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目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相关研究缺失了对主体---人的关注,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应当必然地包括人的转型.人的现代转型是经由人的现代化并塑造现代人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有着深刻的逻辑关系:人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重要内容、条件基础和价值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使命就是培育现代公民,它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的现代转型.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首先即是表现在其内容上的拓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应当是体现对公共领域的关注;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社会化的形式,发动社会化力量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提高人的素质 ,满足人的需要 ,弘扬人的主体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的个性培养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一个个性要求得到充分尊重与展示的时代,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着力于人的个性培养。本文从历史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加强人的个性培养的必然性;同时从思想保证、环境保证、方法保证、责任意识保证几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个性培养的有利条件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晨祎 《传承》2014,(6):94-95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开展必须以认清人的本质为前提。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因其对人的考察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立足现实、解决现实问题,坚持教育的纵向整体性。  相似文献   

5.
王金情 《前沿》2013,(20):49-51
思想政治教育是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的教育实践活动,导向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人的需要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维度,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引导人的需要发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的内在基础.人的需要的发展具有盲目性需要加以引导.要正确处理好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以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对人的培养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人格的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格?怎么样培养?无疑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面前一个重大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角色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卫华  王如高 《前沿》2003,(5):64-66
传载信息的网络将地球上每个角落的人群都联结起来之时,人类的整个生存状态都正在或将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也概莫能外.在超越实体社会范围的限定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狭窄之后,人终于摆脱了肉身所在的实体社会以及为其控制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于是,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新诠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需要角色重塑.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由于偏重于讲社会利益,而耻于谈个人利益,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理伦和实践上空洞、乏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励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逻辑起点上,就应该变革重人的社会价值、轻人的自然价值的传统观念,实现社会性和自然性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方式方法陈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方式方法陈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经典论断,实现了人们理解和发展"人的本质"的观念革命,真正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理解和发展"人的本质"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个经典论断意蕴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场和观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性上"、"历史的进程中"、"社会生活中"理解和发展"人的本质",具体地、发展地、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教育对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的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一是人的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拓展的研究;二是人的利益发展和新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应对路径的研究;三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利益本源、利益价值、利益人学基础的专题深化研究。学界研究的主要薄弱点及未来研究趋向是:应提高到以"人的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关联关系"的研究范式来建构思想政治学,在具体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方法上有待深化和加强。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之为自由个体有效连接的关节点之根本,以及教育主体之间相互主体性对待和圆融理解之实质所在.在人本文化视阈下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视与反思,找寻迷失的人,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主体性建构,按照人的方式,把人实现为人,将思想政治教育应回归幸福本真,实现人的生存与发展内在要求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并由此产生的幸福之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本质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的问题的科学前提。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认识人的问题上发生了偏差。只有从理论上正确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才能真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立足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重视主体间交往活动对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认为交往的普遍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交往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8)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涵盖人的需要、人的劳动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的个性四个方面。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坚持丰富精神需要和提升素质相结合、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发展社会关系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相结合以及全面发展与个性教育相结合四大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朱永兵  田维亮 《传承》2012,(8):54-55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是辩证统一的,探讨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恶性伤害事件一再地拷问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个体内在"德性"的塑造,却忽视了"德性人"在现代社会中应首先作为社会人而存在。党的"十八大"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此背景下的"社会人"也是"法治人"。因此,兼顾制度教化与德性培养,塑造大学生的"法治人格"和"道德人格",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在强调制度教化的前提下凸显制度的道德属性,并且积极推进德性培养的制度化,是今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如何加强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题.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只有读懂人的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协调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重要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过程就是一个谋求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统一的过程.所以,需求契合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生成根源.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讲党性和讲人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徐益亮 《青年论坛》2014,(1):114-117
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学校仪式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而且更为重要和根本的还在于它的个体价值。个体价值不仅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追求。学校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指学校仪式满足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需要的积极意义。学校仪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提升人、塑造人、发展人的价值。具体表现为个体文化习得、情感陶冶、磨练意志、行为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