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简称基地)是广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于2014年设立的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2019年11月被学校设为正处级机构。基地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伟大实践,培育、扶持马克思主义重点学科,提升广西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以来,学术界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大众化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关系、大众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大众化实现的路径选择等五个方面.理论研究在取得积极成果的同时,对该重大命题的深入研究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相互衔接,互相促进,各有侧重,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高度关注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的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学者们在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实现路径以后,开始将研究的重点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研究。笔者认为,虽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命题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来的,但毫无疑问,从中国先进分子选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就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  相似文献   

5.
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继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提高大众的理论学习能力、坚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坚持培养专业的理论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6.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各有侧重,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只有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点内容,但要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工具.毛泽东、邓小平是最好的表率与典范,他们丰富的方法论思想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强有力依据.当今中国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法,而精通马克思主义、熟知中国文化、把握时代脉搏、深入调查研究、进行科学抽象思维等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重要经验,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切实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之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互为前提、互为目的、互相依赖、不可分割,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先进文化运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9.
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命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借鉴历史经验又要创新理念与方式。  相似文献   

10.
张翔 《求是》2012,(1):47-4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关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的。我们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深入学习,注重联系实际,真正表达大众的利益诉求,适应大众的思维特点,实现全方位覆盖,最终化为大众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表达大众  相似文献   

11.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只有运用实践标准才能正确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推向前进,实践标准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12.
施秀莉  张士海 《求实》2012,(3):14-17
毛泽东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使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前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教育与自觉相结合的基本路径。当前,运用教育与自觉相结合方法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这既是目前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要求,也是我们研究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得出的最主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目标之一。高校思政课教学可通过"三字教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即用"实"字诠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新"字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用"活"字力促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曙光 《探索》2012,(6):4-10
要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必须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和边界,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不断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不断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注入新的内容。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求全党努力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也要求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以来,学术界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大众化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关系、大众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大众化实现的路径选择等五个方面。理论研究在取得积极成果的同时,对该重大命题的深入研究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自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来,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及其实现途径等问题的研究有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大众"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主客体双重意义,当今中国"大众"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搞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工作,必须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分众化";认清意识形态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搞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定位;逐步实现从命令型、权威型向感召型、濡化型的转换;要从"大众"的视角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从单向型、灌输型向循环型、参与型的转变;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逐步渗透到大众的生活方式中去,并保持其主旋律不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效 《党史文苑》2008,(8):24-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不断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不断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注入新的内容.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求全党努力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也要求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基于中国化、时代化是实现大众化的基本前提;时代化是中国化、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是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中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等视角探讨三者的内在逻辑联系,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