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中庸之道就是反对过与不及,要在过与不及两端之间选择和把握一个中点或度,也就是量变到质变的度量关节线,用两条战线的方法防止越过这个关节线,以保持事物的常态不变。孔子中庸之道包含有一定朴素唯物辩证法的因素,他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事物对立面统一的规律,并意识到一定的质由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线。但孔子的中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又有本质的区别:第一是只讲对立面的统一不讲对立面的斗争;第二是否认或忽视事物对立面的不平衡性;第三是知道量变质,但畏惧质变,用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来维持旧质不变。研究孔子中庸之道,有助于我们对现代化建设中稳定、改革、发展问题的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2.
时机是事物自身发展在时间流程中所获得的一种契机。它往往是事物发展史上的某种关节点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术语来讲,它往往是事物在其总的量变过程中发生部分质变(阶段性部分质变)的关节点,有时甚至是事物发生根本质变的关节点。事物发展史上所遇到的时机,常见的有三种类型:生机、危机和转机。聪明的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是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三是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着重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要讲好道理,必须依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阐释能力、实践能力,拓宽理论的适应范围,让学生更清楚、更深入、更系统、更熟悉地掌握和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来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条件是影响事物发生、存在和发展的因素。犯罪条件是指有利于犯罪发生的各种因素。从人与事物的关系上讲,我们将犯罪条件分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对客观世界而言,我们将犯罪条件分为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李少军先生在新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中认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着运用各种不同方法的情况。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总结,这些方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哲学层次,第二个是学科层次,第三个是具体方法的层次。他指出,哲学层次的方法涉及的是研究者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本体论”(ontology)是源于古希腊的一种说法,指研究“存在”的学问。这里的“存在”(being),与我们今天的理解不是一个意思,它是指事物的看不见的本原。在哲学史上,有关世界的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观念的对立,就是本体论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着的科学 ,要历史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质的规定性是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 ,其基本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否认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否认马克思辩证法的客观性等观点是错误的。“回到马克思”的观点不可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路在于进行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宣传教育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宣传教育的经验 ,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 ,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前提 ;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 ,首先要建立和形成一套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三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采取多种多样形式进行哲学宣传和教育 ,四是要适时处理好哲学和政治的关系 ;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教育要讲效果。  相似文献   

8.
所谓预见能力,指企业决策者根据事物发展的特点、方向、趋势,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创新性地进行推测、推理的一种能力,是思维能力性的表现。预见性思维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模糊性。决策者预见性思维的指向是将要发生的事,由于未来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因而决策者的预见性思维具有不确定性;二是创新性。主要是指决策者的预性性思维能冲破现实的习惯性约束,把当前尚未形成而将来可能或者必然形成的因素以观念的形式创造出来,从而提出前人没有提出来过的问题;三是超前性。它以过去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国际化,企业的内外经营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企业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正确、迅速、果敢的战略决策是企业能抓住市场机遇获得成  相似文献   

9.
论创新思维及其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和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思维上的创新,是指创造(或者说是"产生")一个新的思想、观点、知识等.创新是指创造一个新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一个新的思想,也可以是一个新的事物.如果创新指的是创造一个新的思想,那么创新就是指创新思维:如果创新是指创造一个新的事物,那么创新思维就是创新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因为要创造一个新的事物就必须先在思想上进行创新.正因为创新具有这两方面的含义,从而容易导致人们对这两者的混淆.  相似文献   

10.
世界无本原可言,指世界在哲学意义上无本原可言。世界本原是指在世界寻找一个最为根本的"物"作为整个世界产生发展归复的始基,而这个"物"本身是不可能存在的。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存在着的。世界本原非哲学基本命题,恩格斯讲的本原,指的是思维和存在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  相似文献   

11.
和合哲学思想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传统文化资源,因此,廓清和合哲学的源流、内涵和局限是很关键的。必须辩证地吸取和合哲学的思想资源,不能因为和合哲学的合理性而否认它的历史局限性,也不能因为它的局限性而否认它的当代性。对和合哲学思想的创造性转换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2.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我们既要认识事物的质,又要认识事物的量,既要对事物作定性分析,又要对事物作定量分析,才能完整地把握事物。刑法学作为一门研究犯罪和刑罚规律的科学,它也是一门既定性又定量的科学。本文拟从哲学的角度,对刑法学中的质和量问题作粗浅的探讨。一、刑法学中的质刑法学中的质,是指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此刑罚与彼刑罚相区别的规定性。 (一)罪与非罪的质的规定性什么是犯罪?我国刑法第10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个定义,是我们认定犯罪,  相似文献   

13.
在赫勒历史哲学研究中,一方面,乌托邦是指一种赫勒历史哲学中始终可以感受到的超越现存向往美好的理念、理想和信念;另一方面,就赫勒历史哲学的整体建构而言,确实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理论构架,在这个意义上,乌托邦是对赫勒历史哲学总体上的概括用语,指其可望不可及的空想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一、矛盾的层次性及对矛盾概念的新理解1.普遍性联系和普遍性差异的辩证关系构成了事物的表层矛盾。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一条基本原则的普遍联系,指的是“世界性的全面的包罗万象的”最一般意义上的联系。宇宙间的事物都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每一事物总是同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整体之中。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物质到人的思维,普遍联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与上述这种普遍联系相对应的是最一般意义上的普遍差异。讲联系,本身就意味着至少是两个不同的事物或一事物内部两个不同的方面之间的联系。商品得以交换的基础是价值,而交换的前提却是它们的差异,即不同的使用价值。完全相同的商品是根本不能发生联系的。绝对同一的事物只能是抽象的事物自身,无联系而言。有联系的事物一定是差异的,有差异的事物存在着联系。离开联系,无所谓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一、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三个代表"中讲的"先进文化",主要指先进的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谐哲学是当今时代需要的哲学形态。和谐哲学与斗争哲学的区别在于:斗争哲学讲斗争,也讲统一,但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当下的这个统一体;而和谐哲学讲统一,也讲斗争,但斗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统一体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联系或关系作为普遍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唯物辩证法把世界看作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而要求用整体性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如果公安人员在侦破各类案件时,能用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哲学观点来分析案情,定会提高侦破案件的效率,尤其是在串案、并案的侦破过程中,运用联系的这一哲学观点,效果会更佳。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代表?目前人们一般在三层意义上使用:作为活动,指替别人或组织行使权利(办事和发表意见);作为人,指被选举或委托代替别人或组织的人;作为物,指某一类事物的典型。这里,我们要论述的是前两种意义上的代表现象。透过上述的感性认识,从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来把握,代表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委托关系,它显示着某一社会  相似文献   

19.
法哲学是一门重要的理论法学学科 ,加强法哲学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法哲学的研究对象、范围、体系的确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本文回避以下定义的模式回答上述问题 ,而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主要法哲学观的分析 ,经验地总结出法哲学的若干基本属性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哲学作出界定。本文以悖论的形式将法哲学的基本属性概括为 :一般性与特殊性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分化性与综合性。  相似文献   

20.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成为科学的一个根本特性所在,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里的“实践”只能是“革命的实践”,即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方向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什么“人学的空场”,但也不能笼统地讲“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的“人”始终是“现实中的个人”,即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劳动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规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的阶级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