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世益 《半月谈》2004,(20):80-81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其中也经历了许多曲折。温家宝总理今年9月底访问俄罗斯。与俄方在能源合作方面取得了一致意见。俄方明确表示。在远东石油管道走向问题上.不管采取什么规划方案.都将积极考虑石油管道通往中国。10月中旬。普京总统访华时重申。俄方关于同中国能源合作的决定始终未变。有分析人士认为。温家宝总理访问莫斯科基本上解决了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石油和天然气问题。此前有关中俄能源合作的种种猜测和传言不攻自破。有充分理由相信。中俄能源合作自此将驶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正全力以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却碰到了资源紧张、能源短缺、环境压力太大等种种困难。今后如何发展,成了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国共产党人以敏锐而智慧的眼光洞察这些严重困难.及时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倡导和发展循环经济,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周淑娟  祁彬 《前沿》2007,(12):74-7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由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投入推动增长转向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先进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来说已经刻不容缓。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将会逝去,能源短缺越来越严重,经济增长也不会永远保持高势头,所以要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满足市场对高新技术需求的增加;追加科技投入同时也要形成大规模的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条件;使企业成为有远见的、能动性强的创新主体;实施"节能优先、多元开发、科技支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4.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经济增长观念、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和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产出”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既有生产技术和工艺相对落后原因,也有体制不合理因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政府职能创新、技术创新、结构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创新”入手,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SINCE 2004, Chinese ex-perts and governments atvarious levels have beenactive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recyclableeconomy. Those involved agree thatthe eco-industrial park model has so farbeen most effective in constructing a re-cyclable economy.Eco-industrial parks involve theestablishment of an ecological chainwhere businesses collaborate in sharingresources, information and materialsand use one another's industrial wastes,discharges and by-products as raw ma-terials or energies. A…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已受到了能源瓶颈的制约,能源安全日益突出。为了积极应对,中国开始关注与能源相关的地缘政治因素的变动,在双边乃至多边关系中突出以能源合作为特色的“能源外交”。虽然中国在开展能源外交时有其潜在优势,但也面临着挑战。因此,我们应该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重塑形象为中心,以对能源地缘政治和相互依赖的认知与实践为两个基本点来构建中国能源外交战略,积极推动在互利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国际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8.
李激扬 《求索》2011,(11):88-89,157
提高能源效率的实质是促进经济增长与能源资源消耗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对国内外能源效率问题的新近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从能源效率的界定和测度、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的关系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较全面的评述,进而提出了目前有关能源效率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向度。  相似文献   

9.
能源分类     
国志 《时事报告》2003,(7):76-76
  相似文献   

10.
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速度加快,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都近似呈指数增长趋势,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尚存优化空间,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过大,石油、天然气与水电、风电和核电所占的比重较小。我国制定节能减排政策的总方针应为适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增速,提高碳排放的减排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关注能源     
2003年以来,全国性的煤荒、电荒、油荒、运荒,一荒接一荒,让坐在经济快车上的中国人心里发慌。资源、尤其是能源的短缺,正在拖我们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不仅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和最紧迫的任务,同时更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要以自主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突破口,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依然明显,生产技术和工艺相对落后、经济体制不合理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科学发展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德国著名的经济和社会学家赫尔曼·舍尔带着他的《阳光经济——生态的现代战略》(中文版)和中国读者见面了。这位舍尔先生从1988年起一直担任欧洲太阳能协会的主席,因其在环保领域的突出贡献,1999年10月获得诺贝尔特别奖。  相似文献   

15.
《前进》2005,(6):1-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是指导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新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一战略举措,是我国处…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同时,存在法规、政策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相关技术开发滞后等问题。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7.
能源消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对三者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研究发现,这种关系具体表现为:能源消费在达到最大值之后会呈现出递减趋势,而国内生产总值会继续持增长势头,技术进步的变化趋于稳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显著,技术进步作用不如前者明显,但其作用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大国能源外交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能源外交向来是世界经济大国外交工作的重点。通过能源外交谋取全球能源资源配置中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是各国能源外交的核心内容。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加人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面临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问题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能源外交格局中开创新局面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国再重化工业的进程加快,中国经济的资源约束负作用越来越明显。建立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赵新生 《乡音》2012,(1):13
我省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任重道远,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度期长量大,从而影响可再生能源的有效需求及产业链和市场机制的快速形成,这对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速度和规模都有较大影响。建议:一、加快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建设。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制定《河北省可再生能源条例》。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税收、信贷、发展基金、奖励等激励政策体系。二、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可再生能源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