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朱毛红军”,60多年前,在中国劳苦大众的眼里,她是曙光,象征着光明;今天,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她是一座奇伟的丰碑。“朱毛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篇章。人们对“朱毛红军”,目睹者有之——当年的老红军,研究者有之——史学界的朋友,耳闻却不了解者更是有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 “朱毛红军”的来龙去脉,你可知道?王健英教授积多年苦心探踪,将《“朱毛红军”的组织沿革》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本刊连载。这对不甚了解“朱毛红军”的朋友,应当说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朱毛红军”,60多年前,在中国劳苦大众的眼里,她是曙光,象征着光明;今天,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她是一座奇伟的丰碑。“朱毛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篇章。人们对“朱毛红军”,目睹者有之——当年的老红军,研究者有之——史学界的朋友,耳闻却不了解者更是有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 “朱毛红军”的来龙去脉,你可知道?王健英教授积多年苦心探踪,将《“朱毛红军”的组织沿革》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本刊连载。这对不甚了解“朱毛红军”的朋友.应当说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朱毛红军军”,60多年前,在中国劳苦大众的眼里,她是曙光,象征着光明;今天,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她是一座奇伟的丰碑。“朱毛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篇章。人们对“朱毛红军”,目睹者有之——当年的老红军,研究者有之——史学界的朋友,耳闻却不了解者更是有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 “朱毛红军”的来龙去脉,你可知道?王健英教授积多年苦心探踪,将《“朱毛红军”的组织沿革》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本刊连载。这对不甚了解“朱毛红军”的朋友,应当说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朱毛红军”,60多年前,在中国劳苦大众的眼里,她是曙光,象征着光明;今天,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她是一座奇伟的丰碑.“朱毛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篇章.人们对“朱毛红军”,目睹者有之——当年的老红军,研究者有之——史学界的朋友,耳闻却不了解者更是有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朱毛红军”的来龙去脉,你可知道?王健英教授积多年苦心探踪,将《“朱毛红军”的组织沿革》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本刊连载.这对不甚了解“朱毛红军”的朋友,应当说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和朱德,自1928年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以来,这两个名字便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军的两位主要创建者,密切合作、风雨同舟长达半世纪之久。毛泽东曾说:“朱毛朱毛,没有朱哪有毛?”晚年他依然再提:“我是朱身上的毛,朱不能没有毛,毛不能没有朱。”朱毛会师创建的红四军,对红军的创建和发展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朱毛红军”.60多年前,在中国劳苦大众的眼里,她是曙光,象征着光明;今天,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她是一座奇伟的丰碑.“朱毛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篇章.人们对“朱毛红军”,目睹者有之——当年的老红军、研究者有之——史学界的朋友,耳闻却不了解者更是有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朱毛红军”的来龙去脉.你可知道?王健英教授积多年苦心探踪.将《“朱毛红军”的组织沿革》奉献给广大读者,在本刊连载.这对不甚了解“朱毛红军”的朋友,应当说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晓农 《党史文苑》2007,(1):9-13
井冈山上.五千余人的朱毛红军当中.女性是很少的.克其量一二十人。她们都处在花季的年龄.洋溢着人生最旺盛的青春活力。她们身穿红军被服厂用茶梓壳和稻草灰染制的蓝灰色军装。腰间扎着牛皮带,双脚打着绑腿.这身装束更是衬出了她们的勃发英姿。在朱毛红军的这道美丽风景线中,  相似文献   

8.
“朱毛红军“最早见于何处,又是怎样扬名国内外的?长期以来在中共党史和红军史著述中未见提及.经过查阅历史文献与有关史料考证发现,以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她创建不久即被称为“朱毛红军”.尔后,随着红四军日益发展及其影响的扩大,“朱毛红军”成了全国第一支红军部队——井冈山红四军的代称,这不仅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而且为全党全军所公认.今天,我们考证这一称谓的来龙去脉,对于全面系统地认识朱德、毛泽东在创建人民军队中的伟大功绩,了解红四军在建军史上的历史地位,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初,周恩来的名字和朱毛的名字就在光泽人民中间传颂开来,这是因为朱毛红军曾经开进过光泽,周恩来的足迹曾经踏进过光泽这块红土地,给光泽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光明。  相似文献   

