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①屏山县清平彝族乡民族村地处峰峦叠嶂的大山深处。村里彝苗汉杂居,经济非常落后。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马黑拉尼却带领村民艰苦奋斗,青山绿水间出现了一个民族新村。通路、通水、建沼气池……村民的“高兴事”一件接一件,“村民的生活有了大改变,这是我最高兴的事情。”马黑拉尼也有自己的“高兴事”。  相似文献   

2.
普安县江西坡镇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全面推行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小组“微治理”,通过组建“微组织”、开展“微服务”、推行“微教育”、实行“微管理”、强化“微监督”,引领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激发乡村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一、江西坡镇的“微治理”模式普安县江西坡镇党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村民小组延伸,形成了“微治理”模式。普安县江西坡镇的“微治理”模式包括以村民小组、党小组和村民理事会为核心的“微组织”,以网格长和网格员开展“微服务”,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或“道德大讲堂”等载体推行“微教育”,推行诚信村民管理办法实行“微管理”,以群众监督为主体强化“微监督”。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2,(7):66-66
在“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遵义的乡村,“万村书库”工程为村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农家书屋”有了万卷图书。邓金文是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青山寨村民组的村民,高中毕业后就去浙江打工。为了办婚礼,他回到了老家,没想到这里的变化让他有点惊讶一“村里变化可真大!今年我就不出去打工了,在老家干吧。”把邓金文“留”下来的除了新婚的...  相似文献   

4.
村民“有权利说话”,才能避免村干部独断专行;村民“说话有分量”,才能让监督制度从“墙上”落到“地上”。  相似文献   

5.
在“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遵义的乡村,“万村书库”工程为村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农家书屋”有了万卷图书。邓金文是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青山寨村民组的村民,高中毕业后就去浙江打工。为了办婚礼,他回到了老家,没想到这里的变化让他有点惊讶一“村里变化可真大!今年我就不出去打工了,在老家干吧。”把邓金文“留”下来的除了新婚的妻子,还有两样东西——越来越富裕的村寨和藏书已达万余册的农家书屋。  相似文献   

6.
「清官」善断家务事□吴广文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在镇赉县建平乡六合村,村民有了家庭矛盾或邻里纠纷,都愿意找党员村长李广和给评理。那真是“卤水点豆腐”,李村长一到场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一天深夜,小舍力屯68岁的赵老汉把李村长从睡梦中叫醒,非让他给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敦煌市阳关镇党委从创新体制和机制入手,探索建立了党建工作网格长“七大员”工作制度,构建了社会管理精细化、群众服务多元化、干部作风效能化的基层“网格”服务新格局,激发了党建为民服务新活力. 织就服务群众“经纬网”.按照地理现状、方便管理、无缝对接、地域相邻、邻里相熟等原则,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将全镇划分为3个网格党总支、8个网格党支部、21个网格党小组,每个网格由党小组组长担任网格长,引导确立了116户党员中心户,形成以“党总支+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的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在优化组织设置、整合工作资源的基础上,突出指导网格长当好网格文明传递员、政策宣传员、群众服务员、邻里调解员、信息收集员、隐患排查员、环境监督员“七大员”,使为民服务融入到产业富民的最前沿、乡亲邻里的生活圈、和谐建设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8.
陈强 《正气》2003,(Z1)
前不久在基层调研时,我听到一件“有趣”的事,大意是两位乡干部相随到一个村里下乡,正好到了吃午饭时间,村民们争着抢着叫其中一位年轻干部到自家吃饭,而对另一位年长一点的干部却不太热情。经调查得知,年长一点的干部之所以受到村民的冷遇,并不是他得罪过村民,比起那位受“热遇”的干部,他缺乏的就是吃饭的“本事”。原来,那位年轻干部毕业于农校,对果树管理颇有研究,而这个村的主导产业正好是苹果,苹果是村民的“摇钱树”。年轻干部到村里下乡时,喜欢往村民的果园跑,指导过村民打药、套袋、修剪技术,不论到哪一家,都会围绕果园管理给农户…  相似文献   

