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诺 《党建与人才》2003,(3):43-43,47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提出的重要哲学命题。这一命题提出后,引起整个哲学界的广泛注意和讨论。我自习读哲学以来,每当想起这一命题,就心潮起伏,为笛卡尔那种敢于破旧、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寻根究底的精神所鼓舞,同时对各种迷信和盲从、甚至崇尚迷信和习惯盲从的行为至今长盛不衰甚感忧虑和不安。勒纳·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出生于一个法国贵族家庭,不幸的是他母亲在他出生后14个月就去世了。他8岁时被送到一个教会学校学习,在那里他受到了良好的哲学、神学和数学等领域典籍研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为其日后的研究生涯奠定了坚…  相似文献   

2.
赵玉君 《理论学刊》2004,(5):116-117
存在主义哲学一开始就与文学密切相连。作为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创始人的克尔凯戈尔,其主张往往通过小说、戏剧和日记表现出来。克尔凯戈尔既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也否认黑格尔所主张的理性精神的存在,在他看来,世界是“人的存在”。他所说的人是指一个非理性的、孤独的个人,所谓“人的存在”是纯粹个别的主观性,即非理性的、孤独的个人所体验和感受的一种具有超越性的精神状态,因此他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颠倒为“我在故我思”。这派哲学由  相似文献   

3.
笛卡尔早期著作《指导心灵的规则》三种简单物和他1643年写给伊丽莎白公主的信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三个原初概念的作用和价值具有相似性,然而,三个原初概念才最清晰的表达笛卡尔的哲学构想,通过笛卡尔的文本解读,明晰笛卡尔的三种简单物中第三类共有的简单物即“最一般的各种概念”和第三个“原初概念”,有助于最终解析“犹如察看吾身”的认识方式的认识活动本身,进而设想笛卡尔的哲学构想。  相似文献   

4.
王曼 《唯实》2010,(12):43-46
当代英美心灵哲学根源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笛卡尔在古希腊以来哲学土壤的基础上,运用“普遍怀疑”的方法确立了心灵哲学的实体二元论立场,而该立场对笛卡尔之后的心灵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克服笛卡尔身心关系理论的固有缺陷,后世心灵哲学家发展出行为主义、物理主义、功能主义、强人工智能等多种哲学路径,然而至今没有一种路径成为业界的共识.其根源在于迄今为止我们对认知和智能的本质缺乏真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在内的整个近代西方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有了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演进态势。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永葆青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就必须对此予以密切关注和深入考察,从中汲取营养,推动自身的不断创新。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来龙去脉作宏观把握,无疑是一件富有意义的工作。从西方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西方近代哲学通常指从笛卡尔到黑格尔这一时期的哲学,从整体上说属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其中…  相似文献   

6.
一在西方哲学的发展中,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的转变。这种转折并非偶然,有其哲学自身发展的缘由和深刻的社会根源。西方理性主义从柏拉图开始。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家以“笔和舌”进行反对封建神学斗争的时候,他们手中的重要理论武器,就是以人本主义反对神本主义,以万能的理性对抗神的权威。他们以人的理性之光,驱散了笼罩一千年之久的“黑夜”,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近代哲学始祖弗·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著名命题,把科学与理性结合起来,推动了近代科学与生产的发展。笛卡尔的命题以人的思维、理性作为衡量事物存  相似文献   

7.
数学和哲学,自古就有着深刻的联系。且不说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也是卓越的数学家,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和近代法国的笛卡尔、德国的莱布尼兹,也不说数学对于哲学的启迪,就从当代日益繁多的数学与哲学的交叉,也足以见出这一点。因此,对数学作一番哲学考察,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圆圈的启迪     
笛卡尔(法国数学家,1596-1650)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伟大学者,但他愈学愈发现自己的无知。一次,有人问笛卡尔这位大数学家:“你学问那样广博,竟然感叹自己无知,岂不是大笑话?”笛卡尔说:“哲学家芝诺不是解释过吗?他曾画了一个圆圈,圆圈内是已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  相似文献   

9.
张世英 《新视野》2000,(4):65-66
一 20世纪的中国哲学是在西方近现代哲学的融合与冲突中发展起来的。 按照西方现当代一些哲学家如胡塞尔等人的一些大同小异的说法,西方哲学史经历了三次或四次革命。第一次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转向,即从具体事物中寻找事物之根源转向到在人的“心灵世界”即“理念”中找根源,从而开启了一个形而上学的领域,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开了先河。第二次是笛卡尔的主客二元论和主体性哲学,他把柏拉图主义推向明确的“主体──客体”的思维模式。胡塞尔特别把康德哲学提出来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冲动”,其特征是把先验性看成是…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6,(12)
对追求普遍有效性的哲学而言,唯我论对其无疑是破坏性的。但随着笛卡尔把主体性地位提高以来,哲学始终摆脱不了唯我论的梦魇。不同于近代"唯我论"的反思方法,胡塞尔通过现象学还原,坚守"本我论"的立场,对近代"唯我论"进行了指责,在方法论上通过本质还原与先验还原,从先验自我中"我"这个"本"那里使一切对象"重新"获得了存在,并通过交互主体性的构造理论对近代"唯我论"的主体性进行超越。胡塞尔破除唯我论的伟大尝试,对于认识真理和尊重除"我"之外的主体性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福柯(1926—1984)是20世纪最伟大的法国学者之一,他的思想涉及到了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从方法论的角度,大致可以把他的思想分为两个阶段,在19世纪60年代,福柯对考古学情有独钟,韩泰伦在其编译的《福柯十讲》前言中认为,此阶段“福柯对西方近代以来居统治地位的启蒙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声称消灭了自笛卡尔以来无所不能的‘主体”’,他通过“宣布‘人的死亡’来表达现代思想的终结。”  相似文献   

