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社会主义本质蕴涵在“社会”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从国家政权和企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但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浮出水面。为解决社会矛盾,应该把马克思有关社会建设的基本思想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之路:不仅要着眼于“物,”更要着眼于人和社会关系;不仅要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更要实现和谐的社会关系的可持续。为此,要以人为本,调节社会差别,推进民主政治进程,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这不仅要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尤其应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社会文明;还应从环境的角度,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把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新的历史时期治党治国理念的新飞跃,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当代实践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和今后县乡党委无疑要围绕这一中心任务抓好宣传工作。在宣传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二十字目标要求,不断创新内容和方法。一、以人为本是新农村建设宣传工作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工作只有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朱湘虹  黄明哲 《求实》2007,1(11):48-52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主要内涵,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全面开展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要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具体化为执政为民的实践,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从制度上、政策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平等尊重公民权利,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要努力拓宽以人为本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是启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金钥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科学的世界观。“人是社会的本质本原”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人为本在国家政治学说中坚持以民为本,在伦理道德领域坚持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即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必须培育合格的现代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要以人为本,才可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苏荣友  丁占春 《求贤》2006,(7):37-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人事人才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搞好技术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9.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明确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的发展观,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全面的社会发展观,是我们新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是要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牢记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符合人类共同愿望、具有很高认同度和极强感召力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谐社会始终是以“人”作为判定依据、核心要素和关注焦点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法治理念应当是“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是我们进行中共党史研究的科学理论基础。研究中共党史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党史,促进党史研究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伦理构建何以合理可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虚拟社会伦理生活不同于现实实存社会伦理生活。因此,对由网络虚拟生活所引发的诸如自主自由与责任淡化、价值多元与道德冲突、非人性化与道德冷漠等基本伦理问题的解决以及网络伦理的合理构建,也就不能只停留于对个体德性的要求,而应从网络虚拟社会自身特点与内在矛盾,以及网络生活的基本伦理问题的生成、运行和实现机制入手,以制度同意为着眼点,方可使网络伦理构建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和实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而人们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心理基础,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因此,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积极面向社会心理领域,探索和发展新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结合国际上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针对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和谐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同时也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腐败是权力的异化,直接损害党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总结党的执政历史经验,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提高执政主体的素质和巩固执政基础是三件必须办好的大事。  相似文献   

19.
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文明的当代转型是以现代法制的理性整合为前提,而现代法制的理性整合则是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和社会现代化的可靠保障。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人类活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以人为本、多元一体、公平正义、稳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基本价值诉求构成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