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法治目前已经成为监狱行刑的一个基本理念,而判断监狱行刑是否体现了法治的精神,不仅在于其实体规定的合理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行刑程序的正义性,设立良好的监狱行刑程序是实现监狱法治的一个重要前提。我国监狱行刑程序建设历经三个发展阶段,逐步走向合理。但是,我国监狱行刑程序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予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澳门监狱法吸纳了兼容报应刑与教育刑的“一体论”的行刑观,追求行刑的公正价值与功利价值的动态平衡,并以使罪犯回归社会为监狱行刑的最高理念?在此理念导向之下,澳门监狱法设计了一套富有法治精神和人性色彩的行刑制度。程序正当化、处遇人道化、行刑个别化、劳动法定化、处分多样化、矫正社会化,是澳门监狱法制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3.
行刑权是指国家的刑事司法机关依法享有的将法院的生效裁判付诸实施,对罪犯执行刑罚的权力。行刑权最基本的执行主体是监狱,在法治社会下,由于监狱法制的不完善、监狱司法主体地位的缺失以及监狱理念的滞后,我国监狱行刑权出现了错位。这导致监狱在改造和预防犯罪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刑罚特殊预防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鉴于此,必须完善监狱制度,为行刑权的良性运作提供制度支持;剔除经济因素,以纯化行刑权主体的刑事司法机关性质。为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造罪犯,行刑权的运行应当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监狱行刑权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刑作为刑罚的一个种类,具有四个特点,即本质上的报应性,内容上的特定性,程度上的限定性,后盾上的暴力性。监狱行刑是指监狱对受刑人进行“剥夺程度决定权与限制自由实体权”的具体行为的总和。我国监狱行刑权由强制权、引导权、激励权三种权力组成。在行使监狱行刑权时要防止将“监狱刑罚内容”与“监狱执行刑罚的内容”和“监狱行刑权”混为一谈;要高度重视‘‘监狱行刑权”的与时俱进;要切实把握监狱行刑权的边界范围。  相似文献   

5.
监狱行刑程序作为一种法律程序,它是监狱行刑法律关系主体在行刑过程中所必须遵循和履行的法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设计监狱行刑程序时应当由理性的行刑目的来指导和牵引,创设合理、有效的行刑制度,构建严密、通畅的行刑程序,并且行刑程序应当出于保护罪犯人权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监狱行刑程序要遵循依法、公开、公正、讲求效率和社会化等基本原则。目前,我国监狱行刑程序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为行刑体系不完整和行刑机制不健全。解决这些问题,需从思想上提高对监狱行刑程序价值的认识,需健全和完善监狱行刑制度,完善监狱行刑程序,健全服刑人员的维权机制,及时对相关法律进行清理,重构我国监狱行刑程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一是资本主义国家监狱行刑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认为,以保卫社会为首要任务,以罪犯回归社会为行刑目标,在分类关押的基础上,实行教育、矫正和累进处遇制度,同时坚持三种行刑方式,即从封闭式行刑到开放式行刑,缩小监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距,邀请社会力量参与监狱行刑,并做好出狱人保护工作,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监狱行刑社会化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二是当今俄罗斯的监狱行刑社会化状况。研究认为,俄罗斯与前苏联相比,在关于刑罚目的的规定上,取消了代表着行刑社会化目标的“再教育被判刑人”内容,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而在关于剥夺自由刑行刑制度的规定上,行刑社会化精神明显,且种类多样,功能齐全,值得研究学习三是我国监狱行刑社会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向。本文在从行刑理念、行刑制度和行刑方式三个方面对我国监狱行刑社会化状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又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向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监狱行刑人道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罪犯所享有的人道待遇是衡量监狱法治水平的重要指际,监狱行刑人道化,是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尺度。宽容、谦抑、道义是监狱行刑人道化的基本价值内涵,当代中国监狱行刑人道化应该追求罪犯权利保护、罪犯处遇和监狱文化。针对当前我国监狱行刑人道化存在的现实困惑,应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改进监狱行刑人道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伴随着我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国监狱工作也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笔者从事监狱工作近30年,深深感受到作为我国专门的刑罚执行机关,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发展,监狱工作在行刑理念、行刑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我国长期以来监狱行刑主体单一的现状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思维,导入多元社会主体参与行刑,印让罪犯、非政府组织(NCO)、包括受害人在内的公民和监狱在监狱行刑活动中拥有相应的话语权。这是监狱本身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责任和公民社会发育渐趋成熟等原因的必然要求。在多元社会主体参与行刑的路径选择和模式构建上,一是要解决法律的掣肘,修改或补充法律条款。二是要立足我国监狱行刑实践,把多元社会主体参与行刑分为六个层次和三个发展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行刑改革,以更好地实现人们对“新程序正义”的诉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10.
