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政治实践中体现为一贯的民生情怀民生底线思维与实践。民生情怀与民生底线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中的两个尺度,百年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套嵌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大历史主题之中,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征,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生存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保障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改革开放时期的改善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共享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百年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的历史经验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中把握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从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践行民生情怀民生底线、以制度体系建设保障民生情怀民生底线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2.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民生建设目标是和谐型民生。和谐型民生突破了温饱型民生、小康型民生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实现与物质生活丰富的局限,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谐型民生的建设应当是以民生的改善、国民福祉的实现作为最高标准,以加强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建设为着力点的综合性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标志着中国进入民生政治时代。在民生政治时代,改善民生成为执政党获得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民生政治背景下的合法性建设不能孤立进行,必须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去加以推进。民生政治时代党的政治合法性建设应当是以提高民众生活满意度为重要支撑来源,以加强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建设为重点,以民生的改善、国民福祉的实现作为最高标准的综合性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4.
公共财政介入民生,应坚持突出公共性、公众性和公益性原则。其介入民生的领域以及介入的深度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公共财政应当关注基本民生,并致力于改善基本民生,保障基本民生,但不能包揽民生。公共财政在改善民生方面既要对有关民生事项“少收钱”,又要对有关民生事项“多拨钱”。公共财政在向民生倾斜时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投入与深化改革、积极倾斜与合理提供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动民生建设的历史。中共九十年来在推动民生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已初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民生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来,法学界围绕民生法治建设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笔者从民生法治一词的源起、民生如何走进法治视域、民生与法治的关系、民生法治的概念和推进民生法治建设的路径等方面,对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关于民生法治建设研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服务型政府的民生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民生是服务型政府的第一责任,各级政府必须践行以民为本、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上的执政理念,树立起"为民办实事"的政绩"标杆",实现公平、效率与民生的有机结合,以统筹兼顾凸显民生利益,促进民生的动态和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民生发展的共建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8.
门源作为经济欠发达县,改善民生、保民生尤为重要。组织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树立“围绕民生抓党建”思想和“想民生、抓民生”的用人观。探索建立抓民生的干部选用机制.积极发挥党组织在改善民生中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9.
民生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个方面内容。建党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改善民生为己任,以民富国强为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彰显了我党坚持执政为民、以民为本,改善民生、以惠民为重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王亚民 《理论学刊》2020,(2):144-152
民生多艰的外在客观实际,儒家仁政、王道、"为学必先治生"的内在诉求,二者构成了张之洞"厚民生"思想的生成基础,而实业民生思想、安全民生思想、吏治民生思想、教育民生思想、利源民生思想与救济民生思想则构成其基本内涵。张之洞"厚民生"思想尽管不乏朴素性、保守性以及空想性的历史局限,但在中国民生思想发展史上仍起到了一定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告诫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民生的建设实践中,不仅需要实现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际的有机对接,而且亦需讲思想、讲政治,如此方能避免陷入西方民生文化的窠臼,增强本己民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同时对历史虚无主义给予强力的回击,并从根本上推进解决已然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短板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文韬 《党建》2011,(4):31
发展为重民生为先四川省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民生工程建设要多听听民意。和谐社会,民生为先。政府必须坚持把惠民生、帮民富、保民安作为头等大事,财政资金主要投向民生保障,社会事业重点改善民生需求。经济发展就是"做蛋糕",改善民生就是"分蛋糕"。  相似文献   

12.
民生是指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吃饭、穿衣、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内容。民生档案是社会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民生档案工作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大局,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开展民生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支持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没有哪个政府部门能置身事外。相对而言,在有关支持民生、改善民生的众多政府职能事项中,  相似文献   

15.
文化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软实力",它不仅是幸福民生、健康民生,更是政治民生,是文化之本、民生之魂、和谐之基。云南文化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是公共文化建设。只有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才能有效改善文化民生,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6.
丁云霞 《唯实》2010,(3):90-91
民生档案是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与时俱进的产物,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精神,是档案工作关注民生的重要着力点。要健全民生档案,改进民生档案服务,创新民生档案利用服务机制,使民生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是十六大以来中国社会最为显著的特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伴随着“民生”二字成为党的许多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不断出台。惠及亿万民众.诠释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李新刚 《唯实》2011,(11):59-61
把民生理念融入法治之中,构建民生法治,既为法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民生法治建设,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确保民生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平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为改善民生提供切实保障;司法机关应当从保护民生权利、救济民生利益的角度进行理念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提高司法保障民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战略部署。改善民生就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支部生活》2008,(12):45-45
国以民为本。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始终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将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安全网,从而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