9.
岂能“论过行赏”江苏,王清近日,碰见几件怪事,令笔者慨叹不已。一位局长不顾市场行情和专家告诫,盲目上项目,给国家和集体造成5000多万元经济损失,说是有"开拓精神",被提拔为副县长。有个乡干部,在工作中任意殴打村民,其手段建国以来全国所罕见,说是敢于...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下乡搞调研,听到了这么一件事,某村干部擅自取消了一村民承包集体鱼塘的合同,致使鱼被哄抢,损失五千多元。这位村民反映到乡里,乡里袒护那个村干部,这位农民上访两年未果。更为荒唐的是,乡长竟然在这位农民的上访材料上作了这样的批示“到月球上找秘书长解决”。当干部的,是要有点幽默感,待人处事,恰到好处地诙谐幽默一下,以活跃气氛,放松神经。“笑一笑,十年少”,不失为融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在上访无门、有理难行的农民面前,玩这样的噱头、开这样的“国际玩笑”,岂不是出了格离了谱吗﹖表面上看,这样的乡干…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支部生活》2009,(6):33-33
在西青区张家窝镇,提起闫庄子村的“红白理事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家那村儿可好了,谁家有个红事、白事,村里都有专人给免费张罗,自己省心又省钱,镇里还给不少奖励呢!”闫庄子村的村民们言谈话语中更是充满了自豪:“说起我们村的理事会,还有一段‘顺口溜’呢——理事会、理事会,专管村里红白事,村民之事没小事,移风易俗是大事,勤俭节约管好事,方便群众办实事。”  相似文献   

12.
“要拆房子没门,要命有一条!”一名情绪失控的村民对洪雅县止戈镇五龙村党支部书记罗开运拳脚相加,危急的局面一触即发……忍辱负重。啃下“硬骨头”2010年初,洪雅县生态食品园区征地搬迁工作全面展开,根据园区整体规划,罗开运所在的村民小组所有农户必须整体搬迁。5月21日拆迁开始后,200多个村民跑到罗开运家中“理论”,有的村民则对罗开运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乡亲们,我说三条:第一,我们村落后几十年了,必须要发展;第二,请乡亲们相信,政府会秉公办事;第三,你们可以提合理化的要求,但绝不能乱来!”罗开运忍着疼痛,向在场的村民耐心解释。“罗开运从来不整人害人!”村民们一合计,“我们就先相信你这一回”。  相似文献   

13.
“有关”与“无关”史可时下“有关”一词的使用频率较高,诸如“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有关人员”、“有关政策”、“有关规定”、“有关精神”、“有关条款”、“有关情况”等等,频繁“亮相”,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近日,笔者从报上获悉:北方有一个村子,村民...  相似文献   

14.
山旭 《党员文摘》2007,(10):5-7
“路修不好,年底村民就要扣我的工资。”王衍林头顶烈日,正紧紧盯着挥锹抡镐的修路工人。他脚下这条2.5公里长的乡村公路耗资十多万元,将连接湖北省通山县洪港镇洪港村下属的几个村民小组。这项洪港村今年的“重点工程”已开工4个月了,洪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衍林一刻也没敢怠慢。  相似文献   

15.
安图县亮兵镇新胜村现有村民549人,党员32名。近年来,新胜村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推行"十户一组"治理模式,科学划分13个管理网格,由村民代表任网格长参与基层治理,累计为村民提供领办、代办、约办服务9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60余件。  相似文献   

16.
永善县把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充分发挥村民小组长的作用等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改革和完善村“两委”民主管理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民主参与机制。全面推行《党小组长、党员致富能手和村民小组长列席村“两委”会议制度》,做到工作上先让他们知晓,决策上先让他们参与,民情先向他们收集,切实规范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的施政行为。二是建立民主听证机制。全面推行《党小组长、党员致富能手、农村党员代表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民主议事听证制度》,对村内重大事项优先听取他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管理的网格中,每位网格长就如同一个个反应灵敏的“棋子”,能随时随地发现网格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发出预警;能随时随地了解群众的需求,及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01,(5)
翻开报纸、杂志,收听收看广播影视,反映农村题材的新闻报道或文艺作品中,时常能看到听到“村长”一词。有的是从题到文都称“村长”,让读者观众以为农村行政村“一村之长”就是“村长”;有的则是“村长”、“村委会主任”交替使用,让人莫衷一是。根据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该法第九条规定,“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由此,依据法律,“一…  相似文献   

19.
袁应 《当代党员》2012,(4):49-50
2011年10月26日,荣昌县双河镇铁炉村。村民梁明凤早早地打开自己的农家店,在柜台前收拾起来。店并不是很大,整齐的几排货架上摆满了日用商品。“这几样东西多少钱?”村民杨国盛把选好的几件商品放到柜台上。  相似文献   

20.
虎城人民的好儿子邓平寿,有一个用了20年的保温杯。早上一上班,他就泡上一杯茶,自己喝,也给前来找他办事的村民喝。后来杯子坏了,他听从同事劝告,换了个“老板杯”。但来办事的村民却推辞说“口不干”,不喝了。了解到“老板杯”在他和村民之间设了一道障碍后,邓平寿立即又买了个和原来那个外形很相似的保温杯,村民们来了,又像过去一样,端起茶杯就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