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明清时期福州手工技艺在琉球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福建是中国与琉球交往的唯一口岸,福州地区较为先进的手工技艺作为双方文化交流的一部分,通过闽人36姓及其后裔、中琉双方使团往来、琉球留学生等各种渠道传入琉球,对琉球生产技术的提高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交流也加深了琉球人民与福州人民的友好情谊。  相似文献   

2.
5月8日,《人民日报》刊文质疑冲绳归属日本的正当性,并称"历史上悬而未决的琉球问题也到了可以再议的时候"。事实上,琉球在晚清时被日本强行割占,且一直没有得到任何法律的承认。为镇压琉球人民的独立斗争,日本使用的手段极其残酷,流血事件屡屡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在我国的周边各国中,越南与我国的关系尤为特殊。两国同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和密切的经贸关系。2016年1月18日是中越建交66周年。过去60多年来,两国既有"同志加兄弟"的亲密年代,也经历了10多年的冲突和对峙,自1991年恢复正常化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快速发展。新世纪以来,两国先后提出"十六字方针""四好关系"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框架。然而,过去几年,中越关系出现了较大波动。2014年夏天,两国关系几乎重  相似文献   

4.
西方立宪主义传统与欧洲特别是西欧历史上基督教文化存在着特定的历史传承,研究基督教文化传统与西方立宪主义思想源流之间的承继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类宪政文明的历史渊源以及非西方文化基础上的政治文明多样化特征,探索不同文明及其历史文化基础上的宪政制度构建,也可以对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个更广泛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夷洲是一个泛指,既包括台湾,也包括琉球群岛。但20世纪初以来,夷洲竟成了对台湾的专指,而琉球群岛则被排除在外。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日本文化侵略和歪曲的结果。日本在扩张时期,曾利用学者曲解中国古代典籍,将夷洲的范围缩小为专指台湾,其目的在于歪曲和割裂中国古代与琉球群岛的密切关系,为侵占和灭亡琉球做文化上的准备。如何看待夷洲和台湾、琉球的范围问题,对我们重新认识古代中国的海洋观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船政文化滋养哺育出的学子精英的杰出代表,严复积极开拓创新,在教育理念上坚持与时俱进,采用新式教育体制,培养了大量近代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使船政文化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与魅力。研究严复与福州船政文化,弘扬船政精神,将为福州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舆论氛围,更好的发挥福州在海西建设中的中心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福建肇始的福州“海上丝绸之路”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了丰富完好的史迹遗存,见证了人类在9-10世纪的航海贸易中的活动轨迹.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内涵丰富、价值重大、意义非凡的海上文化线路.从文化线路的视角切入,正确认识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价值并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对当代文化线路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多元的文化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前提,古老的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多元化的文化因子碰撞中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学点党史     
“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总书记在“5&#183;31”讲话中的这段重要论述。深刻地阐明了“三个代表”思想与党的历史渊源和事业成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赵春梅 《学习月刊》2014,(15):44-45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文化应该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文学艺术为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福州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创建国家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世界海洋历史文化名城为载体,推动福州这一中华民族特色海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构建“海上福州”美好精神家园,对凝聚海内外福州人、中国人,推进“海上福州”建设,促进闽都文化、中华文化走向国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风东渐与民初福州城市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地处闽江下游 ,扼闽江入海口。鸦片战争后 ,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清末 ,随着以茶叶为主的对外贸易兴盛 ,福州成为东南商贾云集的重要商埠。福州及其附近地区出现了以马尾福建船政局为代表的近代工业 ,以对外茶叶贸易为主的新型公司 ,以培养西学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校。另一方面 ,西方思想文化、风俗观念也通过各种渠道渗入福州传统社会。作为中外文化的交汇点和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 ,福州在与西方文化发生激烈碰撞和冲突的同时 ,自身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福州的建筑风格、公用事业 ,乃至市民大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另一方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指导。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是"五四"以来中国思想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逻辑和根本动因。在新时期,正确认识二者之间动态联系、交互渗透、彼此推进的关系,对推进我国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自201 0年底福州市获评“中国温泉之都”荣誉称号以来,福州市温泉旅游项目呈现“百花争艳”“遍地开花”的良好态势,极大地提升了福州城市影响力和城市形象.但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各景区温泉旅游产品差异化逐步缩小,同质化问题日趋显著,发展动力和发展势头略显不足.福州要充分利用温泉旅游的优势,通过转变思路、完善法规、服务创新、文化挖掘、品牌打造、空间组合、营销优选等措施避免同质化.  相似文献   

14.
越南是我国的重要邻国,两国关系有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和现实发展需要。两国关系自1991年正常化以来发展迅速,这得益于两国领导人将两国关系不断提升。至2008年,两国关系已有"十六字方针""四好关系"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支柱。然而,过去几年来,两国关系也出现了下滑和波动。借助建构主义、不对称理论以及正在形成中的中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深入分析中越关系的深刻内涵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因素和现代科技,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中越关系,是值得中越两国学者共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并创造性地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成功地指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他在晚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的种种失误,与他所受的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是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产物,与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之间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关系.因此,研究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揭示其历史线索、理论价值及其局限性对于深入认识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主要历史线索纵观中国现代史,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打破“关门主义”到“别了,司徒雷登”  相似文献   

17.
《新青年》创刊后很快就传播到济南。该刊物能够在济南广泛传播,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渊源。《新青年》在济南的广泛传播对济南的社会、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郭良婧  郭广银 《探索》2014,(1):8-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对人民主体思想进行了精彩论述。这些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和我们党的人民主体思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意义。人民主体思想有着多个维度的历史渊源:唯物史观、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相关思想理论。人民主体思想在中国有着清晰的理论演进过程,是我们党历届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思想。实现人民主体思想的经济路径是要关注民生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政治路径是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丰富人民民主形式;文化路径是要扩大文化惠民的力度,让一切文化成果为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9.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对新的历史使命逐渐有了明确定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引领层面上,跨文化交际情景已然显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与其多元化交织、融合。在文化的冲击下,思想政治教育对新时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引导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作用,是应对文化压力的现代要求和文化认同的有效手段,也是破除文化狭隘性认知和价值观理性建构的桥梁。面对泛滥的跨文化风险,确立新时代大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思想理念与态度、应对异质文化的灵敏性、解决大学生面临跨文化交际的主体性障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常宗耀 《唯实》2011,(12):29-34
公平、效率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是一片理想的晴空,而在马克思那里是"两大目标"的有机统一。20世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争论成为引人注目的思想话域。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里,人们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有两个侧重点,从这些不同阶段的侧重点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双重价值目标选择及其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