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陷入到意识形态真空与文化认同缺失的双重困境中,同时各种文化思潮跌宕起伏,共同在后苏联时代的"文化空间"中角力,俄罗斯新自由主义思潮正是诞生于这一文化背景中。以往研究者过于从经济层面与政治层面评析俄罗斯新自由主义,而对其文化层面的内涵发掘甚少。以文化哲学及历史哲学的理论视角为基点将俄罗斯新自由主义纳入到后苏联时代整个文化思潮交错变幻的背景下进行考察,着力厘清新自由主义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俄罗斯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今天的俄罗斯研究来说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也为我国与俄罗斯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8)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位于东西方之间,同时经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历代知识分子在不断思考"我"的文化与"他者"文化。作为19世纪俄罗斯著名哲学家,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索洛维约夫也在不断探索俄罗斯文化的定位问题,通过对世界其他文化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哲学思想,蕴含着他对"我"与"他者"关系的重要认知,他所思考的不仅仅是俄罗斯的出路,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救赎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文兰 《学理论》2012,(10):168-169
面包是俄罗斯人的传统主食。在样式众多风味各异的面包制品中,尤以营养价值最高、对健康最有益的黑面包脍炙人口。"面包和盐"是俄罗斯人的最爱,也是最具民族文化内涵的食品,用它待客是俄罗斯古老的文化习俗,也是俄罗斯民族慷慨、友善性格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4.
陈文龙 《学理论》2015,(8):86-87
东北地区铁路沿线遗留数量不多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人们习惯称其为"喇嘛台"。这个名称的由来与俄罗斯文化怎样传入中国有关系。当年北京传教团把东正教教士称为"喇嘛",教堂称为"喇嘛庙"。清末,俄罗斯文化随同中东铁路来到中国。经中国人口口相传,"喇嘛台"成为中东铁路沿线东正教教堂的俗称。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0,(6)
本文以300名中国俄罗斯族为样本容量运用问卷法对中国俄罗斯族的语言、身份、宗教、习俗等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运用田野调查法走访了中国俄罗斯族聚居的七个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继而得出中国俄罗斯族的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受到时间、空间、地域、文化、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前,俄罗斯学术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即形成了一股文化热。不论在大众传媒中,还是在国家杜马的辩论和政治集会的演讲中,人们都是言必谈文化,谈论当前文化的"衰落"与文化"振兴"的迫切性。虽然这些有关文化的宏论并没有使国家对文化的拨款增加一个卢布,但是,所造成的社会环境毕竟使文化理论研究大大推进了一步,并且成了当前俄罗斯的一门"显学"。从1992-1993学年开始,"'文化学"正式列为俄罗斯高等学校的一门必修课。所谓"文化学",旷'文化的历史和理论"的总称,起初只在文科各类专业开设,后来连理工类各专业也开设了这门课。如今…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和俄罗斯同为世界大国,近年来,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更加密切,研究两国的文化对于语言的学习和实现跨文化交际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动物形象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民族色彩,每一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并赋予这些动物形象以附加含义,这些附加含义也恰恰反映了一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俄罗斯素有"北极熊"的称谓,这不仅仅与俄罗斯地处北方且国土面积辽阔宽广相呼应,而且与俄罗  相似文献   

8.
