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慧 《理论探讨》2007,2(3):111-114
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中实现科学规范党委与人大的关系,毫无疑义需要党委、人大和广大人民共同努力。其中党委作为是关键,人大功能是主体,广大人民行动是基础。从哲学和社会学的意义上说,人民行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法律和政治学的意义上说,人民是执政党执政的基础,是权力机关行使权力的本源。正确认识人大代表的重要性,认真选举好人大代表是规范党委与人大关系中人民行动的起点。而依法加强对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加强对各级党委工作的监督等,则是在规范党委与人大的关系进程中人民行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冯国芳 《理论探讨》2006,3(5):33-35
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指向与政治关系和谐具有内在的联系,构建和谐社会要有和谐的政治关系作基础。从政治关系和谐的观念、实质和目的三个层面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这里的矛盾从根本上说就是利益的对立与统一,就是利益的冲突与和谐.同样,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利益差别、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弥合利益差别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冲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李庄 《理论视野》2007,(1):45-47
党政关系的实质就是执政党如何领导并掌握国家政权,实现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领导和治理。要有效解决党政关系问题,必须把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作为突破口。做到党对人大实行政治领导,人大对党实行宪法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利益关系与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整个社会利益关系比较协调的社会。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谐,社会才会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相反,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剧烈,特别是一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时,社会就会处于动荡的状态。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构建和谐利益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实践中科学规范党委与人大关系,毫无疑义党委是关键,人大是主体.要实现党委与人大关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必须充分发挥人大的功能.为了发挥人大的功能,首先要改革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真正选好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运转的承担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人大代表的法理定位,以规范广大选民和众多人大代表的参与行为;要建立人民代表大会与同级党委之间的双向制约机制,着力解决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这个必须解决的重要的现实问题;还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做到以法律制度来确认和规范执政党与人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核心,构建和谐社会不能背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载体,和谐社会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党的建设都要体现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利益格局已发生变化,着力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和谐的核心和实质是干群利益关系的和谐。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消除干群利益关系问题上的非法性障碍,又要消除合法性障碍,但后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此入手才能找到干部群体利益“合法化”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合理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刘宪君 《学理论》2009,(11):218-219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将造成阻碍。本文重点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的劳动关系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1.
赵新 《学理论》2011,(7):56-58
执政党与人大的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近年来中国政治学和宪法学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收集整理近年来国内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从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内涵、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重要性、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发展过程、理顺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基本路径、地方党委书记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模式五个方面梳理总结了学术界关于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宋福范 《求知》2007,(7):11-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适应我国社会深刻变革的需要。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13.
义利关系的历史视域与现代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与“利”是道德关系的基本范畴,是“人我关系”在利益维度的折射。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宗法礼治秩序与整体主义的人伦环境,为“重义轻利”提供了充分的价值合理性基础。随着市场化、全球化与网络化生存方式的深化,重义轻利道德价值观逐渐消融。在当代多元化、差异性的社会中,“义”的“私德”性质淡化,其内涵已不再局限于个体之“道义”,而根本上吁求社会与制度之“正义”。构建当代转型社会的制度之“义”,以最终实现“义利统一”的道德机制,成为传统义利观转型与发展的现代性视域。  相似文献   

14.
执政党强调民主、协商、调和、合作,通过社会合作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合作基础。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人、社会与自然间和谐的要求本质上是一致的。共产党执政就是要处理好党、民众、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和自身内部的关系。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内涵包括:加强和巩固党的自身民主建设,实现党内关系的和谐化;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实现党群关系的和谐化;处理好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实现党政关系的和谐化。  相似文献   

15.
徐中 《求知》2006,(2):6-8
先进性是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贯穿于党的发展和建设始终,是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党的先进性是具体、历史的,从来是同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历史任务紧密相联的。党的十六大以来,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要求,也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诸多方面努力.但关键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我们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秦美婵 《各界》2009,18(10)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贫富差距日趋拉大,社会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社会公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三大方面论证了理顺经济利益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所起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完善和健全的政治沟通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当前我国政治沟通机制在沟通主体、沟通过程和政治信息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与构建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要以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价值追求,以通畅而多元的政治沟通机制为路径选择,从沟通主体、法律制度和形式创新等方面完善政治沟通机制,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梁玲 《学理论》2014,(8):98-99
中国共产党能否始终保持自身的纯洁性,能否自觉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是关系能否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中国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航行的舵手要坚定地把握好前进方向,就必须要抓好党风建设和政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8)
医患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医患关系紧张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根据社会支持网络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原理,从社会生态系统的几大参与主体入手,提出医患双方加强沟通、医疗机构健全机制、政府宏观把控、大众传媒正确引导等建议,为医患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一些企业内部劳动条件恶劣、劳资关系紧张等问题,已不仅影响到本行业经济的发展,而且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工会和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劳动标准体系,依法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