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令)号]第495号令[公布日期]2007·4·22[类别]行政法·人事[施行日期]2007·6·1[同时废止法规]1988年《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严肃行政机关纪律,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为,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  相似文献   

2.
行政处分行为可诉性探析靳学英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对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处分,人民法院不子受理。按一般理解,行政处分属于内部行政行为范畴。这类案件是否全部属于内部行政行为,是否...  相似文献   

3.
初创时期的德国行政法借用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来建构其核心概念——行政处分,行政处分因而成为行政法上的法律行为;作为“规定功能的法概念”,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原则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公法上也可以成为实践“依法行政”原则的手段。为了适应扩大诉讼救济范围的需求,行政处分概念与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发生分殊,成为行政法上“法的行为”(Rechtsakt)。在社会法治国、行政国家的背景下,行政处分概念出现了向民事法律行为回归、“阶段化行政处分”等新的发展趋势,以克服传统行政作用方式的“僵硬性”。中国的行政法亦创设了类似于行政处分的具体行政行为概念,但由于对德国法上行政处分与民事法律行为源流关系的疏于整理,在相关的研究中出现了脱离学术传统、随意创设的局面。对这两个概念源流关系的梳理可以对国内相关的研究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具体行政行为之无效与可撤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体行政行为 (意即我国台湾行政法上的行政处分 )指行政机关就公法上具体事件所为的决定或其他公权力措施 ,而对外直接发生法律上效果的单方行政行为。① 行政机关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 ,由于工作人员业务能力、道德品质、客观条件等各方面原因 ,在事实认定、适用法律、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和方式、表达行政机关的意思表示等方面难免发生错误 ,这就导致了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 (即瑕疵 )。违法的种类和程度不同 ,法律后果也不同。德、日、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和我国台湾、澳门地区等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行政法理论和立法体例大都规定了有重…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对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处分的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按一般理解,行政处分属于内部行政行为范畴。笔者认为,行政处分并非全部属于内部行政行为,并不是全不可诉。  相似文献   

6.
一、“行政事实行为”概念的提出 “行政事实行为”这一概念首倡于魏玛共和国时代的德国学者耶律纳克(W·Jelinek)。耶律纳克认为,公权力之事实上行为并非受到行政法支配,如若违法则依刑法、民法或国家赔偿法确定其赔偿责任。在我国,行政主体的“事实行为”概念首见于《行政法概要》:“国家行政机关的行为,有的直接发生法律效果,称为法律的行为;有的不直接发生法律的效果,称为事实的行为。”在“行政事实行为”这一概念的发源地德国,行政事实行为只是一个学理概念,并且这个学理概念从未得到过统一。德国传统的行政诉讼奉行的是“无行政处分即为无法律救济”的诉讼原则,“行政事实行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对主管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不服,是否可以向监察机关寻求救济?四川王颖王颖同志:这里讲的“救济”是指纠正已经发生或者业已造成损失、损害的不当行为。国家公务员不服行政处分决定,通过监察机关寻求救济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公务员对主管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分不服的救济,另一种是公务员对监察机关直接给予的行政处分不服的救济。在这两种情况下,公务员不服行政处分决定时,都可以通过监察机关得到救济。一、当给予处分的决定机关是主管行政机关时,公务员对主管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分不服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  相似文献   

8.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进步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使我国的行政纪律惩戒规范变得更加完整和系统化。在内容上突出了从严治纪;在程序上对行政处分作了详细的规定,这必将推进行政处分工作的法治化。《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疏漏之处主要有:没有规定国家对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行为的追究时效;没有明确是否适用于行政机关内的聘任制公务员;行政机关以外的公务员处分工作是否参照其执行也未予明确。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局一名国家公务员因违纪受到行政处分。请问在将行政处分决定送达给受处分人本人的同时,还应将行政处分决定送达哪些单位?广东孙明孙明同志:行政处分决定送达的目的,是为了使受送达人以送达的法律文件为根据,实现法律文件规定的法律后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作为主管行政机关,其给予所属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除应当送达本人以外,无需再送达其他单位。因为作出行政处分的主管行政机关同时也是执行机关。但要将决定的内容报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抄送对被处分人具有干部管辖权的党的组织部门。所以你们无需再将行政处分决定…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与行政法姜明安自80年代起,中国开始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行政法也随之生长、发展起来。首先,国家开始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各行政领域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其次,或与此同时,国家也开始制定法律、法规规范政府机关的行为,包括以行政组织法规范政府机关的组织、...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自行决定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同需报有关部门批准的行政处分决定的生效日期是否一样?如不一样,其生效日期应如何起算?山东:甄英甄英同志: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国家公务员受到行政处分,其所受行政处分的时间自有法定的批准处分权的国家行政机关批准之日起算。国家行政机关对于国家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不同职级的国家公务员由于人事管理权限的区别,不同的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决定的生效日期的计算也有所区别,具体是:(一)对于本机关任命的国家公务员,其所属国家行政机关可以决定并执行…  相似文献   

