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的好坏,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也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既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国家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要从法制建设、运行机制、法治文化、社区依法自治、以法治方式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方面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是实现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南昌市非常重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工作,多年来形成了一系列好的做法和经验,但仍存在基层工作力量薄弱、少数领导干部法治认识不到位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应该要从大力培育法治精神、提升法律服务质效、加强和完善基层治理的矛盾调处机制、积极发挥第三方平台作用和统筹推进齐抓共管机制等方面不断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5,(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而道德发挥着积极作用,所以,要加强道德建设这一基础性工程,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史志军 《唯实》2021,(1):64-65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政务公开是重要一环,对于凝聚思想共识、优化社会治理、促进问题解决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推进新时代政务公开行稳致远,必须将其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政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创新社区治理、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联系政府与基层群众的桥梁枢纽,国家对于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设愈加重视,然而,由于历时短、基础不足、内外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社区社会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亟须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的路径建设,以构建现代化的社区社会组织体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5,(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社会治理领域的法治建设亟待推进和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两个方面,对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建设进行研究,以期确保公民合法权利,实现社会依法自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郭祎 《实事求是》2013,(2):54-57
积极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模式是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客观要求,也是民主法治进程深入推进的重要体现。现代社会治理模式要求摒弃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科学把握现代社会治理模式的法治化、人本化、多元化、精细化等特点,努力破除现代社会治理模式构建中的种种制约因素,以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中的政府负责内容为依据,明确政府在现代社会治理模式中的角色定位,从政策制度、社会支持、公共服务及公众参与等层面丰富角色内涵,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角色认知和提升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8.
《探索》2015,(5)
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治理主体,对建构社会治理"新常态"具有重大的功能意义。在当前社会治理体制下,管理制度、资源结构、参与制度的行政化倾向使之难以获得独立性。社会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缺陷、自我治理能力欠缺导致其自治机制运行不畅。独立性与自治性的二元困境要求我们要以法治化与自治化为基本路径来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建构社会治理"新常态"。法治与自治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合法性与有效性二元逻辑互动的结果。两者并立共存,从而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的二维特征。要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就要统合法治与自治方式,共同推进政府改革与社会建设,实现政府依法行政和社会组织依法自治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而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前提和进一步实现全面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诉求。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索》2016,(2)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土壤。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法治中国建设还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近现代治理模式、中国传统治理模式和当下中国治理问题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需要把法治中国建设放到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下来思考,通过提高对中国法治建设规律性的认识、凝聚社会共识和培育公认的法治理念、有效制约与监督权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培养公民精神等五个方面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仁勇 《求实》2003,(3):50-51
论文结合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将“形成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论述 ,阐述了学习型社会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 ;大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是推进我国学习型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 ;以与时俱进精神积极投身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等观点。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因素,社会组织治理能力的提升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而当前社会组织在治理中,存在着力量难以有效整合、专业治理水平有待提高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缺位等障碍性因素。在国家大力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利环境中,要通过积极加强社会组织间力量的整合,提升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及强化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等措施来确保社会组织治理能力的提升,助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内在要求。"十三五"时期,社会各领域应该着力培育社会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治理和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在社会治理格局变革中找准新思路和突破点,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中国突破了建章立制的形式层面,实现了法律规范与人文关怀的高度契合和完美统一。法治中国延续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进程的人民性主旨,以国家法治规范的形式重申了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民生主题,体现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的法治文化根基的肯认,并积极筹划了我国未来良法促善治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法治中国建设的系统工程具有浓重的人文底色和丰富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中国突破了建章立制的形式层面,实现了法律规范与人文关怀的高度契合和完美统一。法治中国延续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进程的人民性主旨,以国家法治规范的形式重申了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民生主题,体现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的法治文化根基的肯认,并积极筹划了我国未来良法促善治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法治中国建设的系统工程具有浓重的人文底色和丰富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作为一系列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它是指政府及其他社会主体,为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转所采取的。社会治理是与我国的法治建设紧密联系的,其实质是现代法治精神指导下的社会治理活动,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社会治理及其创新中必然要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法治建设与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目标,法治与社会治理有着内在的契合性,能够有效地回应社会治理的基本诉求,促成社会治理所需的秩序,丰富社会治理的形式。在法治视角下,法治思维是实现社会治理的基本共识,法治方式是实现社会治理的价值选择,社会善治是实现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路径要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相关环节的完善,以立法为社会主体提供完善的规则体系,行政施行高效能的行为模式相配套,司法处理社会关系坚持公平正义,从而促进社会治理机制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高效能治理已逐渐成为学界和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在当代中国,高效能治理需要充分体现主体的参与性、方式的简约性和效果的高效性,它是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环境相互耦合、不断优化的积极状态和更高水平的治理质量。我国推进高效能治理的主要基础包括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优势的彰显、治理方式的革新和人民的积极参与;在推进治理高效能进程中,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涉及制度运行成本较高、社会合作机制不够健全、条块关系有待优化。推进高效能治理的核心政策议程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全过程治理创新、优化社会治理体系和参与格局、强化法治建设以提高行政效能以及加强和创新具有前瞻性的总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19.
李岩松 《奋斗》2023,(1):41-4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准。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进一步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尤其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等方面,积极实现制度创新,以满足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入新时代,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黑龙江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14,(23)
<正>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立法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局出发,提出了完善公共服务领域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组织立法、制定社区矫正法、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等具体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领域立法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一、完善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民生领域的法律法规享有公共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提供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