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导刊》2011,(8):2-2
日前,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有关部门领导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召开了家庭教育立法调研工作第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启动家庭教育立法调研,研究制定家庭教育立法调研工作阶段性计划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正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家庭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一"目前,有关方面正在推动家庭教育立法进程,相关立法建议稿预计年内出台。家庭教育走出法律真空,重要意义在于通过立法来补齐服务短板,满足公众对于教育公平、教育保障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2016年5月27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成为我国大陆首部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开启地方立法先河.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威才起着特别的主要作用.但是在立法层面,家庭教育立法明显滞后,在全国尚未有成熟法规条例的背景下,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动探索、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运》2012,(11):17-18
近年来,江苏省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牵头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作用,推进了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把握正确方向。促进家庭教育科学发展。一是注重理论探索。依托省、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定期举办江苏家庭教育高层论坛,组织家庭教育课题、创新案例申报评选,活跃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氛围。围绕网络与家庭教育、早期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立法、家庭教育与学校社区相结合等重点领域,每年向省“两会”提交提案建议。完成了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动作     
《中国人大》2011,(3):5-5
教育部公布工作要点:今年启动学前教育立法 教育部公布了2011年的工作要点,在立法方面,将启动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等的立法项目。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十余年,时家庭教育立法的呼声又起。随着一些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恶性事件发生,这种呼声越来越高。但在实践上,家庭教育立法依然有几道坎、首先是整个社会的法治环境不够成熟。当下社会,依然是使用行政指令多于法律执行。有些法律条文写得与行政文件差不多,只有原则性缺乏操作性,责权主体不明,遇到问题时弃之可惜用之无效。  相似文献   

7.
立法历程     
正2013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了家庭教育立法工作,并经当年12月市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讨论通过纳入了市四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规划;2015年2月,被列为2015年立法预备项目;2016年1月,被列为2016年立法计划;2016年3月28日,《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草案)》提请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进行了初审。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立法,既是促进家庭教育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我国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家庭教育进入新时代,迈入新阶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核心内容,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时代意义,从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全面宣传、大力培育家庭教育人才、政府等部门充分履职、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父母做家庭教育的终身学习者五个维度,推进该法有效执行与落实。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运》2012,(2):37-41
2011年8-9月间,全国妇联组织家庭教育立法培训团赴瑞典进行考察,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规矩     
正作为一部创设型法规,《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有四方面的显著特点,规定了七方面的重点问题,推动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2016年5月27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并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作为走在全国前列,开启家庭教育地方立法先河的该条例有何特点?解决了哪些重点、难点问题?又该如何贯彻落实该条例呢?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施行。这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呢?为什么管教孩子这种“小事”“家事”,还要不厌其烦为其专门立法?2021年11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京举行《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座谈会,从这场座谈会上,我们能对第一个问题有了精准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及其影响因素是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采用分组比较的相对分布法和回归估计法,比较了流动儿童和城市本地儿童家庭教育的期望、目标、投入、内容、方式和执行者等方面的差异,回归估计了流动儿童和城市本地儿童家庭教育的差异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与城市本地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观行为没有明显的差别,但他们的家庭教育内容、教育投入和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影响流动儿童和城市本地儿童家庭教育差异的因素包括家长教育程度、家庭结构、家庭收入、家庭子女数量和居住环境。文章最后提出通过立法构筑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以及消除儿童家庭背景特征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推进家庭教育国家立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现实的迫切需要,而且具有良好的现实法律基础条件。1、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牟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是家庭教育内容首次写进新中国完法,标志着家庭教育被正式纳入宪法框架,有了国家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一些年来,一些案件让整个社会震惊,他们家庭情况各异:马加爵家庭贫困,西安药家鑫家庭中等,北京"李某某"家庭富裕,不同家庭背景下成长的孩子最后都实施严重犯罪。分析这几位的犯罪原因,家庭教育显然都存在严重问题。可以说,不论富裕与贫穷,在家庭教育方面都是平等的。家庭教育的关键不是父母以怎样的方法教育孩子,而是父母以怎样的理念和表现来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立法不仅是要倡导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  相似文献   

15.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保障立法先行当前,随着教育法治实践的深入,我们感受到现行教育法律与快速发展变化的教育形势与需求相比,还有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现行教育法律大多制定于上世纪90年代,有些规定已经滞后于实践发展;学前教育、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等一些教育领域还存在着法律不完备的问题。教育立法任务依然繁重。新形势下要保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优先发展,亟须做好教育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中美的家庭教育和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与现代家庭教育的比较,提出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发展出路在于,学习借鉴国外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继承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有益成分,切实有效地改进家庭教育,建构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青少年的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技巧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性别观、独立性、失范行为、学习成绩以及行为习惯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社会化,应该从创新家庭教育机制,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完善家庭教育方式,强化家庭教育技巧等几个方面改善家庭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运》2014,(6):29-32
<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推动研究家庭教育发展规律,科学指导家庭教育,构建完善的指导服务体系,河南省妇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调查。现状(一)初步形成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河南全省家庭教育初步形成了由管理机构、指导服务机构和指导服务对象组成的指导服务体系。省委省政府对家庭教育日益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较大规模问卷抽样调查结果,从家庭教育资本、家庭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行为、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家庭教育的主观评价五个方面对"流动子女"与"留守子女"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比较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流动子女"家庭教育要优于"留守子女"。文章最后认为"流动家庭"较之"留守家庭"的家庭教育比较优势,正是促成农民工外出家庭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对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进行整体调查的基础上,文章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方面对其行为失范的原因和普遍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刑事立法、司法等角度对改进留守儿童行为失范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推进留守儿童相关问题解决的合理化、制度化,进而推动我国刑事法律的健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