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缅甸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与东北部和中国接界。公元前2世纪时,中缅之间就有交往。至明朝已有成批华侨移居缅甸。20世纪以来,缅甸华人不断增加,据缅甸政府1911年发表的户口调查统计,其时全缅有华侨122000人;1921年为149000人;1931年为193594人;1936年已超过22万人;抗战胜利后已近30万人。至1960年约30多万。目前缅甸华侨华人约70万,多数集中在首都仰光。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纵横》2000,(9):50-50
缅甸首都仰光市拥有300多万人口.其中以缅族占大多数.其他有华人、印度人.少数民族等等,根据仰光唐人街的一些小商人所说.缅甸的华人为了子女在求学.置业以及各方面的方便,大多会申请缅籍。如果没有缅籍的身分.毕人不能转卖物业,子女不能在大学里供读医科或工程。  相似文献   

3.
澳洲唐人街     
悉尼唐人街悉尼唐人街的特色是中国情调浓郁。悉尼唐人街是澳洲最大的唐人街,全市300万人口,华人人口30万,占1/10。位于德信街四周的唐人街,包括喜街、海港街、乔治街、沙瑟街和高宾街。近年来,又形成了帕那玛打和艾士菲两个颇具规模的唐人街。帕那马打街以印支华人为主体,艾士菲则以中国大陆新移民聚居而形成,有“小上海”之称。步入街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书“通德履信”,下有对联:“德业维新,万国衣冠行大道;信孚卓著,中华文物贯全球”的中国古典式牌楼。另一座牌楼上,用金字镌刻着对联:“四海种族同仁,修睦合群如兄弟;一家金兰结义,精…  相似文献   

4.
制衣业作为美国华人社会的一大经济支柱,在美国华人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回顾其发展历程,对于更好地了解美国华人的历史有重要意义。华人制衣业在美国具体始于何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它的出现是与早期移民到美国的中国人相关的。19世纪以前就有不少华人来到美国,他们分布在美国东西海岸。这些移民中有一些人开始从事制衣业,如广东“四邑人”在裁缝、修理、修补和屠宰业中占支配地位,中山人则垄断水产零售、缝制女服和园艺。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大量华人来到美国西海岸,西海岸华人制衣业相应发展起来,尤其是南北内战…  相似文献   

5.
在一亿三千五百万印度尼西亚人口中,据估计华人少数民族有三百八十万。这些华人中有些是二百多年前来到荷属东印度的移民的后代,这些移民在西加里曼丹和邦加岛等地形成了独特的华人社会。但印尼的大部分华人是在过去一百年间来到印尼的中国人的后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活跃在澳大利亚政坛的华人日益受到主流社会的关注。早在1998年9月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中,澳洲华人表现出强烈的参政热情。一个以反对种族主义为号召,并由华人黄肇强医生担任主席的团结党正成为澳大利亚联邦的合法政党。该党以华人为主由多个族裔人士组成,成立初期就发展党员4000多名,同时推出70多位人士角逐参、众议院议席。  澳大利亚华人社区近十多年来,由于大批新移民涌入,华人人口快速增长,目前,台港和中国大陆移民数已排在继英国、新西兰之后的第三位,华人总数达40余万人。新移民中华人专业人才在各个领域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未至90年代初,澳大利亚政府制定的“教育输出”和以教育赚钱的政策,吸引了五万多名持留学生签证的中国大陆青年到澳洲求学。从来澳前的居住地统计:来自上海的占33.6%,约1.8万多人;北京次之,占18.3%,约9200多人;来自广东的占17.9%,近9000人;来自福建的占9.3%,约4700余人;其他各省市的占20.9%。十年过去了,这一大批心怀创业之志的莘莘学子,绝大多数人已拿到“绿卡”或加入澳籍,如今成为澳洲华人新移民中一支生力军。这些新移民大多受过中等或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技术专长和…  相似文献   

