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高考第九题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中,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哪个好?当然是社会主义制度好。’请你运用所学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加以展开论述。”这个命题确实好,它体现了教育部关于组织高中学生学习《邓小平文选》的通知精神,又紧密配合中学《政治经济学常识》课的教学,既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既定价值目标。邓小平关于“先富共富”的论述和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是我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实现共富之路的两个重要成果。前者针对初级阶段的国情.提出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构想:后者不仅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先富带后富”的实现途径。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富之路因此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3.
“先富”和“共富”是我国改革开放以降实行的社会主义富裕政策,在改革发展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作为一种公共政策本身就有合法性属性,同时,自身也承载着支撑政治系统合法性的功能。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是“富裕”政策的合法性基础;“先富”在改革之初为打破平均、摆脱贫困功不可没,具有历史时代的合法性,但随着改革的深化、贫富的分化,“先富”的政治合法性下降,“共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合法性程度上升。因此,当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共富”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4.
今年高考政治试题中关于“先富”必然“共富”问题的答案与现行教材之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有矛盾。高考答案中讲“国家只有一方面提倡先富帮后富,一方面对收入过分悬殊的现象实行干预和调节,才有助于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否则,先富未必共富。”然而,高一《思想政治》(下册)的教学参考书中却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有制是主体,其他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因此,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和地区必然能够带动、支援另一部分人和地区实现共同富裕。”(1993年11月第1版…  相似文献   

5.
1984年高考政治试卷的命题好,就是难了一点。这是师生中普遍的、基本的反映。好在那里? 一、命题的覆盖面大,跨度大,狠抓了基础知识和关健问题。《政治经济学常识》大小题共八题,占40分。内容涉及第二课至第十课,而且又是每课的关键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大小题共十二题,占50分,题的内容涉及到每一课,也是带关键性问题。二、命题既紧扣大纲和教材,又灵活多样,联系实际。如第七题,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命题采取了教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执行了“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一部分人和地区确实先富起来了,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为此,有人认为允许先富会导致两极分化,不符合共同富裕的原则;也有人片面抓先富,忽视扶持落后促共富。事实证明,共富是目标,先富是条件,从先富到共富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扩展和提高、不断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发展过程。二者是辩证的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在当前实际工作中,既要注重抓先富,又不可忽视扶持贫困抓共富。  相似文献   

7.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简称“部分先富”政策),作为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其立足点在于通过部分先富的导向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怎样使这一政策充分发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正是贯彻好这一政策的关键。一、“部分先富”政策的作用机制——优化效应“部分先富”政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效应体现出来,具  相似文献   

8.
第一,2004年试题突出地体现了年度间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是政治理论命题一贯的方向。所有的社会热点问题几乎在命题中都有体现。命题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与“形势与政策”  相似文献   

9.
2003年文科综合(全国卷)41题第(4)小题较好地贯彻了《考试说明》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试题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材料新颖,时代感强。对三峡工程建设移民从依法治国角度考查,注重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同时也体现了政治学科反映国家意志、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但美中不足的是主观性试题的参考答案明显存在瑕疵。对此,笔者冒昧说出自己的拙见,以求教于命题专家和广大同仁。文科综合(全国卷)41题第(4)问是:“依据上述材料(材料略)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我认为参考答案缺陷有二:1.该题的答案以偏赅全,不利于考查学生的辩证…  相似文献   

10.
问:教材第五课课题、第一节节题、第六课课题与课程标准不大相同。这种变动的依据是什么?在课程标准中,第五课的课题是“财政和税收”;第六课的课题是“银行和储蓄”。教材分别改为“财政税收和纳税人”、“银行和储蓄者”。这种变动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编订原则之一是,宏观经济问题与微观主体结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的编写也遵循这一原则。这一原则在第三、四、七课的课题中均已体现。为了与这几课课题一致,这两课课题的变动是必然的。具体说来,第五、六课是从分配领域介绍我国财政、税收和金融方面的一些具体知识,但并不…  相似文献   

11.
"先富、后富、共同富""大政策"是一个有机整体。其要义是"致富",本质是"共富",核心是允许和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关键是"先富"带帮"后富"、"后富"赶超"先富"。坚持和贯彻落实"大政策",必须准确把握其整体特性,充分认识其国策地位,全面理解"致富"内涵,正确把握"先富"与"后富"的评判与评价,深入认识"共富"的要求和"致富"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省委于去年底今年初提出,要把如何“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推动海南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第五次党代会重点解答的一个重大“命题”。在第五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卫留成代表省委所作的报告对这一命题作了怎样的解答?  相似文献   

13.
余群 《人民政坛》2014,(3):23-24
开栏的话:“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既要发展、又要环境,不走老路、不留后患,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这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尤权作出的庄严承诺。让我们自豪的是,在富美福建的建设进程中,各级人大没有缺位,他们积极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不断推动实践创新,为助推“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而积极行动着..为记录基层人大在“百姓富”、“生态美”建设进程中的有效作为,本刊从2014年第3期开始设立“建设富美八闽”专版,分别展示各设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进“百姓富”和“生态美”建设进程中行进的坚实足迹。  相似文献   

14.
黄惠煙 《思想战线》2000,26(5):13-15
在邓小平的"先富共富”论中,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新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整体推进,"先富共富”的辩证法思想,必将日益显现出其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政治高考试题,吸取了近几年试题的优点,继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命题方向,又有较大进展。 一、站在新世纪的时代高度,注重全面体现近年来重大社会热点 如第1、2两题体现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热情歌颂了“九五”以来我国的重大成就,展示了我国“十五”期间的宏伟目标。第4、10、22、38、39题体现了“十五”计划的制定和实现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第3、7两题体现了反对美国侵犯我…  相似文献   

16.
把“先富帮后富”提到突出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全瑞 《长白学刊》2003,3(2):63-65
我国经过23年的改革开放,一部分个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已经变成现实,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个人和地区还未富起来,这为先富帮后富创造了条件和对象。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消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把“先富帮后富”这个中心课题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先富与共富是经济伦理的一对重要范畴,它涉及到财富的创造与分配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财富伦理的重要表现形式.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和同等富裕,而是建立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基础之上的以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了达到共同富裕,必须首先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借助先富者的示范力量或其经济实力,带动和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和地区富裕起来.实现先富和共富结合,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是社会主义财富伦理和经济伦理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经济建设“切忌争取政策时搞的‘头破血流’,一旦到手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在巫溪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洋希望渝东南和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要认真研究市里的支持政策,把政策用足用活用好。“既要马儿跑,可政府又不给我们‘吃草’。”——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  相似文献   

19.
肖世中 《创造》2022,(7):35-36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增强“术”“学”“道”的修炼学习、内化提升,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思政课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本质属性,也才能真正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11届3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有一部分农民先富了,农户间收入差距也有所拉大,这是否会导致中国农村两极分化?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在武汉市远郊黄陂县车站村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查研究,与此同时,进一步学习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深深地感到邓小平同志关于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思想的正确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了必由之路 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早在1978年底,他就讲过,“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劳动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142页)。后来,他又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到“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6页)这是一个“大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