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楠 《工友》2009,(12):34-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经过长期探索,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中国工会发展的正确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工会根据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强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工会事业的新发展和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念,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运》2010,(1):63-63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关于32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指示,是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精神动力,是指导中国212运事业不断创造新辉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开创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新局面的根本遵循。为引导广大工会干部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建国五十年来,特别是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工会理论政策研究工作中形成的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思路和新成果。这些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的新路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文 《重庆工运》2006,(6):22-27
“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这是新时期工会工作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全总十四届六次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是中国工会的一个政治宣言,是工会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四个多样化”的大背景,《决议》回答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工会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意义非常深远。把工会发展纳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之中来定位.反映了对中国工运规律的新认识,对工运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考察时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作出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要求,是我们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要认真学习领会"三…  相似文献   

6.
大视野     
《时代风采》2012,(1):18-19
城镇人口首超农村人口是新起点更是新考验社科院发布《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这是中国历史上城镇人口第一次超过乡村人口。  相似文献   

7.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胜利落下帷幕.这是一次高举旗帜的大会、成功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高屋建瓴,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推动工会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8.
主力军作用     
《中国工运》2012,(9):55-5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当代中国工人运动的主题,是工人阶级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要始终把工人阶级的前途命运、把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全面把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有着深远影响和巨大作用。解放思想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深入。中国社会主义在经历一次次洗礼之后,折射出解放思想在社会主义历史命运走向中的光明轨迹,证明了解放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0.
新的社会阶层成为新世纪统一战线的生力军 ,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对象 ,这是统一战线工作范围的扩大 ,工作对象变化的必然结果。新社会阶层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代表 ,我们要根据新社会阶层各个不同群体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创造性的统一战线工作 ,团结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工会自身规律和特点,积极开展工作,切实履行职责,把广大职工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贡献。首先,自觉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核心,体现的是中国工会的政治属性。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屋建瓴,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推动工会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新的形势下,工会必须求真务实地开展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必须发动职工群众,依靠职工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劳动经济史研究的对象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劳动经济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当前研究新中国劳动经济史,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从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视角,以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变革为主线,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新中国劳动经济发展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1949-1956年两次社会经济形态转变中的劳动经济,主题是"转变中建立";1957-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经济,主题是"曲折中探索";1979-1991年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的劳动经济,主题是"摩擦中改革";1992-2001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劳动经济,主题是"定向中转轨";2002-2012年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劳动经济,主题是"统筹中完善";2013年以来的劳动经济,这个新阶段目前还没有结束,其主题应该是"共享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反映在工运领域,是如何保证党对工会的正确领导,保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工会运动的健康发展。为此,李立三和他的战友们同心同德、勤奋工作。李立三对新中国工会事业的建树是多方面的,在劳动立法方面的建树尤为显著。一、李立三是新中国劳动立法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新中国诞生后,李立三同志主持全总工作并兼任国家劳动部长,他大力倡导新中国的劳动立法,借以确立工人阶级在这方面的地位和权利,保障职工群众的各种正当利益,并要求尽快制定和颁布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劳动法规。李立三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提出了新中国劳动立法的客观根据: 第一,工人阶级必须随着全国人民政权的建立而确立自己的法律地位。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随着政权性质的根本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这种变化需要得到国家法律的确认和保护。李立三长期从事工人运动,非常熟悉旧中国工人群众恶劣的劳动状况和悲惨遭遇。旧中国“工人生活象牛马一样,因而没有劳动保护是不行的,而我们今天的劳动立法的基本精神就在于保护劳动人民的利益。”他积极主张,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运》2009,(10):I0001-I0001
武汉,是我国以现代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工人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最早的地方之一,也是我国诞生工会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1922年7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由武汉各产业工会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地方总工会——武汉工团联合会。由此,武汉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便投入到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用鲜血和汗水,用勤劳和智慧,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历史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1日上午,中央隆重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入总结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全面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讲话思想深刻,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7.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整个社会和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出现新变化,共青团工作也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高校共青团工作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共青团工作中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农村青年》2011,(10):7-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所依托的社会文化环境已经是多样异质文化同时并存。多元文化客观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必须以"我"为主,增强时代感;必须以"人"为本,加强主体性;必须以"新"为桥,加强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书荐·碟讯     
《时代风采》2014,(3):32
<正>梁思成与他的时代/朱涛这是一个你所不熟悉的梁思成。他在1931到1948年间,回应激荡世界的现代建筑潮流,和同仁们通过建筑史的调研和写作,构筑起"中国建筑"体系,并积极思考该体系向中国现代建筑转换的可能。而在1949到1959年间,他深陷新中国政治运动的漩涡。为跟上形势,他频繁进行自我否定和改造,有时也将批判矛头指向同道。他的思想历程充满急剧的扭转、中断和切换,到最后彻底迷失。他构筑起的"中国建筑"体系也在任意化的政治潮流冲击下分崩离析。本书以大量新史料追溯梁思成的心路历程,探讨中国现当代建筑发展与政权更迭和政治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