朱卫兵 《学理论》2013,(10):40-42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影响着这个民族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俄罗斯文化传统是个矛盾的统一体,在其生成、精神特性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就其本质而言,既存在优秀的一面,又大量表现出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就十月革命后实践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言,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俄罗斯文化传统中负面成分的影响。列宁在其晚年特别是新经济政策之后对俄罗斯文化的落后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最终产生了列宁"遗嘱"时期崭新的文化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笔名"源自古希腊语,是作家发表作品时隐去真实姓名所署的别名。介绍俄罗斯作家笔名的由来,旨在了解这些作家笔名的文化内涵,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俄罗斯的文化。18-19世纪的俄国作家开始使用笔名发表作品,并且笔名比其真名更为人们所熟知。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就这样滑下去吗?俄罗斯经济学博士阿·奥夫相尼科夫目前,俄罗斯高等院校面临着一种很强大的社会经济压力的形势。在这些压力的影响下,高等院校的发展,已经偏离航道。无论在开发市场空间方面,还是在文化、政治、道德教育方面,高等院校都不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杨 《理论探讨》2013,(4):68-71
俄罗斯反思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梅茹耶夫从文化哲学方面反思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他认为苏联曾经建立的那个社会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理应是阐释共产主义运动最终目标的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是文化空间,认为公有制的实质应该是文化所有制。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与俄罗斯都是文化大国,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两国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俄罗斯社会各界得到了广泛地认同与支持,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规模、层次、水平也不断提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俄两国文化交往的传统及历史渊源,为两国电影产业的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中俄电影合作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抗日战争爆发前,以历史为题材的影片传入中国。1924年年初,第一部俄罗斯纪录片《列宁的葬礼》在中国上映,此后,一部部优秀的影片传到中国,开启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沿线政府跨域文化管理对于平衡区域文化发展、优化完善政府文化管理体制,进而构建沿线"大文化带",提升区域文化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目前,"一带一路"沿线政府跨域文化管理面临着文化资源整合"同质化"、文化管理协调机制"缺失化"、政府内部文化管理职能"分散化"、跨域文化产业开发"条块化"等问题。为此,需要在大资源、大空间、大部门、大产业的理念下,通过促进集群内文化资源整合共享、打破文化地域空间限制、加强政府跨域文化管理顶层设计、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等方式,创新"大文化带"政府跨域文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萍 《理论探讨》2019,(2):83-8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哲学面临着现代西方理性文化与本国传统精神的双重危机,以别尔嘉耶夫等为代表的俄罗斯思想精英立足民族宗教文化,批判西方理性文化带给人类的并非是生活的美好而是"无神无信的梦魇";纯粹理性的思辨哲学所追求的并非是生命的真正自由而是对个体精神欲求的遏制;抽象片面的思维形式所获得的并非是真理的知识而是对完整人完整认识的割裂。哲学家们反思抽象理性对完整认识的独霸、拒斥思辨哲学对现实生命的冷漠,诉诸直觉信仰和神秘体验,以俄罗斯特有的思维方式来回应西方理性主义所遭遇到的现代性问题,并试图建立将理性与信仰、主体与存在、认识与生活"两种真理结合为一个活生生思想"的真正的现代自由精神哲学。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在东西方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俄罗斯文化。这种双重文化影响下的俄罗斯民族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个性,因此表现出鲜明而强烈的双重性格。从介绍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双重性入手,从俄罗斯气候、地理环境、宗教、经济和历史因素等方面出发,探讨了俄罗斯民族个性形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17,(Z1)
正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俄罗斯人是一个战斗民族,他们的尚武精神举世闻名。确实,俄罗斯民族曾经打败了拿破仑法国和希特勒德国的入侵,取得了辉煌的军事成就。在历史上也曾凭借军事力量把一个地处东欧的小公国变成了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帝国。前几日普京总统的一句"俄罗斯的边界是无限的",引起了无数人的遐想。但是与军事成就同在的是俄罗斯民族在文化、科技等领域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试想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总体评价是:这是一个倡导和平、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能够给俄罗斯带来机遇,还将会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做出必要的改革和完善。在中国长期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良好的外部环境已经为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化,从而实现双边关系与更大范围内的多边共赢。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左翼学者В.萨普雷金在俄罗斯《共产党人》杂志2005年第6期上发表题为《伟大的十月革命并非是全世界历史和文化中的暂时现象》的长文,针对俄罗斯国内外一部分人对十月革命的歪曲论断,如"十月革命根本不是一场革命,而是以列宁为首的一小撮恐怖分子非法夺权的政变","十月革命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偶然的历史事件";"革命已经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社会主义的实验已经被证明是空想的"等等,进行了批驳。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俄罗斯及其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及其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7,(4)
正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都具有本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地域的变迁,以及文化的交汇融合不断地加以丰富和发展。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文化也不例外,它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还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在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在这里,我们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一、主食谈起俄罗斯,人们的脑海里就会联想到又方又正的大列巴,列巴几乎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代名词。因为俄语中面  相似文献   

20.
名字是区别同一家庭或家族成员的称谓形式,也是研究语言、历史、民俗的珍贵材料。俄罗斯人的名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色,介绍俄罗斯人的取名方式及其蕴涵的民族文化语义,旨在更深刻地了解俄罗斯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