12.
形而上学是人类理性的"特殊命运",是哲学的永恒主题.每一阶段的形而上学都是以往哲学之整体的自身凝聚极限,都有其历史必然性.近代以来,笛卡尔首开主客分离、主客对立之先河,确立了形而上学之新开端;康德将认识论同形而上学整合,使形而上学认识论化;海德格尔以"此在"的形而上学拒斥传统的形而上学,实现了形而上学的思想转换.  相似文献   

13.
张一兵 《唯实》2000,(7):20-22
科西克是前东欧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具体辩证法》一书中说:“战后马克思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最主要的哲学论战是围绕总体性问题展开的”(见科西克:《具体辩证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42页。以下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与青年卢卡奇相比,科西克对总体性的思想起源作了历史性分析。他认为,近代思维中,特别是斯宾诺莎的能动与被动的自然概念里,已包含了总体范畴;而德国古典哲学则对总体性概念作了最详尽的讨论,并使这一规定成为“在论辩中区别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中心概念”(第21页…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降,格致成为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的统称。无论是中国的落后挨打引发的洋务救国运动还是西方学科分类观念东渐引发的思想变革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对格致之学的关注,借鉴格致之学为哲学提供辩护成为近代哲学的时代特征之一。如果说将哲学奠基在格致之学之上是近代哲学有别于古代哲学的共同点的话,那么,谭嗣同的哲学则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近代哲学的这一新动向。谭嗣同以格致之学论证哲学与他对格致之学的兴趣盎然密切相关,同时也离不开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政治哲学基于他所创立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实现了对启蒙理性两种政治哲学基础即近代先验论和经验论的超越。并且在此引导下,马克思完成了对启蒙理性的先验理性维度的国家理性和经验理性维度的单子理性的双重批判。在批判过程中,马克思对启蒙理性进行了重构,从而产生了具有独特政治哲学意蕴的理性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新自由主义的乌托邦,罗尔斯继承发扬近代西方启蒙政治哲学,并在近代契约论的基础上重新构造当代契约论.他相信并继续倡导近代西方政治解放的理想,把马克思视为自由主义的批评者.总体上说,他基本上正确地理解了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很多方面的内容,但又站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上,对马克思政治哲学进行批评,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不可能且不值得欲求的.就是说,它与马克思政治哲学是异质性的,是马克思在19世纪就已批判并超越了的自由主义的当代新形态,其新自由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是敌对的.  相似文献   

17.
伟人毛泽东50年代谈到中国近代工业时说过:“讲民族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诚哉斯言!岂可忘记张謇,这个中国早期资本主义的近代工业、近代农业,近代盐业和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创始人!张謇,虽已故世70周年(1926年8月24日病逝于江苏南通濠南别业),然而,却让后人感到他的确确实实的存在。他以其博大的思想,以其超凡的胆魄,以其开拓的精神,以其卓著的功绩,活生生地存在着。而且,在深刻地影响、启迪和激励着今人——中国人和外国人。  相似文献   

18.
古典政治哲学将国家学说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上,自马基雅维利以来的近代政治哲学则是将国家学说建立在“国家理由”的基础上,如果说格劳秀斯还严格遵循着自然法传统,那么霍布斯对自然法的情感非常复杂,他认为国家是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社会契约论的逻辑前提遵循了自然法,但在他论述国家主权和国家功能中却遵循了“国家理由”,这影响了斯宾诺莎。“国家理由”后来逐渐演化为国际关系原则,不仅产生了积极作用,也产生了峭极作用,为了人类发展需要,反思“国家理由”观念,应该把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世界作为人类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9.
1.所谓主客二分学说,是指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人与自然的二分对立的学说。在西方思想界,主客二分学说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古希腊哲学中,主体与客体、心灵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笛卡尔开创了“主客二分”式的哲学主导原则,缔造了一个新的完全不同于古希腊的哲学体系。在笛卡尔看来,有两种实体:一种是灵魂或心灵、精神、自我(这些概念在他那里是同义词),其本质是能思维而无广延;另一种是物质实体,包括人的躯体,其本质是有广延而不能思维。这两种实体不仅本质不同,而且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属性,如前者有怀疑、推理、兴奋、发怒、意志活动…  相似文献   

20.
李学生 《世纪桥》2009,(1):91-92
恩格斯曾经指出,休谟的哲学“在哲学的发展上是起过很重要的作用的”。休谟的经验论和不可知论(怀疑论)不仅影响了近代哲学,如康德的批判哲学,而且对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实证主义、实用主义、逻辑经验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