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06,(5):78-79
所谓心理疲劳,是指人在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工作和活动的情况下,伴随着肌体生理方面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因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心理疲劳并不完全是客观生理指标变化的反映,常常带有主观体验的性质。对于产生心理疲劳的人,轻者出现厌恶、逃避工作、学习、生活的症状,重者还可出现抑郁症、神经衰弱、强迫行为,以及诸如开始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的改变。产生心理疲劳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和学习、工作过量。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高度的竞争性,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害怕在竞争中失败,由此导致了心理的紧张与疲劳。此外,繁杂的信息轰击、住房拥挤、噪音、工作条件恶劣、疾病、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事业遭到挫折等,也都是诱发心理疲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无望”心理,指某些领导干部到了一定的年龄段,或在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感到已经没有升迁的可能,产生了一种仕途已走到尽头的末日心态。据调查,这种不健康的消极心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无望”心理的生成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虽然客观方面的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笔者认为,主观方面的原因仍然是最主要的。这里仅对主观方面的因素作一初步剖析。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这是一。产生“无望”心理的同志往往对自己有着过高的期望值、他们总认为自己目前的职务与自己的能力还不相称,认为自己还应该有更大的…  相似文献   

3.
李会 《学习论坛》2000,(11):37-38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通过解疑释惑满足人的精神方面的需求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从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这个角度看,由于人的精神需求主要是由人的认知活动,意志活动、情感活动产生的对真善美的追求,那么,把真善美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阈,具体地从真善美着手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将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好的一个切入点。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真”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要真。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真,意在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应有求真、求实的素质,不欺、不骗的态度。无…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历来强调,共产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党员个体不断进行心理调适,使之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当前,探究党员内心世界的变化及其规律性,是党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引起许多人心理不适应,另一方面也对党员形成新型的、富有时代精神的心理机制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激励党员进行心理调适的直接动力。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脱离了客观世界就不可能有任何心理活动的产生。同样,客观形势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会注意到有一部分教师总打不起精神来,甚至有的人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混日子。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当教师对其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动机或者毫无兴趣,但又无法逃避职业生涯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得不面对教育教学工作时,心理上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工作绩效明显降低,从而表现出职业倦怠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情绪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刺激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无论人们对客观刺激抱有什么态度,自身都会直接体验到,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征。对于同一个刺激,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待同一个刺激,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也可能产生不同的体验。客观刺激满足了我们的需要,我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客观刺激没有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就一般而言,消极的情绪体验都属不良情绪的范畴,但如果消极体验是一时性的、短暂的,其对当事人的身心及工作不会造成大的损害;若消极体…  相似文献   

7.
人们通常只看重考察在识人、选人、用人方面的作用,而忽视考察的监督功能。其实,通过考察,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干部的情况也是对干部的有力监督。准确掌握德能勤绩,发挥评价监督功能。考察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全面准确地把握干部的德能勤绩情况,特别是廉洁自律情况,考察报告要写实、写真,评价要准确适当。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个人对干外界的评价,都有一个从心理感知到心理反应的过程,当评价恰如其分时,就为人们所认同;对人产生激励和督促作用;反之,当评价失实时,人在心理上便产生逆反,行为上产生抵触,使评价失去应有的…  相似文献   

8.
刘佩铭  王益荣 《唯实》2009,(3):40-43
社区居民总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之中,当这些客观环境要素被居民感知、分析、加工后,便形成了以观念形式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心理环境,并对他们的生活、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正确把握社区心理环境的理论基础、主要特征,有助于掌握社区心理环境建设的功能定位及实现理路。  相似文献   

