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社会文化越注重个体主体性时,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越健康,表现为社会阶层越高,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也越健康;女性比男性的性道德价值观更健康;社会群体满足个体需求的程度越高,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也越健康。社会阶层、社会性别和社会群体构建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社会文化通过规范个人角色使个体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性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媒介素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前信息碎片化在传播平台和传播内容上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控制能力和运用能力方面表现出严重不足。因此,高校应该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构建有效的评价机制,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青年亚文化兼具积极和消极两种属性。在消极亚文化影响下,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部分青少年价值观发生了异化。重新审视当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权威,规制媒体文化价值行为,通过变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校园学生文化团体建设来完成对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特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引领新疆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用主流价值观指导和教育青少年。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以期促进新疆的稳定发展与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价值观是青少年评判是非、荣耻、优劣的尺度与准则,并指导他们的行为实践。通过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到青少年价值观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对象范围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等。为更好地研究青少年价值观,今后的研究应该注重概念的共识、方法的多元、对象的全面以及价值观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广大青少年头脑,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契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发展需要和接受习惯,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大众媒体等多方共同协作、相互联动、人人参与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7.
当代国外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具有教育和管理体系完备、形式和途径多样、社会适应性强等特点。考察国外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对我国同类工作有启示和借鉴意义。首先,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应该走政党主导、政府管理的道路;其次,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再次,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必须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最后,扩展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参与面,不留任何真空。  相似文献   

8.
当代国外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具有教育和管理体系完备、形式和途径多样、社会适应性强等特点。考察国外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对我国同类工作有启示和借鉴意义。首先,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应该走政党主导、政府管理的道路;其次,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再次,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必须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最后,扩展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参与面,不留任何真空。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新的政治参与平台,提高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但信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受众注意力的碎片化及信息平台的碎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三大困境,即政治参与认知困境、政治参与内容困境和政治参与行为困境。对此,可以从技术、政府、高校三个层面进行应对,以帮助大学生理性参政,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深刻凝结的果实,是在长期与特定的自然、家庭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特殊审美取向。影响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民族传统文化、家族伦理、学校教育、公众传媒、宗教伦理、社会环境等;内部因素有个性倾向性、理解能力、个体需要、实践经历等。认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水平具有较大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专注于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精神价值进行批判与解构,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其基本表征:碎片化、断裂化、去理性化、去中心化、流动化又常常给青年带来价值虚无主义、价值空场、价值理性异化、价值认同弱化等消极影响,导致正处于价值形塑关键期的青年时常处于价值迷幻、价值怀疑、价值空场的危险处境.因此亟需要引导青年增强价值理性、深化青年主流价值认同、提高青年的价值澄清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以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应用,对青年学生获取信息、交往、学习、个性展现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新形势,应充分发挥新旧媒体的综合效能,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手段,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信息素养教育,从而主动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推动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改变,对国家安全尤其是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有关部门要加大舆论正面引导,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将新媒体建设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平台。同时,还需加强应急预案建设和信息安全立法,以保障新媒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应运而生,对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结构产生了强大冲击力,对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也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在对新媒体的特征及对青少年的影响和危害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媒体己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须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对于传统的显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方式隐蔽、教育时空开放、教育过程持久等独特优越性.新媒体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极强的关联性,不仅体现在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体现在本身应用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从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体系着手,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并且依托新媒体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是当前应对新媒体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提出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结构也在发生着许多变化:所有家庭的人口规模都在逐步地缩小,核心家庭在家庭结构的占比中呈上升趋势,并且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家庭核心化这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已经对青少年行为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甚至导致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出现.当前对青少年越轨问题的家庭因素研究多以家庭缺陷等直接原因为主题,忽视了家庭核心化趋势所带来的家庭结构功能变迁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影响.以家庭核心化为视角,分析了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消极影响及其原因,从而了引发了一些思考,从家庭的角度提出了一些防治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对策,以期为青少年越轨行为的预防和减少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论传统荣辱观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荣辱观强调民族大义,行仁义之事,重羞耻心(自我约束),追求精神永恒,以义制利,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对于青年科学价值观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应整合这些资源,彰显传统荣辱观中具有合理价值内核的因素,使其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统一,以发挥其对青年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环境下,各种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青少年是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群体.目前,由于媒介素养不足而导致的各种青少年问题不时发生并呈上升趋势.过多消费媒介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工作,媒体暴力和色情信息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媒体和青少年自身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普及,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构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网络环境下,要突破现行管理制度下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困境,政府、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等都应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战时媒体作为政治工具纳入战争轨道,必将听从于政治指挥棒。政治决定了媒介报道的焦点、决定媒介报道的基调和倾向性、决定媒体扮演的角色以及控制媒体报道的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