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后语     
<正>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变法的超前性与社会现实的落后性差距过大,变法没有适应的土壤。王安石变法主要是应对危机的政治冲动,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对这次变法的经济内容,黄仁宇评论道:"在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其他地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开放再出发,是积淀深层精神追求、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有着坚定文化自信的中华民族的又一次"厚积薄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变革事件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邹忌的改革、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清朝的戊戌变法等。两个甲子前的戊戌变法,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  相似文献   

3.
李悝变法     
"布新猷、除旧政",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每到新旧时代交替、国家图强振兴,总是伴随着深刻的变法运动,如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这些变法推动了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乃至整个历史进程,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依法治国开局之年,改革攻坚任务更加繁重。鉴古启今,本刊从第5期开始推出系列文章,对中国古代几次著名变法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重读苏轼     
正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等名句为大家所熟记。提到苏轼,不能不提王安石变法。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变法的一些内容过于急功近利,损害了百姓利益,因而不被变法派赏识,被迫离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变法失败,保守派执政,本该重新被起用的苏轼却不赞同全盘否定王安石新法,又不得保守派认可。苏轼被一贬再贬,最后到遥远的海南岛。  相似文献   

5.
北宋后期.社会积累了许多矛盾,官民关系紧张,国势衰颓不堪,非变法不足以进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被推上了变法的舞台,并从均输、青苗、保甲、免疫、市易、保马、方田、农田水利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变法。可这场变法终究还是失败了,究其原因,是因为王安石在变法中所依靠的官吏贪赃不法所致,从而败坏了变法的名声,给保守派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无疑是一个开拓风气的重要人物:维新变法中,他与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辅佐光绪皇帝,施行改革,人称此次变法为"康梁变法";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先是撰写《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力倡共和民主,痛斥君主专制,接着远走广西,与其学生蔡锷将军一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次货危机从2008年发生至今已将近两年,从美国蔓延到冰岛、英国和今天的希腊,不是西方经济学教给我们的"规律"所能够解释的,其背后的操纵早被披露,不是秘密.今天的世界被霸权操纵,但在操纵一方,其行为仅仅是共识基础上的共同行动,不需要密谋.自由主义理论家倾向于忽视垄断、否认操纵,似乎是因为承认了垄断和操纵,西方经济学的"规律"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恩道尔提示我们思考国际事件中的地缘政治因素,不应因此被定义为阴谋论者.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曾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历史上称为"熙宁新政".但是,他的变法最终失败了.毛泽东曾总结王安石变法的教训,认为他"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王安石的新政,包含了多项变革,他自己最为得意的创新、也是最为当时人所诟病的是"青苗法".  相似文献   

9.
正王安石曾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历史上称为"熙宁新政"。但是,他的变法最终失败了。毛泽东曾总结王安石变法的教训,认为他"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王安石的新政,包含了多项变革,他自己最为得意的创新、也是最为当时人所诟病的是"青苗法"。宋朝立国百年后,积贫积弱形势日峻。宋神宗赵顼继位后,面临内忧外患,思图富国强兵,有所作  相似文献   

10.
说到王安石变法,人们总是认为那是一次失败的变法,因为变法横遭司马光等元老重臣竭力反对,各级官吏在执行新法时又阳奉阴违、随意曲解,百姓对变法也不甚理解、怨声载道,所以只能以失败告终。 但在我看来,那不仅不是一次失败的变法,而是一次成功的,甚至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实践。它的成功不仅表现在能让新法出笼,让宋神宗皇帝拍板通过,而且还付诸了实施。从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49岁的王安石为参政知事实行变  相似文献   

