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一个放弃人民群众,脱离人民群众的政党,最终还是要被人民群众抛弃的。苏联共产党就是在人民群众的不满、失望、冷漠和抗议的逻辑链条中,最终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最终走向了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2.
《人民调解》2011,(6):23-25
精髓:扎根基层,贴近百姓,做人民群众贴心人。核心:将"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司法行政工作职责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主线:始终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贯穿于司法行政工作的全过程,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帮人民群众之所需,用真心、真情架起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判司法所工作好坏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4.
"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本质内涵,也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心系群众,就是要对人民群众充满深厚感情。服务人民,就是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践"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必须做到五个"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5.
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大制定、修改法律和作出决定、决议都必须以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为基础.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深人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人大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人大正确行使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6.
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是检察机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倾听人民群众呼声,集中人民群众智慧的重要桥梁,是体察人民群众疾苦,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途径,是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规  相似文献   

7.
韩大鹏 《江淮法治》2014,(17):51-51
话语权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人大代表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要能听得进人民群众的各种声音。人大代表听得进人民群众的各种声音,首先要能听得进批评的声音。笔者近期下乡村调研,同人民群众交流人大代表工作,有的说有些人当了人大代表就听不进批评的声音了。提点意见,脸就红,身子就跳。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09,(7):78-79
王建勋在3月30日的《北京日报》撰文认为,让人民参与司法。真能阻止司法腐败并实现司法公正吗?众所周知。这种审判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将法庭搬到人民群众中间。“聆听”一下人民群众的意见,并没有说人民群众对案件的判决结果有任何决定权。如果人民群众没有决定权。他们如何阻止司法腐败?难道权力完全不受人民群众约束的法官会“自觉地”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当成金科玉律?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太神奇了。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报道,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日前在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上说,群众期待是改革方向:既要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改革,保证改革始终有众志成城的民意支持,始终有破浪前行的群众动力;又要站稳人民立场,从人民利益出发,多想一想群众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  相似文献   

10.
胡剑锋 《法制与社会》2012,(19):153-154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指出:"检察机关既是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检察人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检察机关在履行检察职能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群众、切实服务群众、积极组织群众、有效引导群众,最大限度地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常委会联系人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巢湖市居巢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尤其是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大力推进人大信访工作,以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相似文献   

12.
梁卫华 《法学杂志》2006,27(5):130-132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宪法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宪法是人民群众将通过斗争从执政者或统治阶级手中争取到的民主权利法律化的成果,宪法在本质上是限制执政者权力的法律,宪法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不体现人民群众意志、得不到人民群众认可的“宪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最终必被人民群众和历史所唾弃,而无视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和力量的执政者、政权、统治阶级乃至社会制度,或早或迟最终必被人民群众所推翻。当前我国宪法学界对宪法及其本质的认识陷入了误区,只有去伪存真回归历史唯物主义的轨道,才能揭示宪法和宪政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树立社会主义宪法的权威,建设社会主义宪政,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近20年的乡镇司法行政工作体会到: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乡镇司法行政丁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乡镇司法行政工作是为了人民群众.需依靠人民群众.其发展成果应由人民群众共享并接受人民群众检验。吉林省前郭县王府镇司法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入村人户为农民提供“签约服务”.带动了全镇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山东省平阴县人民法院积极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开展法庭公开日活动,通过让人民群众参观法庭及旁听案件审理等活动,拉近了人民群众与法官之间的距离,使群众了解了法院,理解了法官。图为近日人民群众参观孔村法庭。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体现。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公共服务理论中渗透了很多人本思想的内涵,值得我们在以人为本发展的道路中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31日上午主特召开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讨论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他指出,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一项法定的重要职责,是政府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坦诚地向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报告工作,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政府,充分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要按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部署政府工作,使决策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政府",  相似文献   

17.
罗海岩 《政府法制》2011,(29):41-41
建立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制度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能够服从和忠实于人民的意愿,就要改变人民群众对权力监管的软弱乏力现象,推进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权力监督的制度改革及创新,包括建立人民群众对不称职者的弹劾罢免机制,鼓励和保障人民群众对权力者的公开批评,以法律形式保障舆论对权力进行监督,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和质量,开辟更多的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力的“直通车”。  相似文献   

18.
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联系人民群众、及时掌握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渠道,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向人大反映问题,既是对人大的信任,也是人大常委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群众信访中反映的问题多数发生在基层,为此,藁城市人大常委会调整工作思路,将信访工作“重心下移”,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权力机关,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履职尽责,自觉坚持群众观点,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发挥好人大在人民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来源于人民的选人用人权是国家重要的政治权力。人民群众为了有效地行使选人用人权,就必须对自己委授的选人用人权实施有效的监督。认真落实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权,以保证选人用人权力的运行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落实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权必须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开制度、竞争机制以及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