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是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起的刑事案件。由于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通常不参与该类案件,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的审理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为:被害人取得当事人地位,成为提起诉讼的主体;自诉人、被告人成为地位互相对立的双方当事人,  相似文献   

2.
<正>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困境(一)诉前之"无人起诉"困境1.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会因"有法难依"而"无人起诉"。首先,没有合法机关可以起诉。关于民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范围,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只明确"法律规定"的"机关"可作为原告提起诉讼,到底哪些"机关"可以起诉,从2012年修订《民事诉讼法》到现在,未见出台其他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予以明确。《环境公益诉讼解释》也只规定"检察机关"等可以"支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分析法与实证研究发现,要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所追求的繁简分流的价值目标,关键措施在于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的扩张.但是检察机关的权力一扩张就容易使公安机关的侦查权和法院的审判权被架空,会导致被害人和被追诉人的合理权益受到威胁.因此,为规范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不起诉裁量权,我国应借鉴德国、日本的起诉犹豫制度,完善检察机关的外部与内部制约机制,加强律师对案件当事人的保护,构建事前异议、事后救济程序.以期检察机关能在法律的框架内充分行使不起诉裁量权,真正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相似文献   

4.
博览     
《正气》2001,(4)
与“诉”有关的法律解释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诉”字的使用概率可谓独占鳌头,概括起来,常用词语和解释就有如下之多:起诉——指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为。应诉——指被告针对原告起诉提出答辩的活动。撤诉——指诉讼提起人撤回已经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胜诉——指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得到法院有利于自己的判决。败诉——指诉讼活动中,一方当事人得到法院不利于自己的判决。上诉——指当事人对原审法院判决不服,依法向上一级法院请求重新审理的诉讼活动。申诉——指当事人对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行政裁决不服,依法向上级…  相似文献   

5.
一个旨在让老百姓有冤有处伸、有状有处告的新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新近成立。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日前针对老百姓申诉难和一些检察机关办理申诉案件态度等问题指出:“对刑事申诉压案不查,有错不纠,就是违法失职;明知是错案而拒不纠正,一错再错,就是枉法渎职。“韩杼滨说,检察机关要通过加强刑事申诉检察工作,依法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群众有冤有处伸、有状有处告、能讨个公道“。统计数字表明,检察机关在过去10年纠正刑事申诉案件12024件。然而,当前查一批刑事申诉案件没有进入复查程序,群众申诉仍很突出;基层检察机关办案质量不高,致使  相似文献   

6.
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决定其应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而立法不完善、检察机关的双重领导制及业务经费保障不足等是制约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的主要因素。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决定了检察机关不适用和解、调解等纠纷解决机制,在特定情况下检察机关可以撤诉。要推动人民检察院有效行使其法律监督职能,必须完善立法,为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7.
刘东 《唯实》2012,(1):74-77
起诉条件是法律为当事人诉讼设定的门槛,起诉条件越高,利害关系人诉讼的难度越大;起诉条件越低,利害关系人提起诉讼的难度越小。群体性诉讼是针对现代型诉讼专门设计的一类诉讼的总称,由于具有相异于传统型诉讼的功能,在起诉条件方面也有独特的要求。对群体性诉讼的起诉条件进行研究,可以加深对群体性诉讼的理解,同时可以对我国现行民事起诉条件的修改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当事人对劳动仲裁不服的,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起诉。对经过仲裁裁决,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必须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相似文献   