监狱行刑价值是以观念形态表达的国家以监狱进行刑罚执行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根据社会需要预先设计的关于监狱行刑所达目的的理想模式。它是我国监狱行刑的出发点。目前,我国监狱行刑价值理念不清,在多方面均有所表现。由于缺乏现代监狱行刑价值理念,监狱行刑实践在立法方面、在监狱行刑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何浦 《法制与社会》2013,(7):260-26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狱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和国家刑罚的执行机关,在预防和改造犯罪,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监狱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监狱行刑制度日益完善、监狱行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限制,我国监狱行刑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高汝成 《行政与法》2012,(12):118-122
监狱行刑理念是整个监狱制度的核心和灵魂,是监狱文明发展强有力的引擎。监狱行刑理念创新就是以实现行刑公正最大化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为主线,对传统监狱行刑理念与实践进行审视与反思,经过新旧互动、中外兼容和优胜劣汰,逐步建立与不断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要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统一的现代行刑理念。目前,我国传统的监狱行刑理念存在的弊端日益凸显,因此,需要超越传统行刑理念,以促进行刑理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民主和法制化进程中,监狱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实务界学者们和官员们的关注。在此方面的学术论文也大量涌现,本文拟从监狱行刑功效有限性的解析中,阐述自由刑及其传统监狱在改造罪犯方面的弊端,进而引发出本文的理论支撑和逻辑前提:“监狱行刑悖论”这一命题。以求在行刑社会化、人道化的视野中探寻建构现代监狱制度背后所蕴涵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监狱正在发生行刑理念、行刑制度、监狱体制、监狱工作机制、运作方式等全方位的历史变迁。变迁的主线是从专政走向法治。这一重大历史变迁的发生,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原因。长期以来,我们把监狱定位于“专政工具”,从理论上看,是片面的;从实践上看,是不利的;从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看,是落后的。中国监狱的历史变迁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三大内容:民主、法治和人权。  相似文献   

15.
监狱行刑效益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行刑效益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执行刑罚的一项重要原则。监狱行刑效益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降低行刑成本,二是提高行刑效益。实现监狱行刑效益化的基本途径是根据改造进程及时调整刑罚;积极推进刑罚社会化进程,吸收高新科技手段促进管理现代化;通过分类改造实现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监狱行刑符合行刑社会化思想;符合人性发展的需求;有利于监狱行刑效能的发挥。我国在社会力量参与监狱行刑方面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主要有:监狱、社会与罪犯三者关系的发展滞后于时代进步;对犯罪被害人的忽视,表明了行刑结构的失衡,影响了行刑效益实现;监狱行刑的信息意识不够强,在利用外界信息促进监狱行刑方面做得不够。应加强监狱与社会的联系,建立一种有力高效机制,形成行刑的"合力",促进行刑机能的增强。应健全行刑社会参与机制。包括:建立地方刑罚执行协调委员会,完善"罪犯就业保障体系",建立监狱行刑与社区矫正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行刑社会参与评价机制,增强信息意识,加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清末所进行的一系列法制变革中,监狱改良应属一场比较成功的事业,特别是在行刑思想的转型与制度设施的建构上颇有建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这场运动中最早出现的罪犯习艺所,它不仅在清末时期具有较为完备的硬件建设,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在观念上承载了一种从仅注重报应与惩罚的传统报应刑向主张矫正与改造的近现代教育刑之行刑理念的重大转变。因此,罪犯习艺所在中国人权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证了我国监狱行刑在新的价值理念下的立法要义,概括了《监狱法》颁布十年来的改革成果,阐述了行刑学以及我国狱制改革的“行刑一体化”,“裁判权介入行刑论”,以及“行刑人本论“等三种学术观点。提出了强化积极报应和行刑个别化;以人为本是行刑的核心;以及刑罚多元化与行刑权力资源优化配制的狱制、刑制改革理念。纪念《监狱法》颁布实施十周年。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对下一步的监狱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大科学论断,赋予了中国监狱新的历史使命;“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新观点。使我们深化了对监狱行刑目的的认识;“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的新观点,对监狱行刑的价值追求提出了硬性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观点,为监狱深化罪犯思想教育提供了指南;“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新观点,要求监狱必须站在社会管理的大格局中履行自身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的刑事法治理念,是适合我国当前社会综合治理实际的新思维和理性选择。在借鉴西方监狱理论和寻求中国特色的矫正范式平衡中不断发展的中国现代监狱,正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当我们把监狱的教化功能想象和抬高到不切实际的高度时,刑罚其实正在偏离它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应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吸收当代西方监狱以行刑社会化为主题的监狱改良运动成果,积累西方监狱制度发展中的科学要素,谋划中国今后监狱矫正工作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