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制度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发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是信息不对称、权力不对称及制度不对称制约了农民创造力的发挥。通过完善村务公开的制度架构,让农民群众现实地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可以强化他们的村庄共同体观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数亿农民,他们是群众的主体。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中,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怎样算是真正密切联系群众?怎样才能真正受到农民支持和拥护?本刊记者通过采访一些地区的农村工作队,从一个侧面作了解析: 那些只知道“派粮派款派工、引产刮宫”的干部,农民不欢迎;那些只知索取,巧立名目,加重农民负担的干部,农民不欢迎;那些观念陈旧,不思进取,缺乏带领农民致富本领的干部,农民不欢迎;那些走过场、搞形式、劳民伤财的“扰民团”,农民给白眼;那些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态度恶劣的干部,农民不买帐;那些作威作福,腐化堕落,鱼肉乡里的干部,农民要戳脊梁骨。只有那些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干部,那些有真才实学带领农民致富的干部,农民才欢迎,才支持,才拥戴。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民政治生活边缘化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政治生活的观念和知识滞后,同时农民政治参与的方式有不少误区,农民政治生活缺乏制度保障。问题的成因在于农民政治意识的缺乏,农村经济与教育的落后以及政治制度不完善、不健全。解决的办法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农民收入分配不公正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农民收入分配不公正广泛存在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三农”的弱质性、农民组织的缺位、社会等级制度及片面的工业化政策是导致农民收入分配不公正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大对“三农”投入、平等地对待农民及提高农民组织程度是解决我国农民收入分配不公正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献利 《求知》2000,(12):24-24
抓好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直接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延缓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目前农民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终结农民"问题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理论导刊》2006,4(8):79-8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以农民问题为核心解决三农问题,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对国外社会发展历史进行考察不难发现,我国尖锐的人地矛盾客观要求有一部分农民必须退出农民行列;中国不可能在一个农民占绝对多数的情况下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终结农民是实现社会全面富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1)
在农村产业扶贫过程中,农民参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产业扶贫的效果,是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当前,由于农村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或是农民参与热情不高、参与程度低、参与渠道受阻等原因导致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农民返贫现象严重。通过分析农民的参与条件、参与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政府应在产业扶贫中发挥主导性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构建农民、企业、村干部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产业扶贫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申良平 《各界》2008,(10):9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发挥好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确保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当前制约农民影响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的不利因素,一是农民自身素质不高;二是对农民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三是现行体制机制仍然影响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尊重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俊 《理论视野》2004,(3):9-10
一、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集体所有实质上是一种所有权主体缺位的所有制。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这在有关重要法律中都有规定,但是,在集体所有制下,“谁”真正拥有土地,实际上是不明晰的。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本内涵是,农民作为集体组织的成员,都平等地拥有对集体土地的“人人有份”的成员权,但并不拥有按份分割农地所有权的权利。在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农民“人走权失”。现在的乡镇是一级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是村民自治组织,都不是全体农民以平等身份参加的集体经济实体,都不适于充当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  相似文献   

10.
对安徽农民权利状况调查表明,农民权利认知提高,维权意识增强,农民一些重要权利逐渐落实,收入明显增加。农民权利保护存在认知肤浅不均衡、对部分权利行使的意愿不强、农民权利受侵害依然严重、农民维权效果不佳等问题。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权利保护机制的构建,应立法明晰农民权利的内容,提高农民的权利主体意识,健全农民维权的组织,完善农民权利运行的制度,确保农民各项权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文化发展权是农民发展权的重要内容.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民文化发展权保障存在着立法不健全、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加强农民文化发展权保障,离不开法治的推动,要构建农民文化发展权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铁 《党政论坛》2014,(14):41-41
首先是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这么多年调查中,我们发现,真正的阻力是市民。譬如,北京户籍制度改革落不下去,原因是城里的居民绝大多数都不欢迎农民进来,不愿意和农民同乘地铁,同乘公交汽车,也不希望自己的邻居是农民工,这个阻力特别大。  相似文献   

13.
一、农民宅基地流转方式 农民宅基地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是禁止流转的,但是不科学的樊篱总是要被冲破的.实际上农民宅基地的地下流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4.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是维护农民权益的基础。为了探讨村庄公共事件中的农民利益表达真实状况,本文选取湘北邵村作为个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处于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初始创建阶段的湘北邵村,存在着农民利益表达能力匮乏、利益表达客体行为不合理、利益表达的渠道不畅和方式不规范等问题。为此,应从农民需求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来探寻优化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路径,以达到维护农民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大光 《侨园》2013,(8):9-9
<正>央视焦点访谈曾报道过这样的事情,农村某地区,将农民祖辈居住的老房子拆掉,建设了一片楼房将农民"请"进去住。但农民并不"买账",诸多牢骚怨言向记者倾诉。农民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住楼房"不习惯"。无疑,为农民建楼房,改善居住条件的初衷毋庸置疑,但某些农村干部,不管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盲目将建楼房当成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唯一标准就令人难以接受了。2000年6月,中共中央、国  相似文献   

16.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最先开始改革的是农村,贡献最大的是农民,但目前最困难的却也是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民的收入水平要达到近7000元,而现在农民的平均收入只有2440元,近7年来农民年人均增收不到100元.如果不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无从谈起.因此,对促进农民增收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价值,同时对地方党委和政府部门制订有关的富农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安徽省太湖县T村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消费生活方式现代化。研究同时表明,消费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随着可选择性的增多,不理性和不科学消费滋长并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为此,应立足实践,多方举措,合理引导农民消费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政治参与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此,我们需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推动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素养;加快农村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最后的解决办法并不是在农村本身,而在农村之外。"三农"问题应该是首先要关注的大事。因为"三农"问题不解决,中国经济要持续稳定发展是不可能的。比如说,如果仍然是9亿农民在农村,那么农民生活水平要想大幅度提高是不可能的,城市化进程也只能是句空话,内需扩张更是遥远。从理  相似文献   

20.
加紧建立和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晓萍 《理论探索》2006,(5):99-10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在所有的农民问题中,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又举足轻重。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土地保障能力,提高农民保障水平;改变我国农村现行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窄、范围小、社会化程度低的状况;妥善解决二元化格局下城乡保障差别大、城乡劳动者境遇不平等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