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论点摘编     
别斯兰事件的国际影响虽然别斯兰中学袭击事件并不是针对俄罗斯主要的国家权力象征 ,但它对俄罗斯产生的影响却和“9·1 1”对美国产生的影响一样深远。这一事件还会牵连到地缘政治学领域和全球市场。俄罗斯从它与美国在“9·1 1”之后的关系中得到了许多好处 ,我们可以期待这种关系在别斯兰事件之后得到进一步加强 ,而且 ,这种关系会延伸到先前没有触及的一些领域。它们会深化俄罗斯对美国出口石油的关系 ,以减少美国对海湾地区的依赖。这两个国家可能会在打击独联体国家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方面寻求更大的合作。俄罗斯甚至可能会考虑向伊拉…  相似文献   

2.
王卓伦 《工会博览》2008,(10):103-104
美苏冷战已结束近二十年。然而,从北约东扩到科索沃战争;从西方推动的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到东欧国家部署反导系统;再到近期,格——俄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颠倒黑白”(——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语)的谴责,我们发现西方国家自始至终都将俄罗斯作为战略假想敌。如果说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是源于意识形态层面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今天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对立则十分耐人寻味。本文旨在揭示俄罗斯与西方对立的原因,并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相似文献   

3.
左凤荣 《南风窗》2010,(15):82-84
<正>俄罗斯把发展对独联体国家的关系放在优先地位,但这种关系不再是苏联式的干涉,其方向是向正常国家关系过渡,把双边关系建立在经济互惠、务实合作的基础上。从俄罗斯与这些兄弟国家的关系看,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最近在吉尔吉斯内部骚乱事件中,尽管吉临时政府两次要求俄罗斯政府出兵帮助恢复秩序,但都被俄罗斯拒绝了。在许多西方媒体看来,俄罗斯没有这么做是实力不足的表现,甚至有媒体认为俄罗斯成了"空壳帝国"。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改变政策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会议8月底在俄罗斯千年古城喀山举行。许多人都认为喀山会议将是这个苟活了14年之久的国际组织的政治葬礼,但俄罗斯显然竭力想挽回这一局面。在会前的独联体外长预备会议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独联体任何时候都不会被埋葬。俄罗斯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也在峰会前警告说,如果独联体解体,那么它的每个成员国都会像前苏联的解体一样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5.
从退让到抗争——试析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建设与合作",在与美国的利益博弈中基本呈现一种"步步退让、有限抗争"的外交姿态,极大地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但以美国2007年初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转捩点,俄罗斯的对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和变化,从言词到行动,俄罗斯开始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来切实维护其国家利益。俄罗斯对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既是美对俄长期"挤压"政策所造成的,也是俄罗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并对俄美关系的下一步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姜毅 《当代世界》2009,(11):34-36
到2009年,独联体已经走过了18年的风风雨雨。从这些年的活动情况看,独联体国家欲重新走向联合,或在一体化方面取得实质意义的进展,远比当初它们分割一个国家困难得多。各种形式、各个领域的一体化面临着难以消除的现实障碍,“独”与“联”一直困扰着这个组织。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作为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的主导国家具有一定的地区凝聚作用,但是由于俄罗斯帝国和苏联时期造成和一直存在的民族政治裂痕,也由于更大范围内的全球化进程和大国政治角逐,独联体一体化进程远远谈不上顺利,甚至存在逆一体化的趋势。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地区范围内又出现了实际上更有活力的次地区组织,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俄白联盟、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古阿姆”集团等。  相似文献   

8.
2003年5月27—29日,每年一次的国际学术实践大会在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这次年会的主题是“人类史前时期的结束: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俄罗斯、独联体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科学院和高校学者、学生和工人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同美国的关系发展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从布什到克林顿推行“消化”和“转化”并尽可能削弱俄罗斯的政策,目的在于使它融入西方社会。俄罗斯领导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困境,谋求美国的全面支持。俄罗斯曾一度推行完全倒向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外交政策。美俄关系出现短暂的和谐。 美国损人利己的政策引起了俄罗斯的警觉。俄罗斯逐渐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必须制定和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损害其国家与战略利益。俄罗斯对此进行了适度的抗争。美俄关系进入合作、竞争乃至僵冷状态。 “9.11”事件为美俄关系的调整与改善提供了机遇。反对恐怖主义的共同利益使美国和俄罗斯迅速接近。两国关系出现了积极发展的良好的势头。但是,反恐斗争中的合作并不能弥合两国在国家和战略利益上的分歧。美俄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2 0 0 4年俄罗斯开始实行激进的政治改革。在经济上 ,近期以加快增长速度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主要方向 ,开始实施社会改革 ;在军事上 ,以大规模核军演、建立境外军事基地、加快开发新式核武器和增加军费来应对美国挑战 ;在对外政策上 ,更加注重维护独联体势力范围。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使俄罗斯更快崛起。  相似文献   