11.
尚志发 《奋斗》2007,(12):61-61
公元1069年.早春二月.那场后来被历史称做“王安石变法”的改革更张开始了。大变法从农业、水利、手工业、矿冶、商业、科举、官制、吏制、军队、保甲等几乎笼罩了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所有领域。16年的大变法,荡气回肠,国富民安初见端倪。由于神宗早逝,新皇年幼,太皇太后垂帘.反变法派掀翻了革新变法的所有成果。使原本就处在白刃格斗的变法派与反变法派乾坤颠倒。到了北宋末年,经过几次政潮反复,从官到民,已经不知所循何法.王安石变法的改革精神已经荡然无存。留给大宋王朝的只是如同水火的汹汹党争。直到女真兵临城下,北宋国倾。南宋复国之后,君臣们认定王安石及其变法运动是亡国之根。至此半个世纪的恩怨情仇.化做一溪污水汇入历史之河。  相似文献   

12.
正商鞅主导的变法运动可以说是战国时期唯一一次成功的变法。变法过程中确立的一些制度,也基本上为后世所继承,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那么,是什么保证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呢?秦孝公听从商鞅的建议,决定变法改革。如何保证得到贯彻执行,是商鞅首要考虑的问题。一天,他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结果看热闹的多,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21,(7)
正"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纵观近现代中国历史,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惊涛骇浪下,苦苦求索的华夏儿女为使国家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困境,为让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借鉴尝试了多种救国方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实业救国……但均未能彻底改变积贫积弱之旧中国。  相似文献   

14.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彻底的改革之一,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使秦国迅速实现富国强兵,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仍然坚定地执行商鞅变法的思想路线。秦亡之后,汉承秦制,商鞅变法的政治思想一直沿用,并发展为中华法律政治文化的主流,对中华民族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主要内容着手,科学评价并结合当前法治建设的实际进行反思,扬弃并举,传承超越,对于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法律制度仍具有的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商鞅变法的研究为数众多,但基于科技与社会互动背景的考察甚少。商鞅变法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思想,对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并反作用于科技进步具有重大的影响。从科技与社会互动视角对商鞅变法进行审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秦统一中国的原因、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以及科技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元祐是北宋哲宗赵熙的年号,北宋一朝,闹变法闹得不行,来回折腾。老子神宗赵琐变法,儿子赵熙不变了,复辟。于是,当年一干反对变法的人,以司马光为首,组织还乡团杀回来了。从此以后,支持变法的,人称元丰党人(元丰是神宗年号),反对变法的,为元祐党人。此后反反复复,到了宋徽宗赵佶这里,变法派声势大振。丞相蔡京对司马光这干人恨不过,但人都死了,也没法再贬斥发配,为了彻底清算余毒,奉皇帝的旨意,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性课题——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成为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深层动力。围绕这一目标,思想学术界兴起了"师夷制夷"、"中体西用"、"保国"、"变法"、"三民主义"等变革思潮,这些思潮流派无不将振兴中华大业一步步向前推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回顾近代振兴中华思想的发展演进,可以看出历史所留下的宝贵经验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最让宋神宗受触动的是《流民图》,描绘的是变法实施以来各地灾荒频仍、百姓四散逃亡的景象,太皇太后曹氏、皇太后高氏看到这幅画当时都哭了,惊呼:"安石乱天下!"  相似文献   

19.
蒋元明 《前线》2013,(4):82-82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本来是先帝给太子留下来的宰相人选,开始也一路青云直上,官至副宰相级。可命运终归捉弄了苏东坡:王安石当政变法,苏东坡对变法有不同看法,当然不得烟抽;保守派司马光上台,全盘否定变法,但苏东坡却认为变法也非一无是处,结果又没好果子吃。变法派与保守派轮番上台,苏东坡反复倒霉。苏东坡文人气浓,又好作诗,总被对手抓住小辫子往死里整,一贬再贬,发配杭州、黄州、惠州,一处比一处远。  相似文献   

20.
维新变法时期的"报刊文体",领导了报刊言论发展新潮流,开了报刊评论关注时局、评说大事的一代新风,受到广泛好评及读者的偏爱,从此,言论开始向着具有政治性、生活性、新闻性合而为一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