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所谓有才的人都愿意挪挪窝儿,往高处走,攀高枝。员工的跳槽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尤其是企业的核心员工,包括专家级的技术研发人员、掌握大量客户资源的销售人员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他们是企业竞争力和核心能力的根本来源,他们的去留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记得看到过《前程无忧》上的一篇文章,说年底年初又到了员工的跳槽高峰期。尤其是年轻的员工,在三年内换5家公司是很正常的事。为什么员工会离职得如此频繁,是鲶鱼效应继续在职场发酵吗?我想其中可能有很多的原因,但共性的一点是,跳槽的员工都对离职公司感情不深。  相似文献   

3.
谈起“新生代”员工的跳槽,很多管理者都感到无奈,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们的跳槽理由又多是”宿舍太远,工作压力大,工资太低,上班时间不能聊QQ”等原因。身边一位HR朋友曾感言,他们跳槽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经常给我们来个措手不及。管理好他们(“新生代”员工)难,防止他们跳槽更是难上加难。其实以笔者的观点,只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步骤,便能有效防控“新生代”员工的频繁跳槽。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十堰市富通汽配公司的12名企业业务骨干突然“集体跳槽”,原企业经营顿时陷入困境。为了讨回说法,富通汽配公司愤然要求“跳槽”的12名员工共同赔偿公司经济损失403万元,同时也要求接受“跳槽”员工的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此案就是被称为全国十大劳动争议案之一的“湖北劳动争议第一案”!  相似文献   

5.
缺乏忠诚度,频繁地跳槽直接受到损害是企业,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对员工的伤害更深,无论是个人资源的积累,还是所养成的“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习惯,都使员工价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上海一家复合新材料公司用两年时间精心培养自己的一名员工,花去培训费用近5万元,并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但羽翼丰满的员工却忽然不辞而别,跳槽至竞争对手旗下任职。新材料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后连忙向法院起诉,却因自己首先没有履行“竞业禁止”协议而输了官司。  相似文献   

7.
《干部人事月报》2014,(1):56-57
年终岁尾,“跳槽热”悄然而至,许多企业开始出现军心不稳、人心思变现象。智联招聘2013年秋季跳槽特别调查显示,20.8%的职场人已完成了跳槽,有三成人已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还有超过三成人表示有跳槽的想法但暂未行动。仅有11.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没有跳槽的打算。为防止员工在此特殊时期大量流失,很多企业与员工“斗智斗勇”:有的把年终奖拖延到第二年下半年才发,有的分两三次发放,有的在发年终奖之前与员工续签合同……  相似文献   

8.
报载,闻名于世的松下幸之助习惯冷静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取逆耳之言上,以求不断改进。他对待“跳槽”员工的态度就表现了这种精神,松下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的企业求职,是有进取心的优秀员工,他们往往已经发现松下公司的某些弊端。为此,松下对主动脱离该公司另有高就的员工不仅一律热忱欢送并表示祝贺,还十分诚恳地请求他们留下批评意见。在曾经跟随地26年的石藤清一离开公司时,他用一个多小时认真听取石藤的见解。松下公司的许多决策就是根据“跳槽者”临别留下的意见重新修改的。松下幸之助对待“跳槽”员工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法制》2010,(4):67-67
编辑同志:某公司员工郭某在上班途中被一辆卡车撞伤造成九级伤残,因卡车司机负全责,郭某已获得按交通事故法规规定的全部赔偿。后郭某听人说,员工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属于工伤,并且可享受工伤和交通事故损害的双重赔偿。因此,郭某要求公司为其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但公司认为,即使郭某被认定为工伤,因郭某已获得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公司也无须再给工伤赔偿。请问,郭某可否得到工伤和交通事故损害的双重赔偿?  相似文献   

10.
经常参与一些面试,很多候选人,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候选人,都会问“你们机构是否有员工职业发展的计划?”“我能否有获得培训的机会?”所有这些问题都直接指向机构的员工职业发展计划。当然,就像很多机构一样,答案往往都是肯定的,并且会强调机构在员工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微软的“职业阶梯”文件美国微软公司人力资源部制定的“职业阶梯”文件,其中详细列出了员212从进入公司开始一级级向上发展的所有可选择职务,并且列出了不同职务须具备的能力和经验,这使员工感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乐观,因此很少有人跳槽。  相似文献   

