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健  刘倩 《理论建设》2004,(4):46-4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争夺使发展中国家的智力外流现象日趋严重。本文在论述人力资本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智力外流的种类、成因及其利弊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解决智力外流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人才的合理流动本是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客观需要,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内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师单向外流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大量外流,给一些地方的教育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这一现象的产生,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从根本上有效地遏制内地教师外流现象。  相似文献   

3.
当"人口外流"尚需继续鼓励时,却出现了一股"要素回流"的新趋势,当人们为山区农田撂荒担忧时,却出现了山地连片开发的喜悦.贫困山区人口外流,为山区经济腾飞破除了各种不利因素,为人们提供了设计最新最美蓝图的广阔天地.引导要素回流,改变了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传统生产方式,促进了现代生产手段、生产技术与农村丰富资源的有机结合.鼓励人口外流,引导要素回流,是实现贫困山区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实施西部大开发,还是迎接入世以及知识经济的挑战,人才是第一要素,这已为全社会所共识。然而,就内蒙古自治区的人才状况来看,人才的分布、使用以及发挥作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区50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农牧林水等领域不足4%,工程技术领域也只有15%。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观,80年代至今就流失各类人才30000多名,仅1998年外流人才就达2600名,许多还是科技带头人。而且近年来我区考往区外的硕士、博士生学成归来者也不足10%。这说明我区的人才环境、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5.
吴敬琏 《当代贵州》2014,(19):44-44
正纵观世界大国崛起,无不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当前人才工作科学指南。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存在人才外流现象,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由单纯的人才外流变成人才外流和人才回流并存。相关数据表明:人均GDP在6000美元以上时,人才回流有可能超过人才流失的比例。2013年我国人均GDP约为6767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27岁的史文浩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大连当小学体育教师。"父亲年龄大了,我想回本溪老家,但苦于没有工作机会。去年10月,父亲告诉我‘可以回来考试当村干部’。于是,我赶紧报了名,并顺利地通过了考试选拔,成为本溪满族自治县清河镇东阳村的党支部书记助理。"史文浩回忆道。为破解优秀人才持续外流、人才回流不足、村"两委"班子后继乏人等一系列难题,2019年9月,  相似文献   

7.
《求贤》2013,(9):50-51
亚洲国家的人才回流近年有所增强,但总体来看。依然是人才外流大于人才回流。吸引更多人才回流,是不少亚洲国家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也决定着亚洲国家经济转型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求贤》2013,(8):52-52
近些年,我国在“千人计划”的引领下,已有近百万留学生回流,其中高层次人才两万多名。但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国的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9.
2001年,随着时间推移和谈判的突破性进展,中国加入WTO已是指日可待。入世之后,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将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竞争与挑战,而其焦点则是人才。这会使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人才争夺战更加白热化。而从国内看,由于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也由于西部受历史、自然、经济、人文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从80年代开始就已形成的人才不断外流的态势仍未有根本性的改观,如无突破性的措施手段,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很可能还将处于被动局面。那么,西部地区面对这样一种现状和严峻的挑战,人才工作到底怎样进…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下,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便是近年来出现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的大量外流。据苏北滨海县统计,去年外流劳力达37000人,约占整个劳力的10%,其中常年在外的有19851人。面对这一现象,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何客观地、现实地看待这一现象,怎样引导、组织,使外流劳力成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动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必答课题。最近,笔者对滨海县的劳力外流情况进行了调查,认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祖祖辈辈固守土地的农民已不满足于现状,普遍有  相似文献   

11.
对长春市农村劳动力输出与人才回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输出与农村人才回流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长春市农村劳动力输出和农村人才回流,既存在着推力,也存在着拉力。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促进农村人才回流实质上起着为农村换血的功能,对于促进长春市农业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贫困地区人才回流现象的思考资柏成近些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贫困地区的人才纷纷流向发达地区.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然而,就在这滚滚的大潮底下,却有那么一部分已经流出去的人才,又悄悄地回到了他们原来工作过的贫困地区。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已经流...  相似文献   

13.
让本地人才回流──美国中西部各州招揽人才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就是你工作的地方”,文奥瓦、威斯康星、明尼苏达、内布拉斯加等几个去年美国失业率最低的州打出了这样颇具亲和力的广告,目的就是为了招揽更多的人才,特别是吸引大量在外地工作的本地人才回流。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才回流到了美国的中西部地区,但人们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经济萧条的20世纪80年代,许多本地人才被迫离开中西部到其它地区谋生。但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美国中西部各州开始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多元化。历经多年努力后,中西部经济终于伴随整个美国经济的繁荣而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招引人才已不再是不可想象的了…  相似文献   

14.
如今,国企的人才跳槽到外企去工作的屡见不鲜,因为相比较而言,那里待遇更高。可在今天也有一种令人欣喜的现象——人才开始回流,因为他们看到了国企的光阴前景,更看到了国企中良好的氛围。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天津市药业研究院。  相似文献   

15.
堵与安     
近几年,中学骨干教师“外流”现象十分严重,尤以六十年代初大学本科毕业者为甚。仅北京一地,何止成百上千;若以全国而言,更不计其数。骨干教师之走,有增无已,走者已走,留者不安。因而,这才有关于制止中小学教师外流的通知。这无疑很适时,有助于“堵”住骨干教师外流。不过,我倒以为,除“堵”而外,还必须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经济中,人才即是“资源”和“资本”。那么,经济发展规律必然给人才市场化带来以下推动:一是人才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聚集。人才由资源配置效益低的地方流向资源配置效益高的地方,是人才流动的客观规律。这几年,我国出现了“出国热”,大批人才流向国外;北京和沿海一些城市外企、外商的总代理,由过去的外国人面孔逐渐变成中国人的面孔,这些人中不乏我国的高精尖人才;从国内来说,欠发达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量加大,仅内蒙古1984年至1998年科技人员外流达16000人,其中1998年就外流2600多人,这些人大多是中青年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17.
《求贤》2013,(12):F0002-F0002,1
2013年是人才工作的丰收之年,其间人才工作新思潮不断涌现,新政策、法规层出不穷。目前,我国已开启“人才回流”时代,人口大国正在向人才大国夯实转型。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才流失依然非常严重。据统计,仅中石化从1999年到2001年这三年间,引进大学本科毕业生以上的人才共计6500余人,而到了2001年年底,这些人才就外流4000余人,流失率达60%以上,在中原油田,据初步估算,每年分进来的大学生,流失率在40%左右。这些人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部地区地、市民营科技企业虽有所发展,但速度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技术人才匮乏80年代,重点大学的理工科毕业生到中部地、市工作的不多,90年代以后,又纷纷“东南飞”,留下来的很少。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以后中部地、市外流的理工科专业的本科生接近一半。近年来,到中部地、市工作的重点大学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非常少。重点大学的理科毕业生只流出、基本上不流进,导致了地、市高素质的科技人员总量的急剧减少,给民营科技企业招聘技术人员带来了很大困难。许多地、市民营科技企业多年来根本招聘不到本…  相似文献   

20.
引凤归巢,汇聚人才“回流”,搭建平台,促成“凤凰展翅”,遂宁的做法触动了人才选拔的“一池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