9.
确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战略思想,把爱惜人,承认人的价值、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使企业从注意对物的管理,转向重视对人的管理的轨道上来。从而能使职工对企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近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客观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前两项低层次需要,可依靠物质激励的力量,后三项高层次的需要,则要靠精神激励的力量,激发其潜在能力。马斯洛的理论被国际心理学界所承认。1974年美国民意研究中心对“双激励”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当人心理不和谐时就会产生不和谐的社会行为,对社会起到破坏作用。因此,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和谐便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一个领导者,他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如果不能胜任所担负的领导重任的需要,就有可能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不稳定,产生危机感和紧张感,表现为一种本领上的恐慌。按理说,一个干部担负着他力所不能及的工作,就像让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走上大学讲台,让一个不熟悉军事的人去指挥一场面对面的战斗一样,必然会有惶恐不安、如临深渊之感。特别是今天我们的干部面对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出现本领上的不适应甚至恐慌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干部为没有本领而恐慌并不可怕,这是干部认识自身不足,敢于正视挑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听人讲,中医讲究人体要保持阴阳平衡,一旦出现不平衡就可能发生疾病。我理解,心理医生做的工作,主要是帮助患者平衡心理,以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在个人生活中,平衡心理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不断平衡心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如今,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看似不合理、不公平、不遂人愿的事:某某人赚了钱、某某人升了官、某某人买了车、某某人出了国……我比他们强,可还不如他们——于是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   如果这种“不平衡”发生在某些领导干部身上而又不善于自我调节,就有…  相似文献   

13.
在通常情况下,领导考虑最多的是自己要求职工干什么,很少考虑职工要求自己怎么做。职工对领导的心理要求,暗自形成各人对领导的心理评价,并由此产生出各种情绪,这种情绪又不可避免地被带到工作和生活中,支配着人的行动。不同的职工对领导有不同的心理要求,但在不少方面职工的心理要求是有共同点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凭能力领导,不凭权力压人。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政策理论水平高,有远见卓识,看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优秀传统和思想结晶,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思想和高尚情操,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产生、确立和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产生的基础、确立的维度、发展的路径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视角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生成之基、确立之维、发展之径进行解析,是一项全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精神,从哲学的层面上讲,指的是由物质产生的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精神有时又指一个时期、一件事情以及一次会议的主要意义、宗旨,如我们常说的会议精神、文件精神,等等。精神用在人的身上,往往称为具有"精神气",说的是一个人的生机和活力。中国人通过历史提炼出的精神有很多,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这其中,抗战精神无疑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影响全国民众,对中国历史产生过,而且还将继续产生重  相似文献   

16.
心理疏导是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最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加强心理疏导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部队官兵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要将部队心理疏导工作价值最大化,就要坚持心理疏导的常态化、以解决问题为发展目标和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三个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冷漠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是一种心理偏差。主要表现为对人对事没有热情、缺乏爱心,不与人交往,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具有冷漠心理的人往往很少交往,除了必要的工作、生活、学习外,都不与他人接触。它具有年龄的普遍性、非沟通性、逃避性、病理性。这种心理偏差如果不及时纠正,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危害,会使青春失去活力和色彩。  相似文献   

18.
在生活中,你不难发现,常有人因工作环境不理想,从而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即职业自卑感。在与人交往中,他们往往觉得自己的职业不如别人,而不愿谈及自己的职业、收入,甚至不愿说出自己的单值或工种,以免被人看不起。在心理学中,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点,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严重的自卑心理能导致一个人颓废、悲观、心灵扭曲。不管你是清洁工、困难企业职工,或是机关干部、厂长经理……在社会生活中,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职业分工不同。农村的人与城市的人,富裕的人和贫困的人,学历高与学历低的人,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相似文献   

19.
加强法院队伍管理教育是法院实行科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着眼于人的因素,紧紧抓住人的管理教育,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一、加强队伍管理教育,是新形势对法院工作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加强,法院的审判领域越来越宽,执法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各种问题和矛盾也相应增多。这些新情况,新变化,要求法院领导既要重视对物的管理,又要做好人的工作。加强法院队伍管理教育,是创造性地做好法院工作的长远之计,也是适应形势变化的当务之急。首先,加强队伍管理教育,是铁路法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20.
情绪、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成份。“有效的领导者就是最大限度地影响追随者的思想、感情乃至行为。”﹂作为领导者,仅仅依靠一些物质手段激励员工,而不着眼于员工的感情生活,那是不够的,与下属进行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美国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拉扎勒斯提出.当前面临的事件触及个人目标的程度是所有情绪发生的首要条件,当该事件的进行促进个人目标的实现时,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目标是个人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它表现为个人的理想、愿望、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盼,一般存在三类心理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