9.
维权保障     
《兵团工运》2020,(1):38-41
处理劳动者诉权的规定应注意哪些问题?处理劳动者诉权的规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诉讼申请人只能是劳动者,用人单位不能直接提起诉讼。(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者提起诉讼没有法定条件的限制,只规定了劳动者对该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就可以提起诉讼。劳动者对诉与不诉有选择权。劳动者认为仲裁裁决对其有利,可以选择仲裁生效;劳动者认为仲裁裁决对其不利,可以继续提起诉讼。(3)诉讼期间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4)劳动者期满不起诉的,视为放弃诉权,裁决书对劳动者发生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0.
亲告罪案件原则上属于“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但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杭州快递诽谤案”为例,许多亲告罪案件已经由传统线下模式逐步发展为网络线上模式,所侵害的法益也逐步从个人利益扩大到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当网络亲告罪案件达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的标准时,检察机关有必要依职权提起诉讼,以弥补被害人自诉难的局限,提升司法公信力。为此,刑事立法必须从实体法与程序法层面对网络亲告罪案件自诉转公诉程序的转换与衔接加以完善,提供立法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不起诉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在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如果认为不具备起诉条件或不适宜提起公诉,因此作出终止诉讼决定的刑事诉讼制度。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四款、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一款及第二款之规定,不起诉包含三种情形:法定不起诉,针对的是没有犯罪事实或者具备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情形的犯罪嫌疑人;相对不起诉,针对的是构成犯罪但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犯罪嫌疑人;存疑不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环境法》及其相关的司法解释都没有将公民个人纳入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即没有把其纳入原告主体范围。本文认为公民个人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在维护公民环境公益诉权、消减检察机关公益"诉累"、弥补原告主体资源不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无法可依、无钱可诉、无力起诉、无心起诉是公民个人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要制约因素。因而需要加快完善立法、设立公益基金,实现外力驱动,让公民能诉、可诉;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内力驱动,让公民愿诉、想诉。通过外驱和内驱两个方面四个维度的共同推进,实现公民个人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3.
申诉案件复查是对受处分人员申诉要求进行的重新审查处理,是部队纪检部门一项经常性的业务工作。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不错不纠的原则,注重抓好申诉案件前、中、后三个环节,全程做好申诉复查工作,对保证办案质量、严肃执行党的纪律、维护部队内部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秀玲 《世纪桥》2007,(3):58-60
农村家庭暴力与城镇家庭暴力实际上在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有必要把农村家庭暴力单独作为考察对象,在进行深层次分析后发现:农村家庭暴力的产生与个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生活态度、经济状况密切相关;而农村家庭暴力得以持续存在的原因则缘于:被害人无寻求司法维权的观念与立法不完备和司法的漠视,而与城镇家庭暴力中通常存在的个人心理疾病(如多疑、虐待狂)、双方经济收入的悬殊和家丑不可外扬的顾虑则关联甚微。建议应从立法、普法、道德、经济等方面着手采取对策,预防和制止农村家庭暴力,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15.
冯勇 《唯实》2008,(11):69-73
要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就必须解决原告资格问题,即要有适格主体代表国家和社会公众提起诉讼。而检察机关代表公益的特性,使其可以成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因此,对涉及重大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案件,检察机关应当可以原告身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政府部门尤其是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不作为现象明显增多 ,在俗称“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中 ,行政不作为类型的案件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尤其是最近 ,随着“蓝极速”网吧火灾遇害者亲属、河南平舆县黄勇杀人案件受害者家属以行政机关的不作为为由提起国家赔偿诉讼 ,使得行政不作为的可诉性问题显得更加引人注目。但令人遗憾的是 ,起诉行政机关不作为的案件 ,原告胜诉的比例与起诉行政机关积极作为的案件相比明显偏低 ,甚至有些诉讼尚不等进入实体审查阶段 ,在起诉阶段即被驳回。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主构是行政…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学生维权的法定权利救济制度,在构建和谐高校中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申诉处理机构行政色彩偏重、学生申诉受理范围偏窄、申诉的正当程序不完备、申诉之后救济途径缺乏、高校对败诉学生缺乏人文关怀等不符合和谐高校理念的问题.因此,在和谐高校视野下,应当从明确申诉处理机构、扩大申诉范围、规范申诉程序、完善救济渠道、关爱败诉学生等方面完善学生申诉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申自强 《学习月刊》2014,(10):20-21
暂缓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对于具备法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在规定的保留起诉期限内,附条件地暂不起诉的一种起诉裁量制度。从诉权角度来看,暂缓起诉本质上是检察机关享有的一种暂时搁置其起诉权的自由裁量权。一、暂缓起诉制度的价值内涵(一)体现了兼顾公正与诉讼效率的价值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的主要价值取向是提高诉讼效率,但其与司法公正之间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9.
民事行政检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民事检察的实践中,我们感到,虽然近几年各级检察机关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大了协调力度,与同级人大、法院就开展民行检察工作出台了一些会议纪要、规定,为在本区域内开展民行检察工作奠定了基础,民行检察的办案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提升,有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诉讼的监督,法律规定得较为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尽管检察机关出台了一些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的办案规则、制度等,但只是一家之言,约束面窄,在落实上有一定的难度,加之民行办案周期较长,监督效果(改判)不理想等原因,一些案件当事人指望检察机关的司法救济的愿望难以实现,造成案件当事人不愿来检察机关申诉而采取其他司法救济的渠道,造成了民行案件线索较为匮乏,这种现象如不采取有效的方法应对,将直接影响民行检察工作的发展.从我院近三年办理的15件民行抗诉案件看,在近50万人口的县级市,每年办案5件,不到同级法院年审案的1‰;再从案件来源看,有近3成是有关信访部门转办的,有三成是律师代理申诉的,近两成为当事人申诉的,近两成为自行发现和其他途径获取案源的.从上述情况看,民行案件线索的搜集与发现是当前民行检察工作的重点之一,没有线索就谈不上办案,不办案就谈不上监督,不监督就难以实现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搜集和发现案件线索,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通过法律来解决矛盾纠纷的越来越多。同时,由于法律知识缺乏等原因,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服、提出申诉的也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在这些申诉案件中,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发现,一些案件通过调解完全可以息诉止争、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