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腐败政风的传统文化根源当今中国的腐败政风,既与中国传统的国民心理和人治观念有密切的关系,也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文化的失范有关。第一,由农业文明而形成的传统宗法家族意识和自我中心主义观念。中国传统社会是个定居的农业社会,而农业种植活动分工程度很低,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元,由此形成以血缘家庭关系为纽结的宗法社会。这种宗法社会依靠家庭的血缘伦理关系维系社会的秩序。家庭内部的父子、夫妇、兄弟姐妹关系是最基本的伦常关系,并由此延伸到社会上的宗族戚党、乡邻朋友、师徒乃至于官民等。这种伦理关系由家庭开始,由近及远…  相似文献   

2.
一、大陆源文化是影响并形成台湾文化基本性格的深厚根基 大陆源文化是指中华民族早期的并对后来社会和文化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源于黄河流域的汉民族。[1]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适于农业生产,由此决定了中国源文化的四个基本特征:一是重视人际关系。靠土  相似文献   

3.
文化从最深层次上影响着社会组织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是与基本价值和精神层面提升人的创新能力的前提。以职工素质工程为抓手树立大文化理念,打造大文化格局,使职工素质的提高与区域文化的提升互相促进。工会工作树立大文化理念,较好地找到了工会组织以职工为本,深层次参与创新区域建设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警务是以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为基础的、以保障人权与公民权利为核心内容的警务制度。现代警务概念包括物质或“技术”层面的内涵,更重要的在于它的理念层面和它的制度层面的内涵。建设现代警务必须在现代警务理念指导下对警察存在、警察活动、警察行为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犯罪心理的社会发生理论研究主要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以斯勒施和迈克为代表的社会失控理论,二是以塞利和米勒为代表的文化违规理论.前者强调社会中的文化、文化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价值联系相对缺失是导致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根本原因,后者则强调文化违规,即与法律相冲突的亚文化观念及其衍生的行为规范,是诱发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理想主义、道德主义、民本主义是其主要内容。传统爱国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在为求民族独立解放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的价值指向,从认识论、方法论层面,是对传统哲学经世致用"求实之学"的新解,对传统伦理化认识论"知行之辩"的改造。传统理想主义于毛泽东哲学,表现为将共产主义理想与传统文化"大同社会"理想相联系,从价值哲学层面,表达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憧憬和豪情。传统道德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道德标准与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理论相融合,从道德哲学层面,对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原则、规范、教育、修养、实践等理论的系统阐释。传统民本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人民主权思想、人道主义精神与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相结合,从政治哲学层面,对共产党的理论宗旨、路线策略、执政理念、主体动力、群众路线等理论的全面论述。这种传统虽然存在缺憾,但创造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工会在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中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秉英  赵清 《工会论坛》2008,14(1):57-58
和谐文化是以人的精神为依托,以倡导、传播、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构建和谐校园,既包含有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更需要有和谐文化理念的支撑。高校工会作为学校党委开展群众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抓好“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和谐文化建设,确保高校教职工队伍稳定,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是高校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以及努力去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法国哲学是在当时法国的文化、心理变迁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的,它包涵那时期文化、心理的内容,是那时期文化、心理浓缩了的形态。必须了解构成这种形态的背景,才能把握18世纪法国哲学的主要倾向及其实质。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有层次性,如果设想这种结构的形式为网状,按照它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即前者与后者紧密或疏远的程度而论,则哲学是它的核心,处于边缘地位的是经济,在二者之间作为中介的有科学、技术等。心理也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内容包括感情、欲望、价值观念和导致行为的动力。无论是文化或心理都不是固定不移的,总是随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论坛》2007,(4):18-18
和谐文化是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以和谐理念贯穿于相关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该类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秦汉小农家庭平均人口不足五人,两个左右劳动力,其最大的土地耕作量是一百小亩,汉初人口锐减,可供开垦的土地面积远远大于社会劳动力所能开垦的极限值,耕地不存在稀缺性,缺乏以分配耕地为内容的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条件。汉初授田制的功能不是分配土地,而是组织农业劳动力、确定田税率、促进劳动力与耕地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诚信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儒家儒学思想中得到了深刻的阐发。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人都从自身儒家伦理观念出发,对诚信思想进行了或隐或显的表述。通过对其诚信思想的梳理与剖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诚信理念由“信”到“诚”,再到“诚”与“信”一体化表述的发展历程,在内容上则表现为个人修养、人伦关系和政治层面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入与展开。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很大的目的性和价值性就是实现人民的幸福。“人民幸福”是“中国梦”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涵和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以人民为本的幸福观和“中国梦”蕴含的“人民幸福”思想之间有着内在关联,后者是前者的充分体现和重要发挥。科学发展观及“中国梦”所阐释的幸福理念具有特定的实践基础,都反映了从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对于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和影响。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人民幸福本位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以人民的现实幸福为本”的人民幸福本位论的升华,而“中国梦”蕴含的“人民幸福”思想是人民幸福本位思想的延伸和大众化。“中国梦”不仅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以人为本”的“本”,而且把“人民幸福”也作为“以人为本”的“本”。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制度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组织育人等多方面,实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学生在校期间时刻受到组织的关心和影响。“以学生为本”,不仅体现为学校教会学生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敢于直面人生的态度等。  相似文献   

