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飞 《广东党史》2016,(6):33-37
1952—1954年,陈云作为中财委主任在推进中南区"一五"计划的过程中与主管中南区财经工作的李先念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首先,二人共同推进了武汉钢铁公司的决策与选址工作,为日后武汉钢铁公司成为我国第二大钢铁工业基地奠定了基础。其次,在中南区粮食统购统销的过程中二人密切合作,为粮食统购统销的科学决策、部署与顺利落实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陈云与“一五”计划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经济效益最好的五年计划。这个计划从制订到实施,陈云都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在全党都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的情况下,陈云遵循实事求是精神,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和解决在推行计划管理和公有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在当时具有创新意义的思想和政策。这些思想和政策不仅在当时对于消解经济波动和社会主义改造所遗留的后遗症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后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终于有了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础上建设国家工业化的基本条件。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指出:我们的国家在政治上已经独立,但要做到完全独立,还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后,随着1952年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结束,中国人民久已期盼的这个历史机遇终于到来了。而在毛泽东、周恩来领导下直接导演这场波澜壮阔的经济大戏的,就是素有红色掌柜之称的陈云。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从工业化起步并以"一五"计划为标志的。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陈云主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和执行。他既注意学习苏联经验,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科学布局,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了经验。"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基础,创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可以说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的开端。这一切为当代中国的进步创造了重要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回顾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一五"计划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留下的智慧和经验,具有深刻教益。  相似文献   

5.
王文珍  刘瑛 《湘潮》2010,(5):18-21
今年5月,湘籍革命伉俪李富春、蔡畅诞辰110周年。这对同年同月诞生的革命伴侣,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为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本刊特发《李富春与"一五"计划》和《回忆蔡畅在"文革"中实事求是二三事》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6.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在国民党旧政权遗留下的百孔千疮的经济烂摊子上,开始建设新中国的伟业。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我国区域发展规划工作的进程中,陈云在区域生产力布局、协作区经济关系等问题上都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不懈的探索。他在处理区域规划问题上提出的"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思想,对解决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布局、工业生产力的合理配置、经济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新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在"一五"计划完成前后,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具体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新中国领导人对如何更好地发挥计划经济的作用进行了深刻思考。他们高度关注并从实践层面探索如何实现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实现计划与市场、集权与分权的辩证统一。这些反思和认识所体现出来的"‘弹性’的计划经济"的思想,对当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实际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后来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演化,乃至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部中苏关系史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五”计划期间的中苏关系,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苏关系史上的最好时期。这期间,苏联方面在中国制定和实施“一五附划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双方在科技、文化、商贸等方面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此,研究和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是很有意义的,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一五”计划期间的中苏合作。一、“一五”计划的制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制》关于过渡时期转变的理论为依据,同时,借鉴社会主义苏联的经验,结合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于1952年底…  相似文献   

10.
11.
何燕 《支部生活》2010,(8):52-53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特别是土地改革任务的完成,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具备了基本条件。1951年1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历经1951年到1954年,我国五年计划的首次编制初步完成。全国各地也随即一边编制一边实施,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表明,建国头七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变革时期,为此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基。在此期间,陈云作为新中国财经工作的实际负责人,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不仅干出了令世人瞩目的实绩,而且以其丰富的经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并为邓小平理论特别是现代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基于此,本文着重从经济层面就建国头七年陈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贡献作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表明,建国头七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变革时期,为此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基.在此期间,陈云作为新中国财经工作的实际负责人,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不仅干出了令世人瞩目的实绩,而且以其丰富的经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并为邓小平理论特别是现代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基于此,本文着重从经济层面就建国头七年陈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贡献作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中国走过半个多世纪路程的今天,我国的经济建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而回首历史,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几乎都可以看到陈云发挥的重要作用。今年是陈云诞辰95周年,此时回顾陈云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令我们更加怀念这位革命前辈。 人民政权经济建设的奠基人 在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中,陈云是著名的经济专家,又是人民政权经济建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随着我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逐步推进,陈云的经济决策和管理能力也日益显示出来。 陈云是我党较早从事经济工作的领导人之一。早在延…  相似文献   

15.
16.
17.
陈云对遵义会议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它的意义和影响重大深远。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之 一,陈云为会议的召开、会议精神的传达 贯彻以及历史疑问的澄清做出过杰出贡 献。 对"左"倾教条主义深恶痛绝, 支持召开遵义会议,并极力做好保 卫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王丹莉 《党的文献》2017,(1):104-111
为了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新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在"一五"计划完成前后,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具体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新中国领导人对如何更好地发挥计划经济的作用进行了深刻思考。他们高度关注并从实践层面探索如何实现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实现计划与市场、集权与分权的辩证统一。这些反思和认识所体现出来的"‘弹性’的计划经济"的思想,对当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实际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后来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演化,乃至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53年以后,国家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根据国家要求和湖南实际,我省于1955年9月和12月,先后经中共湖南省第七次代表会议和省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编制出《湖南省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纲要》规定:“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农业,重点是发展粮食特别是稻谷生产。要求到195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3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240亿斤。地方工业总产值达6.31亿元。地方工业要积极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实质上是由泛政治主义向政治经济有机互动逐渐回归的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陈云同志以其深刻的思想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确立经济在国家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学习陈云同志唯实的精神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把握好经济与政治有机互动的规律,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