是清王朝中央最高的监察机关,从清代对都察院的改革和职掌来看,其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清代的都察院包括科道两部.科——就是六科给事中,道——就是十五道监察御史,分别负责对京内外官吏的监察和弹劾.此外还有总理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