12.
在企业绩效下降的时候,员工是选择立刻跳槽还是与企业共度难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绩效的恢复,而该过程中“忠诚”至关重要,但是对此的现有研究大多基于管理学原理。本文借助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的“退出、呼吁与忠诚”理论对此进行经济学意义上的探讨,辨析了“忠诚”在员工做出退出或呼吁决策中作为一种制度性障碍作用的约束条件与实现功效。  相似文献   

13.
《干部人事月报》2011,(10):60-61
HR来信: 我公司主要经营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有自己的工厂和销售部门。前一段时间,因为销售订单突然增多,采购部门又无法保证原料供应,故安排员工在正常工作日休息。原料到位后,为了赶上进度,安排员工于周六或周日上班。公司内部称这种情况为“调班”。现有员工以周六或周日上班属加班为由,要求我们支付加班工资。请问,公司是否需要支付?  相似文献   

14.
小保:我是一名"90后"新员工,系某集团公司合同工司机,负责给公司一位副总经理开专用轿车。因副总经理负责销售工作,经常需要出差或联络客户而加班加点工作,几乎每周有都一半时间晚上工作到八九点钟,甚至更晚,还经常早上7点前后接副总经理上班。但我从未得到过加班费。问老司  相似文献   

15.
“授人以渔”给员工再多的钱,总有一天他们会花完的,所以领导者必须教会他们怎么赚钱。领导者要告诉员工:“你赚到的钱并不是我给你的鱼,而是你自己学会了‘渔’以后的结果。”换句话说,员工在公司获得的工资福利,并不是老板给予的施舍和怜悯,而是员工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挣来的。至于员工能赚到多少钱,能取得多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干部人事月报》2009,(6):75-75
读者来信 《人力资源·HR经理人》的法律专家:您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公司在去年10月与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合作,对公司的部分基层员工采用了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上个月,一位被派遣员工在给客户送文件的路上不幸发生了机动车事故,我公司得知消息后,及时赶到医院并垫付了2000元的救治费用。两周后该员工身体痊愈,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但是,在该员工回我单位办理销假手续时,带来了其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费用单据,要求我公司予以全额报销。在遭到拒绝后,该员工又多次找人力资源部理论,给部门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请问此事该由我公司还是劳务派遣公司来处理?如何处理?该员工此次事故发生的医疗费用和就医期间的工资待遇该如何发放?  相似文献   

17.
《干部人事月报》2009,(19):74-74
阿里巴巴的规章制度中列有一些硬性规定,不给客户回扣就是一项。此项近平天条,违规者一经查出就要被立即开除。对此,员工们谁也不敢违背。但在2004年一次公司抽查业务员通话录音时,高管们无意听到一位员工跟客户承诺回扣之事。高管们大为震惊,马上调查,发现此人是一位业绩一直很优秀的业务员,上季度获得了“销售冠军”,本季度为“j中线”才出此下策。该如何处理呢?开除他?其业绩占到公司销售的70%;放他一马,下不为例?公司制度岂非成了废纸一张。经过考量,阿里巴巴于当天“请”走了这个给客户回扣的销售冠军。  相似文献   

18.
我是某房产销售公司的员工。我们公司在2011年9月以前,销售团队约一百多人,有少部分人会与一家名为“思百乐”的劳务公司签署劳动合同.“思百乐”每月向这部分签约销售人员发底薪、交社保,底薪一般参照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而那些没有与“思百乐”签约的销售人员,收入则完全来自销售房屋产生的佣金。  相似文献   

19.
《干部人事月报》2014,(1):70-70
HR来信:我公司有一名员工于2011年入职,2013年10月30日提交“辞职报告”,要求于2013年11月30日离职。11月5日,公司总经理签字同意该员工的离职请求,但未将书面决定送达员工本人。自11月13日起,该员工以“加班调休”、“未休年假”等事由申请休假,直至11月30日仍未前来办理工作交接和离职手续。12月l2日,公司突然收到其快递的一份“病假单”及“告知函”,称其现处于“病假状态”,享受“医疗期保护”,要求给予其病假待遇及医疗期保护。请问已辞职员工还能享受“医疗期”吗?  相似文献   

20.
“诺基亚,那个我憧憬的公司,那个我热爱的公司,就这么完了,我在诺基亚的岁月,我的青春,被放在了阴暗的深处,再见N0kia,再见我的青春。”微软中国在今年8月份向被裁员工公布了裁员补偿方案,一位在诺基亚工作多年的员工如此告别。这个昔日的“手机一哥”终不能寿终正寝,究其原因,其局内人的总结值得人反思:死于安乐,不肯顺势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