11.
从俄罗斯近期的外交行为和外部环境变化来看,俄罗斯的战略视线正在东移。中国作为俄罗斯东边最大的邻国,也是在转型中发展最快的国家;同时,也由于俄罗斯正在谋求经济复兴和重振大国地位,因此中国无疑是俄罗斯对外战略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不仅是俄罗斯在主观上建构中国的国际角色,而且这种角色认知和政策应对也关系到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是指社会成员面临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情况而出现生活困难时,社会或政府给予金钱的或物质的帮助,以保障社会成员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俄罗斯从1992年起开始对社会保障体制进行改革。基本思路是,从普遍的福利制度转向为最贫困居民提供一张安全网,社会保险资金由主要靠国家预算拨款现收现付制改为由企业、个人和国家合理分担,建立了个人储蓄账户。应该肯定,俄罗斯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也出现一些问题。为此,俄罗斯有关专家献计献策,提出种种改革方案。总体而言,学者们主张,俄罗斯应吸收西方国家在福利制度改革中已普遍接受的救助模式观念,这种模式要求政府从社会保护角度制定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以体现其再分配功能。现将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雷墨 《南风窗》2014,(16):74-76
<正>从俄罗斯角度看,欧盟的东扩战略只是为了给自己打造一个"舒适地带",俄罗斯整合独联体的欧亚战略,则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以及与之相关的国家身份塑造。马航MH17客机被击落之前,外界猜测吞并了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还将走多远,是否会把乌克兰东部也"收入囊中"。这起悲剧发生之后,猜测变成了面临巨大国际压力的普京可能会退多远,会不会与乌克兰东部反政府势力切割。事实上,如果不弄清苏联  相似文献   

14.
去年9月初,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同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举行的“亚太地区国家、民族与国际关系”的学术讨论上。我发言谈“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俄罗斯政局”,关口末夫教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决定和影响着俄对外政策的因素是什么?我当时回答说,主要是四种因素:俄罗斯传统的扩张主义和民族  相似文献   

15.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伊朗巴列维王朝与美国及西方国家关系密切,核技术大部分从这些国家引进。1974年伊朗开始修建核电站等核能利用项目。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开始经济重建,恢复和发展核能源成为一个重要议题。1992年伊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1995 年初,伊俄签署俄罗斯为伊朗建造4座商业用轻水核反应堆的合同。俄罗斯从1995年10 月开始帮助伊朗在布什尔建设两座核电站以及俄为伊核电站运转提供核燃料。  相似文献   

16.
独立以来俄罗斯外交主流思潮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 《国际政治研究》2004,(1):116-122,150
独立以来俄罗斯外交主流思想流派经历了从大西洋-欧洲主义到新斯拉夫主义(民族主义)、从“近邻-远邦”流派到新欧亚主义,再到现实主义-实用主义、“稳定的弧形战略”等演变过程。实现俄罗斯国家的复兴,激活俄罗斯民族主义,重振俄罗斯的大国雄风,获得世界大国地位,是各大流派的共同实质。但各派所主张的具体方式、道路不尽相同。这些主流思潮在不同的时期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自由思想——21世纪》杂志2002年第1期刊登了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后苏联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治学副博士阿.弗.马雷金撰写的《独联体:十年总结》一文。此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审视了十年来独联体走过的曲折道路,分析了独联体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评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几种趋势。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在中亚: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地缘政治格局正在经历复杂的变幻,俄罗斯是影响其演变趋势的一个关键角色。苏联解体15年来,俄罗斯对中亚的政策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在经济上“甩包袱”和在军事上谋求建立集体安全体系(1991年12月—1995年9月)、重返中亚(1995年9月—2001年9月)和谋求恢复在中亚的传统影响(2001年9月至今)。未来俄罗斯对中亚的政策仍将以双边为主,多边为辅。俄罗斯与中亚五国的关系将会获得程度不同的发展,同时将受到俄罗斯自身实力状况、美国因素和中亚各国内政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柳丰华 《当代世界》2009,(12):41-43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和美国在俄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俄美博弈的焦点先是东欧,在东欧沦为美欧的势力范围之后,又转向了独联体地区。俄美在东欧和独联体的地缘政治博弈是两极格局坍塌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关乎冷战后欧亚大陆上“地缘政治真空”的填补,  相似文献   

20.
施莱弗尔和特雷斯曼在《外交事务》上发表的文章《一个正常的国家》为施莱弗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指出的俄罗斯的发展道路作了辩护。该文作者的主要论点是,俄罗斯已经成功地变成了一个正常的“中等收入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传统特征是,工业家雇用工人生产商品并按一定的利润销售它们。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雇用工人是为了剥削工人,在这个过程中创造经济剩余。但是当我1995年向一个杜马委员会询问相关问题时,我发现俄罗斯人根本不用担心美国人或者国内的寡头会用这种方式来剥削俄罗斯工人。私有化者想做的是得到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