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69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在第53条中,对国际强行法作出如下规定:“条约在缔结时与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抵触者无效。就适用本公约而言,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指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律始得更改之规律。”上述条款在为国际强行法作出规定时,只是说这类原则或规范要  相似文献   

2.
条约作为美国实现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国际法和美国的国内法中有不同的含义。特别是美国《联邦宪法》中的条约制度安排,使美国条约法深受宪法制度的影响,并造成了美国宪法体制下的条约与行政协定的特殊关系与定位。美国虽然不是《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成员方。但在国际习惯法方面仍然要遵从于该公约。美国的条约缔结机制从本质上反映了国会和总统之间在国际协定缔结机制中的斗争与妥协。  相似文献   

3.
条约解释是国际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通常用于澄清条约约文的含义。在国际法不成体系的背景下,条约解释也可以用来解决条约间的冲突。用于解决条约冲突的条约解释方法在实践中并不局限于《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所规定的内容,还包括其他一些具有国际习惯性质的方法。不过,由于国际法的法律规则之间缺乏明确的效力等级,条约解释方法在解决条约冲突方面的作用也受到一些限制。  相似文献   

4.
DSB是世界贸易组织中负责管理和解决该组织成员之间贸易争端的专门机构。DSB在解决争端中需运用相应的规则对WTO的各协议进行解释。《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 31条、第 32条是通常解释条约的国际习惯法规则 ,此外 ,DSB还运用有效性原则、不溯及既往原则、合理预期原则对WTO各协议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组织的条约解释问题是条约解释中的一个很独特的问题,多边开发银行也不例外。所有关于建立多边开发银行的条约,都毫无例外地把解释权赋予银行理事会和执行董事会,从而排除了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实践中亦未曾出现过国际金融组织,包括多边开发银行就条约解释问题,请求国际法院出具咨询意见的先例。这在其他国际组织中是非常罕见的。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为例,该行始终把目的解释作为主要的法律解释方法,坚持贯彻《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认可的解释通则——文义解释优先、目的解释次之,反对绝对的、无限的目的解释方法,并反复强调它作为专业性国际组织的定位,抵制世界银行政治化思潮。  相似文献   

6.
国际条约法是伴随着国际条约的发展而出现和不断完善的,其作用在于调整和规范国际法主体间的条约关系。国际条约法主要包括条约的缔结和生效、条约的效力、条约的解释以及条约的失效等内容。19世纪中期后,国际条约已较为成熟,调整和规范国家间条约关系的规则亦经过长期实践逐渐  相似文献   

7.
论框架公约——以国际环境条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际环境条约为例,介绍了框架公约的发展历程,集中讨论了框架公约方法的优缺点,指出框架公约的实质是协调国际立法中的政治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框架公约不仅是国际法在形式上的创新,同时也包含了在条约法上新的表达同意的方式,由此引发了在国际法中主权、效率与合法性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世席 《外交评论》2013,30(4):17-29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有关条约解释、条约名称、条约对第三方的效力、条约冲突以及条约必须遵守等条款的规定,经过对涉及钓鱼诸岛的条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的条款应解释为包括钓鱼诸岛;二战结束时签订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因为日本签署《日本投降书》而对其具有法律拘束力,日本应将钓鱼诸岛归还中国;战后同盟国与日本签订的《旧金山对日和约》规定南西诸岛等地由美国托管,日本不予反对,中国没有签署而对中国无约束力,美国应因其和《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相冲突而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美日《归还冲绳协定》将本属于中国的钓鱼诸岛交给日本,美国不仅违反了二战结束时有关条约的规定,而且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总之,根据有关涉及钓鱼岛问题的条约,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精神对这些条约的效力和含义等进行评估和解释,可以认为中国拥有对钓鱼诸岛的主权,日本对其进行的控制和管理是非法的。  相似文献   

9.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时九年之久方作出的"尤科斯诉俄罗斯"案仲裁裁决,其标的额之高创下史无前例的纪录,而今该裁决却被荷兰海牙地区的法院予以撤销,举世哗然。对本案仲裁庭管辖权的判定需要立足于对《能源宪章条约》第45条临时适用机制的准确理解。荷兰法院与仲裁庭对《能源宪章条约》是否能临时适用于已签署但尚未批准的俄罗斯这一关键问题上,采取了截然相反的立场。以"尤科斯仲裁案"为中心,从《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临时适用与条约解释的原理入手,分别就仲裁庭认定管辖权与法院撤销仲裁裁决的分析路径加以研判,对讨论国际条约对签署国的临时适用机制意义卓著。  相似文献   

