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何勤华 《检察风云》2014,(10):36-37
《摩奴法典》(Manava-Dharma-Sastra,也有的译为《摩奴法论》)是婆罗门祭司根据吠陀经典、累世传承和吉来习俗编成的教法典籍,是伦理、宗教、法律规范混合物,以诗歌体写成,约成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二世纪,是印度法制史上第一部较为正规的法律典籍,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它较全面地论述了吠陀的精义,规定了以种姓制为核心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印度法现代化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渊源流长、独树一帜的印度法律文化在近代受到英国法律文化的严峻挑战。早在三千多年前,以《吠陀经》和同时代的非雅利安人的习惯为基础的印度法已经产生,至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出现《摩奴法典》等法规汇编,其影响及于东南亚诸国,从而逐步形成印度法系。公元十世纪以后,印度受阿拉伯人统治,伊斯兰法虽被引入某些地区特别是北方各省,但印度法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把吠陀时代及由《摩奴法典》所勾画出来的后吠陀时期的社会,作为古代印度社会,对这一时期古代印度人的犯罪及刑罚观加以考察。一、罪和犯罪根据《摩柯婆罗多》的论述,人类社会最初是个理想的和平社会,既无国家,国王,也无刑罚和犯罪者,人人都依照达摩(法)互相保护。由于人的私欲,便产生了嫉妬、怨限,争斗,于是  相似文献   

4.
"种姓制度"是在印度延续了几千年的的等级制度,也是古印度法的核心内容,在其代表性法典《摩奴法典》中几乎所有的条文都是个各种姓权利和义务的直接规定。奴隶制社会灭亡后,种姓制度仍然影响着印度社会的发展,即使在现代,种姓制度仍然在相当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根本原因是种姓制度已经成为印度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消除种姓制度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正> 罗马法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除罗马法系外,还有中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和英国法系。作为这些法系的表现,尽管现在保存有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约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编制的《摩奴法典》以及中国的《法经》和英国一些不成文法律,但是无论就法的系统性来说,还是就法的完整性来说,它们都远远不及流传至今的罗马《国法大全》。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有的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社会调解的起源及发展道路调解之起源当追溯到原始公社解体时期。在现存的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有关调解的叙述。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就多次论及关于易洛魁部落内几种调解制度;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谈到萨宾族妇女及其他一些调解事例;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债权人可利用符合伦理义务的手段……使人归还欠债。立法家波和柯斯波底对此注释为“通过朋友、亲族的斡旋……”(《摩奴法典》第八卷第49条及注);《荷马史诗》的《伊里亚特》记叙了泰拉门之子艾阿斯因仇视阿基利斯而设想杀死他之后给其亲族以金饯赔偿并达成和解的种种情况;塔西陀的《日尔曼尼亚志》也谈到对宿仇的继承义务以及  相似文献   

7.
破产概念新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破产概念的缘起 “破产”(Bankrupty)是纯粹的外来语汇,它发源于古代欧洲。但古代究竟何时?有的说它缘起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有的则认为它发萌于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笔者考证了一下《汉漠拉比法典》,觉得其中有一个条文可以诠释为“破产”概念的滥觞。该条(第117条)规定:“若自由民负有债务,则将其妻子、儿女出卖,或者交出充作债奴。他们在其买者或者债权者家中服役期限为3年,到第4年便应恢复自由。”尽管如此,作为一项较完整的破产制度,则应当认为是以罗马法为摇篮的,因为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相似文献   

8.
“法律规范”的定义,至今尚未统一。统编《法学基础理论》教材,就有两种论述。其一:法律规范是一种行为规则;其二:法律规范是一种行为规范。《法学词典》将法释为“行为规则(规范)的总和”,也混用“行为规则”与“行为规范”两个概念。笔者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9.
(一) 一个新法律部门的产生,首先取决于什么呢?对此,马克思曾经以《法国民法典》为例作了精辟的回答。他指出,只要这部法典一旦不再适应社会关系,它就会变成一叠不值钱的废纸。可见,是否具有自己所调整的对象,即一定的社会关系,这是确定一个新的法律部门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15世纪以后,在古代印度和西亚地区,逐步发展起了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犹太教、琐罗斯亚德教、摩尼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一批影响力巨大的宗教形态。这些宗教,不仅形成了信仰体系、组织机构、程序仪式等,而且逐步规范化、法律化,形成了宗教法这样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成为人类法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宗教法的基本渊源、主要内容和特征要素三个维度,对宗教法的本质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指出拥有信仰是宗教法区别于世俗法的最本质特征,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宗教法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自然法典》发表于1755年,至今已经231年了。作者摩莱里(生平不详,有人疑为狄德罗的笔名)。这是一本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法典》由序言又四篇所组成这四篇标题为,政治和道德的一般原则的缺点、政治的缺点、通行道德的特别缺点.合乎自然意图的法制蓝本。前三篇,作者以论战的姿态,犀利的笔锋,揭露和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从唯理论的立场出发.阐述了政治、伦理、道德和法律观点。集中反映其经济法律思想的第四篇,是以法典形式  相似文献   