14.
一、坚持思想领先、理念渗透,构建4S安全文化模式。1.提境界,塑文化。杨村煤矿始终把安全作为和谐之基、发展之本、幸福之源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促进了矿井协调健康发展。在秉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打造以制度建设为“方”(Square),用刚性制度规范人;以人本管理为“圆”(Spherical),用柔性管理凝聚人;以科技(Science)创新为保障,用科技进步保护人;以“无穷尽”(∽)为最高追求,用新的理念提升人,突出职工生命价值至高无上为主要内涵的4S安全文化。2.分层次,树理念。杨村煤矿梳理确定各层面的安全文化理念,矿井层面渗透“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淄博烧烤现象级传播的背后离不开深度媒介化条件下的舆论引导与文化浸润。从以“吃文化”为主体的海量信息汇聚到以“城市文化”为内核的媒介话语转换,实现了淄博烧烤从具象化传播到概念化传播的升级,赋予了淄博烧烤进行文化引流和内涵再造的新动能。通过对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的梳理,发现淄博烧烤火爆出圈是从民间自发到官民协同、从群体期待到情感共鸣、从社交型关系到共识型关系、从个体传播到全民参与、从认知层面到示范作用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发扬城市文化底蕴、加强网络价值引领、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淄博烧烤在媒介传播中从“吃文化”向“城市文化”转变的动因与本质,不断加强内功建设,将文化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源头活水和根本力量。  相似文献   

16.
“人的安全”概念的提出促使人们对安全内涵和如何提供安全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但是,人的安全概念提出后引发了很多争议,也产生了不少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将人的安全中“免于恐惧的自由”与“免于匮乏的自由”相互对立起来,以至于将前者视为西方的概念而后者为东方的概念。在这种话语中隐含了“免于恐惧的自由才是人的安全中优先考虑的因素”,其产生的后果是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的贫困、饥饿等严重危害人的尊严的安全问题可能被置于安全考虑范围之外。回顾人的安全概念之争,探讨人的安全的核心理念及其相关概念,比如安全与发展、直接暴力与结构暴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矫正这种误区,并证明人的安全概念既不是西方的也不是东方的,它是以人类最基本的价值、需求和尊严为中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和道德说服力的综合性理念。这种综合性界定自然要求安全维护的方式不应停留在被动和短期应对层面而应寻求早期预防、长期建构、能力提升等积极手段以便实现“积极安全”。  相似文献   

17.
以“社会资本”为概念框架,以行动研究为研究方法建构的“社会资本”为本的中国社区建设的模式,元素主要包括“社会资本”理论作为实践行动的理论指导,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等专业知识的应用,“专家为主导”的多方合作机制,专业、规范与民主的运作机制以及独立于体制外的组织等.评估发现这个模式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法是农业法与科技法的交叉领域。以宪法为根本,循农业法与科技法“双路径”发展而来的当下中国农业科技法形式过于分散、内容不易把握。我国应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地方性农业科技立法,走国家层面农业、科技综合性基本法,国家层面农业科技单行法与地方性农业科技法规相协调的完善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以幸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终极目的,以普遍幸福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终极目的原则和理念,理由更充分。普遍幸福则是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理念和价值原则。人民幸福就是社会成员普遍幸福,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理念所蕴涵的幸福思想主要是关于全面建设及建成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人民幸福实现理论,为正确解决我国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幸福实现所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对策,更富有现实针对性和操作性。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很大的目的性和价值性就是实现人民的幸福。科学发展观以人民为本的幸福观和“中国梦”蕴含的“人民幸福”思想之间有着内在关联,后者是前者的充分体现和重要发挥。科学发展观及“中国梦”所阐释的幸福理念具有特定的实践基础,都反映了从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对于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制度形态和特定地区、特定时期形成的社会结构及乡村治理模式有关。珠三角地区土地制度的主要特征是集体作为土地市场的一级主体,政府征地权力缩小到公益性建设用地范围内。这种土地制度形态源于珠三角农村工业化的特殊路径和地利分配方式催生的土地分利集团和与之匹配的以集体经济发展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模式,由此造成的最大问题在于把土地利用的经济问题转化为复杂的政治社会博弈问题,形成了城市扩张和土地集体所有之间的巨大矛盾。应当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土地制度改革逻辑和问题的分析,为全国性的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