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玉苓案批复之死——从该批复被忽视的解读文本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齐玉苓案批复"被认为是我国"宪法司法化"的重要标志。其实,与该批复同日登载的两篇文章对批复中的"宪法"解读出不同的含义,前者意指宪法典,而后者为"教育法"。这足以表明"齐玉苓案批复"形成之初就存在重大缺陷,该批复既不应成为宪法司法化的突破口,也不应成为合宪性解释的样本。在该批复废止后,需要正确处理两方面问题:不能将有条件适用的合宪性解释方法彻底否定;不能将围绕批复所做的完善我国侵权法体系的努力全面否定。  相似文献   

2.
论不真正连带债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问题之提出——从一件批复谈起 最高法院法(经)复(1988)45号“关于信用社违反规定手续退汇给他人造成损失应当承担责任的批复”涉及到这样一个案例:1985年12月12日,湖北省农牧工商联合公司电汇92000元贷款给湖北省建始县商店子镇收购站。后因该收购站无货可供,双方于1986年元月3日到花园乡信用社办理了汇款手续,信用社收取了汇费,结算了全部贷款利息,并发出盖有信用社公章和负责人私章的“收购站退汇湖北省农牧工商联合公司贷款92036.70元”的汇款证明,该证明由联合公司带回武汉。同年元月4日,收购站独自到花园乡信用社要求撤消汇款,信用社负责人在未收回原汇款证明的情况下撤销了汇款,收购站即将该款项支解,使联  相似文献   

3.
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6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法释〔2002〕16号,以下简称《批复》),对人民法院适用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处理有关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若干问题作了解释。以下就如何理解与适用《批复》略谈浅见。一、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性质及含义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7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以法释[2008]17号文正式发布了《批复》,该《批复》于发布之日起施行。《批复》的发布施行明确了有关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是否具有可诉性的法律适用问题,解决了长期以来公证界和司法界争论的一个实务和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黎丽萍 《中国司法》2002,(10):41-42
案情简介原告林刚自1998年12月11日起在被告中国银行上海市淮海支行存入了一笔外汇,当其于2001年3月16日取出该存款时却发现被告少付了利息0.058美元。对此,被告的解释是中国银行存款业务对元以下角和分不计息。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已经侵害了储户的合法权益,遂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即2001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应被告的请示作出了《关于中国银行外币活期存款透支利率等问题的批复》(银复犤2001犦191号文件),在第2条中解释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93年1月12日发布的《…  相似文献   

6.
2011年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将判决确认的债权转让债权受让人对该判决不服提出再审申请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内容是: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将判决确认的债权转让,债权受让人对该判决不服提出  相似文献   

7.
1999年6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盗机动车肇事后由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该批复明确规定,使用盗窃的机动车辆肇事造成被侵害人物质损失的,肇事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盗机动车辆的所有人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8.
孙婷婷 《中国律师》2001,(12):29-30
在齐玉苓一案中,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精神,直接援引宪法中关于“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的规定作出了判决,这是新中国成立52年来,宪法首次被用于司法实践。在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并引发——了激烈争论。那么,到底怎样看待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个《批复》呢? 这个《批复》是针对公民在宪法上的受教育权作出的,那么我们自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这个《批复》的内容是否属于宪法解释的对象。目前,法学界关于宪法解释的对象问题尚未达成共识。理论和实践中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整体宪法说。…  相似文献   

9.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0,(18):64-64
最高法,最高检:死刑犯上诉开审后不许撒诉 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对死刑判决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在上诉期满后宣判前提出撤回上诉人民法院是否准许的批复》。该批复旨在最大限度地保障死刑犯的权益和确保死刑案件的审判质量,要求一审被判死刑的被告人上诉后,在二审开庭后宣判前又“反悔”要求撤诉,将不被允许,继续按上诉程序审理。  相似文献   

10.
原告:某市糖业公司。 被告:某市人民银行。 被告:某市建设银行。 1997年5月5日,某市糖果厂向某市人民银行和某市建设银行打一份报告,向两家银行赊借一级白糖1000吨,待其正常生产售出产品后再与银行结算。某市人民银行行长符某和某市建设银行原行长范某接到该报告后于同年5月21日分别批复“某市糖业公司:该厂报告上的情况属实,经与建行商量,同意先提糖,后办理有关手续”和“同意”。批复同日,署有两家银行批复的报告送给了某市糖业公司,该公司便在报告背面做出“同意按二家银行的意见办理,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以法释[2008]17号文,正式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该《批复》的施行,对于在司法实践中长期存有争议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文书的内容能否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7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以法释[2008]17号文正式发布了<批复>,该<批复>于发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3.
1994年3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企业开办的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后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它对审理此类经济纠纷案件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经济审判适用该《批复》否认企业法人资格及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谈几点看法。一、人民法院否认企业法人资格问题人民法院是否可以直接确认企业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历来是个有争论的问题。有人认为,企业法人的登记主管机关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人民法院无权否定已经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的法人资格。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公司中被撤并公司债权债务清理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公证员出具公证书有重大失实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自2009年1月15日施行。该《批复》指出,《公证法》施行以后,公证员在履行公证职责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公证书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229条第三款的规定,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2002年6月20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第2条规定:“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项后,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买受人。”该规定赋予了符合规定条件的消费者权利以最优先的地位,使其受偿顺序优先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那么,该规定是否合法、妥当呢?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检察检院于2008年2月19日通过了《关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该批复规定: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属于刑法第196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构成犯罪的,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此批复,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一般来说,拾得他人信用卡并进行使用的行为有两类情形。  相似文献   

17.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12月废止了原于2001年7月24日就齐玉苓案作出的批复,在废止该批复时并未阐明废止的理由。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废止某项包括批复在内的司法解释无非有三个理由:一是最高人民法院越权作出司法解释;二是该司法解释内容不妥当;三是该司法解释的内容与宪法或法律相抵触。  相似文献   

18.
欲探究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12月18日宣告废止齐玉苓案批复对宪法适用的影响,须追溯齐玉苓案批复本身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性质,即该批复是否创制了一个宪法性的司法规则。如果是,则宣告其停止适用的法律意义非同寻常,可能对宪法适用产生消极影响,令人无限遗憾与叹惋;如果否,则该批复宣告停止适用的法律含义应另当别论。这需要重新追忆并检视当年该批复在理论与实践中产生的各种争执,并得出一个必要的宪法论点。  相似文献   

19.
《法庭内外》2009,(8):59-59
法官: 我于2008年3月1日,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今年元月3日,因该公司强令冒险作业危及我的人身安全,我便立即要求解除劳动合同。10日后,我与另一单位达成了用工协议。  相似文献   

20.
业界     
《中国审判》2011,(5):4-4
2011年4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将诈骗罪最低入罪门槛由原来的2000元提高到3000元,拉大了“数额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