10.
1928年5月初,朱毛两军会师后,井冈山红军人数激增。为解决当时红军的给养问题和打破敌人的围剿政策,坚持井冈山斗争,毛泽东和边界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根据地的工商政策。  相似文献   

11.
"江西两只羊",指的是国民党赣军第九师师长十七师师长杨如轩.井冈山武装割据时期,赣军进攻朱毛红军的主力.自1928年5月与红四军交手以来,两杨所部一败再败,新、老七溪岭一战,其精锐部队被红军歼灭.江西敌军从此元气大伤,军威不振,对朱毛红军心怀恐惧,两只"羊"随之淡出军界,们遭冷落.  相似文献   

12.
1928年5月初,朱毛两军会师后,井冈山红军人数激增.为解决当时红军的给养问题和打破敌人的围剿政策,坚持井冈山斗争,毛泽东和边界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根据地的工商政策.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原因,东北地区的革命力量较为薄弱,武装斗争只是在九一八事变后才广泛展开,经验极度缺乏。而在这时,由朱德、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斗争已形成新局面,积累了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在领导抗日斗争的实践中,东北地区的共产党人特别注重学习、运用朱毛红军的经验。杨靖宇在这方面既是首倡者,又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小册子”传入东北在联络不畅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的党组织和共产党人千方百计收集有关朱毛红军的资料。经过多方努力,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和朱德都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曾以"朱毛"之称传遍中国大地,在党和人民军队中树立了表率和标杆,成为党内团结的象征。这个赋予两人亲密关系的特殊名词因而载入史册。国民党眼中的"朱毛"国民党对毛泽东与朱德领导的红军恨之入骨,从1928年5月开始,在他们的反动宣传机器中开始大肆使用"赤匪匪首朱毛""朱毛匪军"等污蔑之词。但是,这也间接让许多  相似文献   

15.
正红军长征时,国统区的一些报刊也有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但由于受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及缺乏第一手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报道良莠不齐、真假不一。国民党系报刊的报道长征开始后,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扫荡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几乎天天登载"围剿"红军的消息。其主要内容为"朱毛匪部西窜""红军被击溃  相似文献   

16.
远声 《新湘评论》2010,(15):25-26
浏阳永和镇,是一块经过血与火洗礼的红色土地,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方面军之一的红一方面军的诞生地。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兵团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此会师,红军统帅毛泽东、朱德正式创建红一方面军,在朱毛红军斗争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历史原因,东北地区的革命力量较为薄弱,武装斗争只是在九一八事变后才广泛展开,经验极度缺乏。而在这时,由朱德、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斗争已形成新局面,积累了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在领导抗日斗争的实践中,东北地区的共产党人特别注重学习、运用朱毛红军的经验。杨靖宇在这方面既是首倡者,又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小册子"传入东北在联络不畅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的党组织和共产党人千方百计收集有关朱毛红军的资料。经过多方努力,  相似文献   

18.
叶旭 《共产党人》2010,(15):20-21
巍巍井冈山,连着中国共产党辉煌的历史;雄伟井冈山,写满中国人民的光荣与梦想。踏着井冈山革命先烈的足迹,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进行体验式教学;观看《井冈丰碑》录像,重温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进行音像教学;参观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茅坪八角楼,黄洋界哨口等革命旧居旧址,进行现场教学;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小井红军烈士墓地种植纪念树,缅怀革命先烈业绩,进行激情教学。所见所闻,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深为井冈山精神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朱德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朱毛”成为红军的旗帜。长征路上,朱德多次身处险恶环境,但他以大智大勇的革命家胆略和气魄,全部化险为夷,终于和毛泽东一道,将英勇的中国红军带上了胜利的坦途。从护国军旅长到红军统帅1886年12月1日,朱德诞生在四川东  相似文献   

20.
朱毛部队的井冈山会师,并未能使中国工农红军从根本上摆脱险恶的困境,原因之一是红军与外界、甚至红军彼此之间通信联络上的绝对劣势,使红军成了井冈山中的“睁眼瞎”.当时,红军中只有安源煤矿工人在秋收起义时带出的几部原始磁石电话机.这种电话机只能在短距离范围内使用,这就决定了红军无法进行有把握的更大范围的运动战.为此,深谙用兵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