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结束至今,世界上共发生了200多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伤亡约2000万人。作为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机关,由于常任理事国(美、苏、英、法、中)之间的争夺(实质上东西方的争夺),使安理会实际上瘫痪了40年,以至不能履行自己在发生冲突时通过调解(宪章第六章)和必要时通过军事行动(第七章)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任务。正职联和国秘书长加利所述:“由于冷战的抑制因素,安理会不能采取宪章所允许的强制措施,因此维持和平行动就演变成了一种抑制冲突的非强制手段。” 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序言宣称:“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为惨不堪言之战祸……。”联合国的首要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做了两手准备:一是武力解决,二是和平谈判。在朝鲜战争之后,由于美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武力解决台湾的时间被向后推延,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把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向转移到了和平谈判上来,并为此付出了长久的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以“七·七”事变为开端,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近卫第一次内阁在侵华战争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华采取政治诱降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史学界只注重近卫内阁对华武力进攻的一面,忽视了它企图利用“和平工作”对华诱降的一面。王辉在《辽宁大学学报》今年第4期上撰文,对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剖析。一、近卫第一次内阁的对华诱降外交,其核心是以诱降蒋介石为对象,目的是迫使蒋投降,早日结束对华战争。其诱降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变化,错综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1、从“七·七”事变到“八·  相似文献   

4.
<正>(一)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提出劝告,予以一机会以向三国无条件投降,免日本全体人民遭受战争之惨祸。(二)三国陆海空部队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联合国之决心之支持,对日本全面作战,不  相似文献   

5.
中国内战的爆发与苏联对国共双方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苏联明里支持国民党,但暗中却不与国民党合作,致使国民党在美苏之间由表面上的中立最后完全倒向美国,毫无顾忌地发动旨在武力消灭中共的战争;另一方面,苏联为一己之利压制中共,但暗中也给予了中共有限的援助,这既使中共坚定了独立进行武装斗争的决心,也使中共增强了战胜国民党的信心。国共双方,一方敢于发动战争,另一方又无所畏惧地应对战争,战争于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相似文献   

6.
1945年战败之前的日本,是一个典型的极端军国主义国家。军国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在国际关系上迷信武力,崇拜战争和杀戮,凭借军事手段对外侵略扩张,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奉行军国主义的国家野心勃勃,肆无忌惮,甚至企图以武力征服一切异己民族。因此,军国主义既是一种反动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是一种反动的对外政策取向。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可溯源于16世纪末丰臣秀吉侵朝征明的战争,到了德川幕府时代,更是普遍影响了一般民众,明治维新之后有愈演愈烈之势,至二战期间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肆虐范围之广、罪恶程度之深,无有…  相似文献   

7.
李开盛 《学习月刊》2012,(11):46-47
一年之前.当美军在建立禁飞区的名义下拉开“奥德赛黎明行动”的大幕时.对于应不应该以武力去保护一个国家的平民并帮助他们推翻被认为是独裁者的政府.在中俄与西方之间是有不少争议的。一年之后.利比亚战争的烟尘已经散去.但同样的争议又开始围绕叙利亚而出现.这说明.以中东民主进程为背景利比亚战争并非孤例.它触及了一个应予以持久而充分重视的普遍性问题,即民主与战争之间的天平究竟如何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战争后联合国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蒲俜 《新视野》2003,1(4):78-80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违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战争,反映了当今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强大的现实。联合国的权威虽受到损害,但并未因此失去在世界和平与安全领域的重要地位,仍然将在伊拉克战后重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尽管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有其局限性,很难彻底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但它作为国际关系协调中心的地位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24):4-11
近日,随着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伊朗核问题报告的出台,之前一度被媒体热炒的西方国家和以色列要攻击伊朗的传闻再度甚嚣尘上。以色列官方不但罕见地在多个场合表态要动用武力消除伊朗的核设施,总统佩雷斯更直截了当地发出可能空袭伊朗的恫吓;而一直视伊朗为中东地区最大威胁的美英高官也不甘寂寞,竭力为下一步可能要进行的军事打击伊朗大造声势。眼看着,一份由核报告所引发的战争危机正在中东地区上空弥漫开来……  相似文献   