12.
法典一词在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中很少出现。《孔子家语&#183;五刑》:“礼度既陈,五教毕修,而民犹或未化,尚必明其法典,以申固之。”此文献中所说的“法典”,是各种法令典章的简称,是以刑法禁令为主的法令典章的汇编,与晚清时期受西方法律思想影响的近代法典概念在性质和形式方面都很不相同。在《法经》基础之上发展演变形成的律典,具有贯穿律文的总则,是组织严密的系统性的立法文件,与近代意义的法典较为接近。但律和典在古代法律文献中极少组成一个词连用。  相似文献   

13.
《狄奥多西法典》是罗马法史上的第一部官方法典,是西方法律编纂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西方法律史从此进入法典时代。狄奥多西二世皇帝进行法典编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对当时法律渊源混乱冗杂的情况,为裁判官提供简便的裁判规范索引。该法典并没有实质性地创制法律,仅仅是收集、筛选和整理了君士坦丁皇帝以来的谕令,并以主题与时序叠加的顺序进行排列,同时追求规范、简集、筛选和整理了君士坦丁皇帝以来的谕令,并以主题与时序叠加的顺序进行排列,同时追求规范、简批复等法源形式,且多处禁止法学家对法律进行解释,体现了立法者希望通过法典编纂维护政权统治的意图。该法典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司法混乱的状况,以法典的形式将公法、私法的所有规范以一定的逻辑体系编排在一起,是古罗马后古典时期立法作品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4.
陈森 《中外法学》1979,(5):74-76
一个半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各国法学家和史学家纷纷加以评论并被誉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的《拿破仑法典》中译本,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公开发行.《拿破仑法典》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胜利之后,为了统一民法典的需要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的需要而制定的.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尽管法国是个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但是它所施行的法律是很不统一的.当时,法国南部为成文法地区,主要施行罗马的《尤斯蒂宁法典》;北部为习惯法地区,主要施行1580年修正的1510年的巴黎习惯及1509年  相似文献   

15.
医学与法是两个不同范畴、不同属性的学科。前者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具有广泛地社会性。后者则是由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强烈地阶级性和浓厚的政治色彩。从表面上看,医学与法似乎没有联系,而实际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相互交叉形成一个新的部门法——医学法。一、医学的发展对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医疗活动的普及引起了大量法律、法规的产生,从而促使新的部门法——医学法的形成。自有医疗活动起,人们便在医学领域里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就受到当时法律的调整。例如,古巴比伦王国的《汉漠拉比法典》规定:医生可用青铜刀施行难度较大的手术,如切除眼睛白翳、正骨、阉割术等,医生可根据其手术的成败,将得到相应的奖励或处罚。我国记载奴隶社会宫廷活动的古书《周礼》中,记载着当时对医生职责  相似文献   

16.
法的产生最初是以不成文法的形式,即以习惯法为开端的.从以《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东西方法制文明的成文法源流开始,直至当代社会,在国外的立法和司法过程中,习惯始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1804年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法国民法典》,习惯法成为法典的主要渊源之一.如关于已婚妇女无行为能力、夫妻财产共有制和某些继承规则等,大都依据习惯法.此外,法典还赋予了习惯法作为法国辅助性(或从属性)的法律渊源的地位.现行《法国民法典》第1159条规定:“有歧义的文字,按契约订立地的习惯解释.”第1160条规定:“习惯上的条款,虽未载明于契约,解释时应加以补充.”由此观之,习惯的法律效力是得到国家法律认可的.  相似文献   

17.
《唐律》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周密完备的一部法典。它不仅是唐以后宋、元、明、清各代法典的蓝本,而且对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法律制度也产生过很大影响。尽管《唐律》受到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但不可否认,有些是合理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历史机遇,葡萄牙于1992年5年16日生效的《行政程序法典》(Codigo do Procedi-mento administrativo,下简称《法典》)注定要与中国行政法结下不解之缘,在《法典》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澳门《行政程序法典》已于1995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后者将作为“澳门原有的法律”在未来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继续生效,从而改写我国不存在法典形式的地方行政程序法的历史。鉴于《法典》与澳门同名法典这种非同寻常的“血缘”关系,了解前者的立法背景、内容,分析研究其立法特点,无疑具有非同一般比较法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帆  陈霞 《法制与社会》2010,(11):111-111
一直以来,经济法学者对经济法的产生时间存在分歧,“经济法”这一概念早在18世纪就已经在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的《自然法典》中首先提出,但在现代意义上开始使用并研究经济法的概念,却是20世纪以后由德国法学家进行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经济立法也广泛出现并在事实上形成了新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20.
夏商周法制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商、周法律史料扑朔迷离,因而给先秦法制研究造成很大困难,以致出现了一些误说,且流传甚广。作者就其中五个问题进行了探索,认为:汉初提出的”夏刑三千条”乃误说,其来源是《尚书·吕刑》和《书序》;《洪范》既不是夏代的法典,也不是所谓的“宪法”,而是古代探讨统计方法的政论文献;常被法学界引用的甲骨史料中的“刑”字应释为“丹”,而“辟’字应释为“孽”字;西周穆王时制定过法典《吕刑》,但《尚书·吕刑》则是后来依据西周官方档案整理而成的文献;现存《尚书·吕刑》中的“五过”是西周法典《吕刑》一专有术语,是《吕刑》刑罚体系组成之一,即赦免,最轻的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