10.
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国际法中已经发展出了一套调整地雷的专门条约体系以及相对明确的习惯法规则。它们对于减轻地雷引起的人道灾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地雷问题仍然是困扰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严重的人道问题。除了非法律的原因外,这和关于地雷的国际法,尤其是和《经修正后〈常规武器公约〉第二议定书》及《渥太华公约》本身存在的缺陷密不可分。国际社会仍然应当关注地雷问题,努力解决存在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军虐俘行为严重违反了《联合国宪章》、《日内瓦公约》、《禁止酷刑公约》等条约,不论虐俘行为是美军士兵的个人行为还是有组织的行为,美国作为众多人道公约和人权条约的缔约国都应该承担国家责任。国际社会应加强这方面的国际监督,以保护战俘免受非人道的待遇。  相似文献   

12.
外交特权与豁免:美国的困惑与图谋常明玉外交特权与豁免——外交代表机构及其人员在接受国所享有的特殊权利和管辖豁免——是国际法中最古老的习惯法之一。几个世纪以来,其具体规则不断有所发展和变化。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以下简称《维也纳公约》)的签...  相似文献   

13.
从国际条约法的一般理论和 WTO的实践看 ,WTO规则是国际法的有效组成部分。对于国际条约在我国国内法院适用问题 ,我国宪法对此没有明文规定。本文对 WTO规则的特点做了简要的剖析 ,并就其在我国的法律适用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1968年7月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规定了有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其他国家都是"无核国家",有义务不发展、不制造核武器。但是到2005年底,世界上已有八、九个国家拥有核武器,大约27000枚核弹头,这样多的核武器足以使地球毁灭若干次。制止核扩散、维护国际安全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制约核扩散的国际法机制主要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为核心。围绕着这两个核心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条约和机构。但是,这个国际法机制并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欧洲人权公约》实施机制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洲人权公约》及其实施机制是国际人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约》自 1 953年生效后 ,缔约国通过一系列议定书不断扩充其所保护的人权内容并逐步完善其实施机制。而 1 998年正式生效的第 1 1议定书 ,更使《公约》的实施机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撤消了欧洲人权委员会 ,设立了新的单一的欧洲人权法院 ,使个人、非政府组织或个别团体可以直接进入法院的诉讼程序。这一情况对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原则产生挑战 ,动摇了个人不是国际法主体的观念 ,并引起世界各国对区域性国际法规范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有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往往会与国内立法发生冲突。例如,1992年2且2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第六条规定,“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依法无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权利;外国军用船舶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而1994年11月16日生效并对我国有约束力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三节第17条至32条规定,所有外国船舶(包括商船和军舰)都可以无害通过沿海国的领海,不须经沿海国的批准,沿海国不  相似文献   

17.
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与国际海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国际法发展史上,发生了两个举世瞩目的重要事件:其一是1970年联合国大会上各国一致同意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从此,一个新的国际法原则终于确立了;其二是由此引起的长达9年之久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终于在1982年4月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并于同年12月开放签字。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以下简称《原则》)的确立,代表着进步、公正与和平,将对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然而,围绕着《原则》,始终存在着争论。该争论不仅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各国对《公约》的态度,更及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  相似文献   

18.
武装冲突对条约的影响是国际法的两个分支——条约法和战争法的交叉部分。传统国际法规则对武装冲突的影响采取较为僵化、单一的态度,而在现代武装冲突条件下,国家的实践对条约的效力是否继续有效倾向于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武装冲突条件下条约的效力并不是一味地废止、终止,也不是简单地归于中止,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在很多情况下,条约的效力并没有受到武装冲突的影响。判断武装冲突对条约效力的影响,应当适用具有操作保障性的“意图”标准。当发生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规定的武装冲突时,成员国首先应当遵守安理会的决议。国内武装冲突虽然属于一国内政,但它也在不同方面影响着条约的效力。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知识产权广泛存在于世界贸易的各个领域内。它通常的表现形式为有形货物中所包含的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版权等权利。目前的国际知识产权法体系,主要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 IPO)所管辖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国际条约为基础。该体系由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罗马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组成,我国亦是其中的巴黎公约(1985年加入)、伯尔尼公约(1992年加入)等条约的缔约国。但是,近年来在该体系法规的基础上建立的TR IPS协议,则凭借其更高的综合程度和良好的可操作性,以及更为广泛的管辖范围(涵盖了所有W TO的130余个成员的全…  相似文献   

20.
斯瓦尔巴群岛又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是北极地区的重要岛屿。1920年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改变了斯瓦尔巴群岛无主地的法律地位,将该岛主权赋予挪威,在群岛上确立了“主权确定,共同开发”的原则,但挪威对斯瓦尔巴群岛享有的“完全和绝对的”主权是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规定限制下的有限主权,与传统国际法意义上主权的概念不尽相同。挪威以这种“有限”主权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享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必将损害《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设立的公平原则,未来对斯瓦尔巴群岛法律地位的争议还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