10.
博识文萃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组织的总章程。它于1945年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签署,同年10月24日正式生效。 联合国宪章共分19章,111条。它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联合国应为实现以上共同目标,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宪章规定,为实现上述宗旨,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下列原则:联合国组织基于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应忠实履行它们依宪章规定所承担的义务;各会员国  相似文献   

11.
一最近,日本政府内阁会议相继研究通过与“有事法制”相关的三项法案:即“武力攻击事态法案”、“自卫队法修改案”和“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修改案”。这三项相关法案的主要内容有,政府将对发生武力攻击或预测发生武力攻击认定为“武力攻击事态”;政府将在内阁会议上决定对应基本方针后,设立以首相为总部长的对策总部,实施构筑阵地、出动部队等对应措施;首相有权指示地方政府等采取必要的措施,国民有义务努力进行合作;因部队出动、构筑阵地,自卫队可强制征用私有土地、拆除民房等,有权处罚违反物资保管命令等。“有事法制”三项相关法案如在日本国会通过,日本今后的军事行动和行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刚刚通过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就武力登场。这是继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西方多国再次对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动武。至此,利比亚持续了1个月的动荡从民众抗议、双方内战进入了西方卷入的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一、美国支持中国成为大国中国大国地位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提出来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美国在远东的主要目标是“在首先打败德国的全面战略中实现日本的无条件投降”[1] (p3 0 )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美国在采取拖住中国战略的同时 ,又采取了使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政策 ,以便最大可能地利用中国的军事力量和战略地位。美国国务卿赫尔对美国对华政策是这样表述的 :“我们在中国有两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采取共同行动 ,有效地进行战争。第二个目标是在战争之中和战争之后 ,承认中国是大国 ,她享有与强大的西方盟国———俄国、英国和美国平…  相似文献   

14.
胡平 《党员文摘》2009,(3):12-13
二战之后,一部“和平宪法”(《日本国宪法》)的诞生,使情报在日本有了质变的意义。它明确规定“永远放弃为国家主权而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用来从事传统情报活动的必要手段,也为此被限制到最低限度,并且情报工作的重心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中来。战后日本的情报活动,90%直接用于振兴、繁荣经济。  相似文献   

15.
1945年6月26日,在《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上,中国代表团惟一的中共代表董必武,在宪章上庄重地签了“董必武”三个刚劲有力的楷体字。中国这个积弱多年的“东亚病夫”,以它在二战期间用鲜血和生命的巨大代价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跃进了世界大国之列。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战的主要领导力量,早已为世界所瞩目,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但中共代表董必武的美国之行却充满了艰难、障碍和坎坷。  相似文献   

16.
战时兵险(以下简称兵险)是在战争环境下开办的一种特殊保险项目,即保险人负责赔偿直接因战争行动(包括海、陆、空)对被保的财产、物资所造成的损失。这是保障战争期间的生产、生活不致中断的有力措施。我国开办兵险,最早可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即国民政府财政部委托中央信托局开办的战时运输兵险和战时陆地兵险。  相似文献   

17.
“逐步升级”战略,是目前约翰逊政府在越南推行的战略。这种战略是:把战争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又分成为若干阶梯,依次顺序逐步加强和扩大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统治集团声称,它们不一定机械地沿着这梯级扩大战争,在执行时可能跳跃升级或突然冒险上升到最高梯级。美帝国主义正在把越南变成这种战略的试验场。  相似文献   

18.
<正>《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兵学战法的重要著作,在深入探讨战争方法的同时,对如何做好军事信息保密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孙子认为,兵者诡道,战争全程中,敌我双方不仅是武力战,同时也是信息战、智谋战。他注重军事信息保密的思想,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部兵法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7,(3)
朝鲜战争作为"冷战"初期两大阵营之间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较量,在国际政治史和国际关系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斯大林从苏联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美国改变其太平洋防御政策之机、在毛泽东访苏谈判之时,最终决定答应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的请求。斯大林的支持成为金日成敢于发动朝鲜战争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围刚刚通过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就武力登场。这是继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西方多国再次对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动武。至此,利比亚持续了1个月的动荡从民众抗议、双方内战进入了西方卷入的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