12.
法言法语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是指由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的处罚。行政处分,是指特定行政机关或行政机构根据法律规定所赋予的权限,对违反内部行政的有关规定或有某种违纪行为的,与行政机关存在身份上行政隶属关系的内部工作人员所实施的处分。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虽然都是行政机关对违法违纪人员进行的行政惩处,但二者是有区别的:(一)惩处的机关不同。行政处罚.其作出处罚的机关,是具有社会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机关、食品卫生行政管理机关等。而行政处分,则是由行政机…  相似文献   

13.
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活动与活动基本价值目标的重要标准,行政法效率则是衡量行政法具体实施情况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但是,目前行政法的制定以及执行过程主要是通过行政主体的各项行为来完成,因此,行政法效率会需要通过行政主体的活动来实现。在行政法的执行过程中,应该严格的贯穿效率原则,提升行政法的执行效率,此外,要注意到,为了提升行政法的效率,行政机关就必须要倾听民众的意见。提升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效率,为公民提供公平的言论平台,促进行政法执行效率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教育局是行政机关,而其管辖的学校是事业单位,教师又不属于监察对象。教育局给予教师的纪律处分,教师如不服可否向监察机关申诉?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纪委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纪委:《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十八条第四项规定:监察机关“受理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主管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第三十七条规定:“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对主管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处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监察机…  相似文献   

15.
商业贿赂行为及其法律管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业贿赂行为及其法律管制周家贵一、商业贿赂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我国国务院早在1981年开始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法律管制。1988年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规定:"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  相似文献   

16.
一、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申请执行期限的两种不同意见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作为行政机关落实和实现其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模式,就涉及行政机关何时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问题。依照《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行政法解释》)第八十八条的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在适用该司法解释和实际操作中,就存在了两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不服行政处分,向哪个部编辑同志:因我犯有错误,单位对我作出记大过处分决定。我对该行政处分决定不服。请问: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维护自己的权利?可以向哪些部门提出申诉?福建:江宇江宇同志:你单位对你作出记大过处分决定在性质上属于主管行政机关对国家公务员作出的行政处分,如果你对此行政处分决定不服,有以下几种申诉渠道:(一)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所受纪律处分不服的,应该在接到通知后一个月内,向处理机关要求复议,并且有权直接向上级机关申诉。(二)根据《国…  相似文献   

18.
公定力是行政行为独有的效力,行政行为公定力是行政行为做出机关对行政行为作出的有效性评价。行政行为公定力具有推定性、对世性、抽象性、恒定性、否定方式的法定性等特点。行政行为公定力范围应当采用"有限公定力说"。负担行政处分是行政行为公定力的研究基点,授益行政处分也具有公定力,抽象行政行为和准行政行为不具有公定力。无效行政行为因为行政相对人行使宪法上的抵抗权而不具有公定力,一般违法行政行为不具备抵抗权行使的条件,因而具有公定力。  相似文献   

19.
实施行政处罚行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实施行政处罚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中取信于民的基本工作要求之一。笔者根据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及行政法的有关原理,结合司法实践,着重谈谈实施行政处罚行为中应正确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 台湾《人事月刊》1988年第7期刊登台湾中兴大学教授城仲模的一篇题为《现代行政法学发展的新趋势》的演讲稿,摘要如下: 一、传统行政法学的特点根据传统行政法学的内容、行政处分及法院的判例,可以将传统行政法学的特点归纳为: 1.重视实体法。如民国三十年前后,国内最盛行的是美国学者Goodnow的“行政法的一般原理”,其中几乎用了五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介绍行政组织。 2.偏重于行政机关的公权力。行政法所论都是在讨论如何维护行政权,强调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