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坚持"以农民为本"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应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求坚持"以农民为本",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主要有三个"不适应":一是农村基层组织功能与新农村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农村基层组织能力水平与新农村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方法与新农村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我认为应当突出"五个创新". 创新基层组织建设领导模式.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按照产业链条、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形式,积极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支部+协会"、"党委+协会"等模式,使基层组织设置更加符合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农村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也是惠及九亿百姓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中央的精神实质,尤其应该注意工作策略和工作方法,扎实有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2004年以来,大竹县结合县情,将"三村建设"作为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列为全县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三村建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使全县农村工作呈现出可喜的"三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安居区自建区以来,从农业大区的区情出发,把班子队伍带村、人才科技兴村、民主法制管村、新村建设塑村的现代理念融入基层组织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最不和谐因素,而新农村建设正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和谐的有效载体.笔者认为,要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就必须在"四个互动"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地方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出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新景象,但也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放弃"田园风光"搞"城市化"的现象.由此不禁想到,新农村究竟该怎样建设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9.
解读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新阶段,在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十分难得的机遇的条件下提出的;它指出这次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以往的"新农村"相比,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指出"五个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它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注意"五要五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2008年是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开局之年。党中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尊重农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10月26日在全国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从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密切党同广大农民群众血肉联系和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村级学习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一、绪论 1.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而做出的新决策.2005年12月中央发出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对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具体的部署,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民主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国国情,不断丰富与发展农村民主管理思想,对建设新农村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与发展小城镇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巴中市356万人口,80%是农民,国民生产总值70%来自农业,财税收入60%靠农民创造,是典型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市.农村的状况决定着巴中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农业的形势体现着巴中的发展大局,农村稳则巴中安,农业兴则巴中富.农业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我们工作的重心在农村,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要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必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实施"党员先锋工程".  相似文献   

15.
在海西新农村建设中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农业合作与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台农业合作是海峡西岸农业的一大特色,是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闽台农业合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二者相得益彰.我们必须站在新的起点,着眼新的高度,采取新的举措,全面推进闽台农业合作向纵深发展,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的"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在注重依法治国的同时,把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到了治国方略的新高度.他指出:"努力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为此,如何适应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部队官兵的道德教育,全面推进部队的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经济。国际国内的经验和现实情况表明,中国农村发展必须走"产业农业"、"科技农业"、"补贴农业"、"转移农业"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建设学习型的新农村、和谐的新农村、民主的新农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中央发出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关系到中国全局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改革成就与成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只有农村发展进步,中国才有真正意义的发展进步.本问卷调查题围绕"农村经济建设"的中"生产发展"方面,重点围绕农村经济建设中"生产关系.生产要素,对揭阳市周田乡村进行了调研,了解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期望为新农村经济建设奉献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9.
加快洱源县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解决洱源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就必须把提高农业生产率作为着力点,更加强调结构调整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相似文献   

20.
"一村一品"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建中 《唯实》2006,(5):31-3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其实质是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重点,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