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可以量化分析评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践行状况,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展时空创造条件,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便利。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有必要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方法的转变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文化时代已经到来,新的时代给予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机会走进社会.大学生通过参与“中国好声音”这样的选秀节目,在能够实现自我理想的同时,个人的发展空间也逐渐从过去局限在校园里的“小社会”、“小圈子”,向如今的“大社会”领域转变.这不仅能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张扬自己的个性,更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性,为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镭 《重庆行政》2014,15(6):65-66
正当前,我国社会正以市场经济构建为中心,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工业社会,单一社会向多元社会,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的转型。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同时,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社会转型也发生转变。由于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对利益的追求的强化和社会对个人正当利益的鼓励和肯定,这些转变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因素不能忽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实施,高校的入学率快速提高,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快  相似文献   

4.
青年流行语的价值观意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流行语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90年代和新世纪发展三个阶段,经历了从以宏观叙事为主到日常叙事为主的转变,从以政治领域为主向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领域的转变和从正面效应占主导向积极词语与消极词语的共生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出青年价值观从一元化的价值观到强调主导价值一致下的多元丰富性,从抽象的价值理想到强调价值理想下的务实性,从社会发展中的被动性到强调社会适应下的主体性等三个方面的特征.研究青年流行语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青年群体价值观以及变化轨迹,在青年价值观教育中融入流行元素将会有助于价值观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5,(10)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内部观念的转变、社会正能量和社会负面文化等,都对大学生励志价值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重视社会新情况和抵制社会负面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维护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励志价值观教育,需要加强研究,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并贴近大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6.
现有研究关于佛系心态的认知,多基于"价值观危机"的视角而持批判态度.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的探讨,提出"价值观变动"的分析视角并利用2019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条件优越的大学生群体对佛系心态的认同度更高,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得大学生更加从容面对现实,优先价值观更倾向于兴趣与自我价值实现.研究同时发现,佛系心态对大学生学业成绩和就业信心有负面影响,但是对社会参与程度影响不显著.佛系心态出现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物质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的背景下,反映的是价值观念的变动,不应视为危机.价值观念作为社会心态的重要组成,受社会发展的影响而发生变动.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的背景下,要辩证把握佛系心态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因素并加以正确引导,此乃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问题应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背景下来考虑,然后根据中国的特点,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一是从个体劳动者转变为雇佣劳动者的法律权益保护问题;二是从农业劳动者转变为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问题;三是从乡下人转变为城里人,要解决好的户籍问题,保障民主权利,并且解决好住房、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江治强 《岭南学刊》2010,(5):110-11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的福利价值观由生存福利观向生活福利观、普遍性福利观向选择性福利观、增长型福利价值观向分享型福利观、道义福利观向权利福利观加快转变。30年福利价值观的变化,反映了在经济社会变化背景下公众对社会民生问题的总体看法,对于认识社会福利发展的理念、方向、定位和策略有着深刻的政策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晓林 《求索》2011,(6):121-122
社会转型期的成人教育面临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社会正在经历高速社会转型,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体系也发生很大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教育价值观也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开始从国家意志向国家意志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转变、从阶段性认识向全面性认识转变、从能力价值向文化价值转变、从精英教育价值观向普及教育价值观转变。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缘起于学者们对全球化背景下生态危机问题的关注,它以其特有的问题意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生态问题、观察社会历史现象。在整体主义生态价值观的指导下,以整体、多元、开放、发展的生态思维方式来处理现实问题,为我们看待和尝试解决当前我国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参考。以此反观当前我国的生态问题以及全社会对生态文明的呼唤,我们看到,承担着生态文明建设重任的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现状令人堪忧。在当代背景下,生态价值观教育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很有必要向生态化转向,指导大学生将生态意识转化为生态行为,提升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感,引领他们担负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一、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决定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大学校园里,不光有马克思主义,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还有黑格尔、后现代主义等等,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迷失了自我,以至于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取向上出现了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取向。我们首先肯定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和等价交换原则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增强竞争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精神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也不能回避由于市场…  相似文献   

12.
刘群 《前沿》2007,(10):190-19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提高,世界正在从工业社会进入一个不同于传统社会的风险社会的转变之中,社会突发性危机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迅速扩散性都在日益增强之中。工业社会的财富分配逻辑也向风险社会的风险分配逻辑转变,中国要构建和谐社会也要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是,在我国人文科学领域,新一代的学者群正在崛起,他们在哲学、经济、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正以咄咄逼人的态势斩露头角,由此,理论界开始有一种深刻的预感,即在这一代青年学者的努力下,我国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可能要出现的历史性突破。一.这一代学者正处在大的经济时代的交替之际,处在历史的交叉点上。如果说西方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大过渡,即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过渡的话,那么,我们中国实际上正在同时经历两个大的历史性过渡,即一方面,我们正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另一方面我们也同样在逐步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14.
黄海安 《传承》2009,(8):94-95
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不容忽视的错位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为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去,是解决大学生价值观错位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面对大学生存在多元价值观的现实,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突出导向性。要实现导向性的目标,就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个核心。核心价值观是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统一思想,要有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一个社会,越是呈现出价值多样化,就越应该重视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此外,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品牌竞争已经成为国际市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品牌建设既是提升我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内部看,处在从农业和农村社会向工业和城市社会转变的中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口和劳动力大量地迁移和流动,城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5,(6)
当前,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存在两大难点。其一,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面临较大转变,这使他们排斥社会说教、渴望自由;其二,当前大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个人观念深受市场逻辑影响,加上当前信息发达,核心价值观教育难度增加。解决的对策有掌握大学生的价值观、改进教育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有学者提出“中国需要一场文艺复兴”。但文艺复兴是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的。当个人本位的价值观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转化为主导性的政治法律制度时,这个社会必然出现文化与道德的危机。包含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诚实守信这样一些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应是当下中国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不容忽视的错位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为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去,是解决大学生价值观错位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