8.
广东,古为南粤辖地,简称粤。清朝设省,沿用至今,但管辖范围困1988年海南行政区建省而缩小。1994年全省人口6582万人,而散居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多达2000万人左右,约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70%Z居住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广东籍同胞也有1000多万人。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广东处于前沿,首先建立深圳、珠海等特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联系日益密切,经贸往来日多。广东籍的海外侨胞纷纷建立各种地缘、血缘、业缘等世界性联谊组织,召开国际性恳亲大会。据笔…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侨华人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侨务政策发生较根本的根本的变化,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务实。根据国外侨情变化的特点,特定出有助于华侨华人在当地生根发展,又能促进其为祖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务实侨务政策。一、新时期海外侨情变化与特点新时期海外侨情的特点之一,是华侨华人的总数激增,分布状况有很大变化。50年代初,我国政府对海外侨胞的数量估计为1300—1500万人。在80—90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总数当在3000万人左右。其人数增加的原因,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二是新时期产生的新移民。中国人的传统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60…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华侨     
前言本文不是论述当代的华侨、华人问题。为了有助于了解华侨、华人世界,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尤其是从社会史和移民史的角度来论及华侨、华人问题。目前,全世界的华侨人口大约有一千数百万乃至两千数百万人,大半分布于东南亚地区。有的国家华侨人口极多,据说有400万乃至600万人,已经颇具影响。在泰国,华侨人口占总人口的13~15%左右,而日本的华侨则只有七万人左右,仅占总人口的0.05%。因此,仅以日本的情况而言对华侨难于有充分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二.新移民(新华侨)(一)内地前往香港的移民(新中国成立后)1.实施抵垒政策前的中国大陆移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1年期间就有要求避难和改善生活的i00万人从内地移居到了香港。二战后到1950年春大约有75万人从内地的广东、福建、上海等移居到香港。其后也持续有大量的移民从内地来到香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以后,旅缅华侨大多加入缅甸国籍,成为缅甸华人,只有少数老年华侨未能加入缅籍。关于目前缅甸华侨华人总数的说法尚不一致。根据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编著的《华侨华人概述》(九州出版社,2005年10月版)提供的最新资料,2001年,缅甸华侨华人已达247万,占缅甸总人口5000万的0.05%。缅甸华侨华人的祖籍主要是中国福建、云南、广东、湖南、湖北、四川、浙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缅甸华人处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 政治层面仍囿于缅 甸军人专政和1982年公民法的限制, 不能拥有与原住民平等的政治地位。未来缅甸华人政治地位 仍然不乐观, 华人中短期内不可能通过自身努力争取平等的政治地位, 当政者也不会给予华人外来 移民群体平等的政治权益。  相似文献   

14.
东北三省近代人口增长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代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缓慢。近代 ,特别是东北开始大规模开发后 ,东北人口迅速增加。从 1 893年至 1 945年的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 ,东北人口数增加了 6倍 ,由 60 0万人增加到 40 0 0万人。大规模移民是近代东北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前言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流往海外的人口有了增加。特别是在1986年出入境管理法公布后,前往海外的新移民人数急速上升。首先看一下所谓的“新移民”是什么意思。某资料认为,“所谓新移民,系泛指改革开放以后从中国大陆、港澳台等地移居国外并取得永久居住权——绿卡的华人”(《华侨与华人》,1999年第二期,第70页)。另一份资料(广州市归侨联合会)也认为,“所谓新移民,一般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途径移居国外的人员,或称新华侨华人。他们中有的是经过合法手续移居国外的;有的是出国留学、讲学、进修而居留不归的;有的则是非法移民而取得合法地位的”(《华侨与华人》,1999年第一期,第47页)。  相似文献   

16.
1983年10月28日缅公布人口普查结果:根据1983年4月1日至5日的统计,1983年3月31日全缅人口总数为35,313,905人,其中包括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和留学生4,365人,海员3,351人。男子总数为1,751.3541万,女子总数为1,780.0364万。现在全缅人口总数与1973年人口数相比,十年中增加639.2679万人,人口—增长率为2.02%。男女的比例为100名女子比98.37名男  相似文献   

17.
简析缅甸华人族群——果敢族的形成、发展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旅缅华人华侨约有250万,占缅总人口的4.8%,主要分布在仰光、曼德勒、腊戌等主要城市及缅中边境一带。缅甸果敢族华人是缅甸华人华侨中的重要一支,偏居缅中边境地区,现有人口约20多万,是旅缅华侨华人中族群意识最为强烈、社会影响最为突出的华人族群,也是缅甸法律正式承认的缅甸华人少数民族。多年来,果敢族因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18.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国内形成了新的人口形势,其特点与苏联时期有很大区别.首先体现在人口的主要过程--出生、人口的自然再生产、移民和城市化等方面.乌兹别克斯坦当代人口过程的新趋势主要表现是:人口增长速度急剧下降,人口数量绝对增长.独立之后(1991~2005年),乌兹别克斯坦人口数量增加了540万人,2005年年初达到...  相似文献   

19.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尤其自印支三国采取反华排华政策以来,大批华人纷纷逃离印度支那,移居美国、中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迄今为止,印支华人定居第三国已十年有余,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如何,颇受世人注目。本文试图透过法国潮籍华人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探讨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原因,并且就我国安置难民的问题提出个人之拙见。 60年代前,旅居法国的华人尚不足1万,主要来自中国浙江、广东和东南亚国家。1975年印支移民涌入法国后,华人总数已骤增至12万多,其中潮籍华人约有7万之众,多来目柬  相似文献   

20.
一、阶级构成在探讨这个时期(1800—1911年)新、马华人社会的阶级构成以前,必须记住以下三点:第一,海外华人社会主要是一个移民社会;第二,就权力和权威而言,海外华人社会是一个下属社会;第三,海外华人社会是一个都市社会。因此,海外华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阶级构成。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其特征是:华人移民是一个不稳定的人口流动。许多移民把他们在海外的居留时间看作旅居而不想长期定居;他们之中挣够钱的人回国了;另外好些人却继续飘洋过海去碰运气。这种人口的波动模糊了阶级结构的轮廓。因此各种阶级的成员(特别是工人)经常变动他们的身份。由于海外华人社会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