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国民族的天差地别的生存境遇,决定了其迥异的文化传统、国家认同、发展道路。中国人如何自我认同与生存发展,乃是外国人无法代劳的本己命题。现代中国文化危机的契机、性质、深度,均与西方大不相同,其核心在于奢望通过文化进口来解决本土命题,致使文化生态危机和政治认同危机日益严重。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是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李金齐 《思想战线》2007,33(3):99-103
文化安全是一个包含着多层次和多种意义的哲学范畴,是指对文化主体生存权利、生存方式、文化成果的认同、尊重和保护,是对人类文化生存、发展水平和进步程度的一种反映,是指作为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的合法生存和合理发展。在狭义范围内,文化安全与国家利益是密不可分的,是对国家利益和文化主权的维护。  相似文献   

3.
刘立华 《前沿》2013,(14):128-129
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包含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对话与交流、认同与选择、危机与问题及创新与发展。在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后,国内学者对文化自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主集中在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文化自觉与全球化、文化自觉的理性特征、文化自觉与价值观、文化自觉与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等六大方面。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作为决定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主位因素,对于民族发展、个体文化行为和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在简要阐述文化认同危机及其表现的基础上,主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有求文化传承体系、重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正确媒体舆论导向几个方面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文化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向阳 《前沿》2009,(1):180-182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决定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的文化领域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也形成了传统文化对自身文化地位的认同与现实追求。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文化的一元文化认同与追求已经不适应现时代的文化发展要求,在多元文化认同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超越自我,认同现时代的多元文化需求,以体现文化发展的时代性特征,为自己走向现时代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文化、民族、文化与民族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认同对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间的尊重、交流、对话与理解对构建和谐民族、和谐世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消费文化与青年认同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智君 《青年探索》2006,5(5):68-69,78
消费文化带来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的改变,也给青年的成长发展带来影响,甚至带来了青年的认同危机。本文阐述消费文化对青年认同危机的影响:即消费文化所强调的内容会对青年的现实认同产生强烈的破坏性;消费的私人化威胁到了青年自我的同一性;生活于消费文化语境中的青年极容易损害对他者的认同;对消费可能性的的畸形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青年的阶级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及其应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转型背景下,政治绩效的缺陷、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传统教育模式的缺失以及互联网广泛传播西方文化所造成的无序挤压,对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面对这一现实,教育者需顺应大学生性格特质与思维模式,加强大学生文化认同应对,通过政治文化认同教育与强化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观塑造,重塑核心价值认同,从而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重塑一代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导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社会认同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这不仅在于维系团结和秩序,更在于为人提供终极的价值和意义关怀。转型期的社会矛盾根源之一是由文化价值观的混乱导致的社会与文化认同的危机。杭州在探索治理创新中致力于文化价值观建设,形成了治理创新与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治理创新与文化发展推动了社会和谐,其根本机理在于回应了转型时代的文化价值观重建诉求,培育了新型价值观基础和文化认同根基,从而使社会朝着有机团结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0.
文化研究范式与文化理论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以来中国的文化研究,始终存在基本概念、范式和命题的非联系性差异,这造成不同文化理论在沟通、对话和认同的困难。以唯物史观基本范畴演化而来的文化基本概念、范式和命题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健康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大众化的语言规范,是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科学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问题根源深远,开始是新中国建立之初,汉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的话语压力造成的认同危机,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深入,现代性也引发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最后是全球化加剧了全球性的身份认同危机。阐述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概况及其在构建少数民族认同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构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包含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对话与交流、认同与选择、危机与问题及创新与发展。在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后,国内学者对文化自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文化自觉与全球化、文化自觉的理性特征、文化自觉与价值观、文化自觉与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经典作家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等七大方面。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的文化认同及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评述美国黑人对非洲文化和美国文化认同的历史沿革 ,认为美国黑人对两种文化的认同一直是矛盾和不定的。他们有时认同其中一种 ,有时认同两者 ,且其内部也常常观点不一。美国黑人的文化认同矛盾与其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密切相关 ,其根本原因是黑人及其文化长期被美国社会歧视和排斥 ,这一矛盾至今仍困扰着他们 ,影响今后黑人民权斗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们探讨闽南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关系,就在于寻找血缘之根和文化之根,返本开新,推动建立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其实,河洛文化有两个概念,一是指黄河与洛水流域的文化,二是指始于晋代以来,不断从以河南固始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所传人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的,特别是闽南区域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就是很相近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探讨温州华裔青少年的文化认同问题。结果显示:所调查的华裔青少年均表现出,较强的中国文化认同。随着文化融入的进程,温州华裔青少年的主族文化认同逐渐增强,有朝着双重文化认同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群星璀璨的现代作家群中,沈从文独特的身份建构、天然的语言系统与文学资源让他独具一格,但他的写作生涯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出现了明显的创作困境。在文化认同视域下,他从自我建构的“乡下人”转向“学院派”;之后在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背景下,他开始追求更复杂的文学实验,却以失败告终。在个体认同层面,他始终徘徊在文学与政治的二元对立中,深陷理念与认知的漩涡,最终让他从认同危机走向了创作困境。这一过程也展露了在整个现代语境下,作家们共同面临的文化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7.
涂浩然  卢丽刚 《前沿》2011,(7):182-186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延伸到文化领域,中华文化既面临全球化国际文化环境的挑战,又遭遇社会转型期,国内文化环境的变迁。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不仅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挑战与威胁,而且陷于内部国民文化认同危机的困境中。因此,在全球化文化环境这一外部结构无法规避的情势下,从国家内部的文化认同视角,探寻建构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社会化途径显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碧鸿  陈媛 《岭南学刊》2009,(2):106-109
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既包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也包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认同,还包括对世界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是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发展的根基,也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要坚持社会文化主导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民族文化与发展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文化认异等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湖北侗族是一个散杂居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远离侗族中心分布区的一个族群.200多年前他们从湖南和贵州侗族聚居区来到这里,他们在与当地土家族、苗族、汉族交往过程中,相互学习、和睦相处,在保持自身民族认同的同时,主动适应当地的文化.这种适应性的选择,一方面使民族群体在异地得到了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在文化发生变迁的同时,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民族认同仍然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政党文化的结构和发展两个维度分析了社会民主党的政党文化.社会民主党政党文化的结构是由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自由、公正和互助的政治价值,崇尚理性和具有较高政党认同的政党心理,左翼变革的政党形象等要素构成的.社会民主党政党文化发展的机制是压力与回应、冲突与整合.考察政党文化是正确认识社会民主党的科学途径,必须把社会民主党政党文化放到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去认识,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迁不断创新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