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16年5月,日本法西斯思想鼓吹者北一辉和大川周明公开叫嚣日本要当亚洲的霸主。1927年,日本内阁制定《田中奏折》,其中载明"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可以看出,日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对外侵略战争,建立一个囊括亚太广大区域的殖民大帝国。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我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还是我国受屈辱的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在我国的明朝时,日本的当政者丰臣秀吉就狂言:“越海趋山,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你我俗。”明治维新的“大陆政策”就是以侵略我国为目的的。因此,以后则有中日甲午战争的发动,有同沙俄争夺我国东北的日俄战争,有充满野心的田中奏折的出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我国的抗日战争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它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以上,不…  相似文献   

3.
<正>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自制造九一八事变以来蓄谋已久的企图变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进而灭亡中国的严重步骤,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加紧实施《田中奏折》中所谓:"按照明治大帝的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全中国尚未完成……因此,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日本侵略军以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被迫奋起抵抗,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进一步调整政策,最终促使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4.
每当雄壮的国歌一次次奏响的时候,我们都会群情激奋,热血沸腾。“国歌”把我们每个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倾注到了每一个音符当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在世界各地,只要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旋律,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国歌”这熟悉的音符已经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可是“国歌”产生的时代、诞生的经过以及和电影《风云儿女》的关系是许多人说不清楚的。   [1]任何文艺作品都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是作家对生活认识的反映。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目的,在柳条湖制造了震…  相似文献   

5.
<正>古人云:"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这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形成对干部的严格约束。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加强党内监督从根本上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强化监督  相似文献   

6.
潘鹏 《北京党史》2014,(2):30-32
正"欲亡其党,必先灭其史;欲兴其党,也必先兴其史"。站在党的兴亡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不仅对党史研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5,(5)
<正>如果说"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是一条七色彩虹,"文化繁荣"就应当是其中那抹最艳丽的鲜红。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民族人民幸福生活,就全国而言,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只有文化——属于内蒙古高原,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才具有鲜明的个性。一、草原文化如何创新发展欲流之远,必先知其源;欲树之高,必先  相似文献   

8.
日军在侵略中国过程中灭绝人性地大量使用化学武器,荼毒中国人民至深.而日军的这些战争犯罪与日本裕仁天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裕仁天皇是日本研制化学武器的最高决策者、日军在中国使用化学武器的主使人,因此他不但是发动侵略中国和太平洋战争的最大战犯,也是日军施行化学战、毒气战的最大罪魁.  相似文献   

9.
于瑞桓  孟德楷 《理论学刊》2012,(12):109-112
明清实学的启蒙精神对史评类著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强调史评标准的独立性和史家的独立性,反对把"仲尼褒贬之法"作为最高准则;二是对传统史评中的君臣大义重新思考和定义,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三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经史关系,由"六经皆史"发展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相似文献   

10.
廉政,是执政的重要内容. "将欲制人,必先制己."领导干部是否清正廉洁,克勒克俭,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威信,而且会影响一个地方干部的作风和整个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6,(9)
侵华日军在全面侵华的战场上违反国际公约,大规模、持续使用化学武器的罪行已为史学界所认知,而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是否也同样使用了化学武器,由于史料的缺乏等原因未引起史家的关注。本文拟从日本有关化学战命令、在东北使用战例、史料记载三个方面,分析论证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也大量使用了化学武器。  相似文献   

12.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鉴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13.
正1939年9月,随着诺门罕战役的结束,一向对苏强硬的关东军也开始松动,讨论起日苏亲善和关系缓和的问题。为与苏联改善关系,日军参谋本部从1939年11月开始讨论一个计划,提议将中国分割为日本、苏联和蒋介石政府分别掌控的三块势力范围,其中"满洲"是日本的势力范围,新疆及西北地区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华南地区是蒋介石政府的势力范围。尽管日本的这一计划最终失败了,但日本仍在继续谋求同苏联改善关系,其主要目的是减少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相似文献   

14.
<正>8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筑牢主流,摈弃"虚无主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观》一文,文章指出,记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关系必不可少的要素。对于一个人,失去记忆等于失去自我;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旦丧失了历史的共同记忆,责任和使命便成了空白,现实和未来就没了依凭,更谈不上文化的积累、智慧的叠加。龚自珍所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曾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古人说得好"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只有对我们党"昨天"和"前天"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5,(9)
<正>"欲知大道,必先为史"。70年前,我们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回首这一人类的空前浩劫,回望正义终得伸张,太多的血泪回忆与历史警示,值得全世界人民永久珍藏。铭记历史,和平发展,就是要从战争的  相似文献   

17.
<正>"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历史,是我们对照现实、认识人生的一种重要凭借。对于历史的反思,永远是走向未来的人们的自觉追求。一个伟大历史事件,总是给人以深邃而久远的启悟。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  相似文献   

18.
正背景介绍原载1934年7月14日《红色中华》第214期第4版。该版刊发了《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向苏联挑衅》的报道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苏联》时事报告材料,配登了"纪念八一,武装保护苏联,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标语。报道指出:"苏联政府,因近来日本帝国主义积极准备进攻苏联,并派遣海陆空军侵入苏联国境,  相似文献   

19.
正陈独秀一生的跌宕起伏及其最后入狱,其实源自斯大林秘密运作的"喘息"政策。"喘息"政策的历史背景陈独秀登上历史舞台之际,正是苏联推行"喘息"政策之时。(一)"远东的总政策"1918年3月,苏联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5月5日,列宁就把日本的威胁与德国相提并论:"德国和日本将根据成文或不成文的协议来共同瓜分我们,扼杀我们,这是可能的,甚至是很可能的。"此后,列宁又多次提到日本可能的侵略,  相似文献   

20.
李成 《党史纵横》2002,(9):30-31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它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反击入侵的日本军国主义强盗.这个战争的挑起者是日本军国主义,其战争意图是实践"田中奏折"中的灭亡中国、称霸亚洲及世界的计划.然而,自1931年9月18日夜,进攻中国沈阳北大营驻军起,日方即把此后对中国侵略战争的每一个步骤都称之为令人费解的"事变",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最后,把对中国的整个侵略战争行动轻描淡写地称之为"支那事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